孫大偉
(云南省會澤縣自然資源局,云南會澤 654200)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社會經濟獲得了長足和穩定的發展。黨和國家越來越關心有關中國人民的國計民生問題,特別是為了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國家致力于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這與我國一直以來堅持不懈地開展鄉村規劃設計和建筑管理工作息息相關。本文具體分析了我國現階段阻礙鄉村發展存在的主要短板,并深入研究在新時代下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應堅持的主要原則。
首先,我國的大部分鄉村依山傍水,空氣質量好,自然環境優美,具有天然的自然環境優勢;除此之外,大部分鄉村所在的區域氣候適宜,春暖秋涼,夏熱冬寒,四季分明,降水量大,土地肥沃,極適合人們居住,具有濃濃的人情味。最后,我國的鄉村大多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意蘊,這得益于我國具有5000 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不同地區的鄉村都有其獨特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以上三點都可以被作為我國鄉村發展的獨特優勢,在1949 年之后,我國越來越重視鄉村規劃與建設管理,致力于利用鄉村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因地制宜促進鄉村的發展。
目前,我國鄉村的發展面臨的區域發展難題主要有:①鄉村雖然土地肥沃、富饒,但是土地資源極其緊張,并且由于知識能力的欠缺,村民對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資源的緊張成為制約我國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②對于部分鄉村來說,周邊的運河系統為其交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我國的運河系統遭到了嚴重的污染。環境遭到破壞后,運河系統就很難再像原來一樣在鄉村發揮其積極效能;③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村民爭相去城市務工,并且努力在城市穩定生活下來,這導致農村人口大幅度減少。人力資源的外流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④農村產業發展能力不足。受到農村傳統思想的控制,在鄉村集體產業獲得一定的發展之后,人們不愿意再尋求進一步的發展,大部分的人僅僅只是滿足于現狀,這導致農村產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發展能力不足。
我國的鄉村建設的規劃要點從宏觀上來說主要分為以下幾個要點:①為了改善運河系統沿岸退化的環境問題,將引入濕地作為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手段;②建設大型生態公園,為野生動物建造自然棲息地,以此來發展生態旅游業;③集中建設居民居住區,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將居民聚居起來,從而有效利用土地資源;④創新農村產業發展模式,努力發展二、三產業,解放人們的思想,增強產業發展能力;⑤發展生態農業,吸引回城人員返鄉,緩解農村勞動力資源匱乏的問題。
①通過縮短民居之間的距離,增加親密感,從而節約出巨大的空間發展集約型農業,擴大了農業的發展規模,提高農業生產力[3];②通過發展生態、保護環境,生態旅游業得到發展,并且因地制宜利用鄉村附近的自然景區、革命紀念館、偉人故居等旅游景點擴大人流量,拉動經濟發展。我國鄉村的很多景區都已經被評為國家4A、5A 級旅游景區;③我國鄉村的整個產業經營模式發生改變,整個區域的人們互相聯動,共同發展,致力于建設“功能復合型”社區。在2018 年各城市政府統計公報中,由表中我國各個地區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情況可知,我國鄉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進入新時代之后逐年增加。我國的城鄉發展差距逐漸縮小,城鄉一體化發展取得重要成果。總之,我國的鄉村規劃設計與建筑管理工作在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等發面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政府通過實施各種措施,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思想的開化,旨在通過以點帶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逐步實現我國鄉村的偉大振興!
從我國整體的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概況中,我們可以總結出現形勢下我國鄉村發展所面臨的三大難題:①村民遷往城市而導致的農村空心化問題;②由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嚴重問題;③農村地區人口老齡化問題。人口老齡化問題是阻礙農村發展的最根本也是最嚴重的問題。這三大難題的存在會嚴重阻礙我國鄉村整體發展的步伐,因此,在現形勢下,全國各地的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工作必須加快速度開展。針對每個鄉村所處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積極開展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工作有利于及時了解到阻礙鄉村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比如說住宅條件、道路交通、垃圾回收以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條件等。此外,通過進行鄉村建設有利于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鎮和鄉村的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共同富裕[2]。還有,針對村民而言,村民是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工作中最大的受益者,有助于村民過上更加現代化的生活,使村民感受到國家對其的巨大關懷,擁有滿滿的幸福感。最后,針對于國家而言,鄉村發展是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環節,只有鄉村發展起來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才會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鄉村規劃就是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對鄉村的農業發展、產業布局、空間利用以及道路交通、供水供電等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合理地規劃和統籌布局[1]。鄉村規劃與建設管理應該合理規劃規劃區的范圍,不能過大或者過小。否則,如果規劃區的范圍太大了,就會有面大不細的問題。因為規劃的范圍太廣,導致垃圾回收、保護耕地等細節上的問題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最后鄉村規劃與建設管理就成了一個面子工程。反之,如果規劃的范圍太小,鄉村規劃與建設管理工作就會面臨發揮空間不足的問題,沒有足夠的發揮空間,就不能系統地進行鄉村規劃。最后,鄉村面貌更不能得到徹底地改觀。因此鄉村規劃的范圍一定要合理,不然,不僅會浪費國家的財政資源,更會打擊村民的自信心,消磨廣大村民對于鄉村規劃與建設管理的積極性。
3.2.1 修建公路的必要性
進行鄉村規劃與建設管理,必須將道路建設放在重中之重。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建設是鄉村規劃的主心骨,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對于山村的居民來說,道路寬窄不不一致,縱坡不順,路面坑洼不平,彎道的半徑過小,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產生活。
3.2.2 修建公路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實事求是,了解該鄉村的現階段發展情況。比如,該鄉村目前的道路水平、該鄉村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經濟發展道路、該鄉村所處的地形地勢、地理位置以及該鄉村村民對于公路的具體需求等。根據以上各種因素來制定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和諧的最佳方案,既不破壞環境,也不鋪張浪費。其次,要嚴格依據國家頒布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以及該省的《公路技術標準》的規定來實行公路修建工程,以此來確定公路的等級、路拱中路面和路肩的百分比以及路面結構、路面材料等技術標準。最后,要保證所修公路的質量要求,根據該鄉村的土壤性質因地制宜選取上等的施工材料,并且采取人機配合的施工模式,選取正規合法的項目承包商。
3.2.3 修建公路的意義
在鄉村規劃中加強公路建設,有利于促進該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以前因為天氣原因而不能運輸的狀況,有利于村民將農村瓜果蔬菜等農產品運輸到城市,保證農產品向外銷售的穩定性;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鄉村文化的發展。公路不僅充當了經濟的運輸渠道,而且也是鄉村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有利于村民開闊眼界,見識到鄉村以外的世界,接受新思想,學習先進的文化,從而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農村新風貌。
對鄉村進行統籌的鄉村規劃,在某種意義上是對鄉村發展潛力的進一步開發。開發鄉村發展潛力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開發自然資源。但是,開發者應該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展經濟應以不破壞鄉村原本的自然環境為基礎,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做到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對于鄉村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應該加以保護,要尊重村民的意愿,保護具有當地特色的具有歷史文化古韻的文化遺產,比如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名人的陵墓等。可以將一些古居、古址設置為旅游景點,充分利用好鄉村天然的良好的生態資源與獨特的文化氣息,發展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生態旅游業。
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研究順應了國家大力倡導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潮流,是黨和政府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下做出的必然舉措,在這一舉措下,我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未來,我們應該堅持不移地走出一條符合中國發展道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