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喜棟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2)
建筑業的大力發展導致更多企業進入此行業內,使建筑業的競爭強度驟然增加,因此企業只有通過加強自身施工過程的管理水平,才能實現建筑質量的整體上升。在如今建筑施工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質量和效率的問題,此類問題的出現不僅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影響我國建筑業的競爭力和口碑。提高我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可以加強科技手段的投入、增加資金的可利用性、施工人員的基本素養、管理人員的監督尺度等,為建筑業的長期發展做準備。
設計內容的質量決定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無論是在編制過程中,還是投標前的模擬編制內容、中標后準備工程的編制,都需要對編制內容進行相應的管理,可以利用科學技術等手段[1]。然而如今的施工企業并沒有在施工之前的設計上進行管理,設計的合理與否、可實現性強弱等問題都需要模擬,設計的不合理就會導致后續建筑工程準備階段混亂,沒有可以依靠的準則和指標,類似問題的存在形式五花八門,需要企業進行合理解決。
材料的采購、準備、使用、核算和管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及時的記錄和更新。然而材料問題并沒有引起管理人員的重視,往往對于材料的數量和采買都存在嚴重的缺陷,建筑材料采買等購入方式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有很多,材料上的不用心就會導致整體施工質量的下降,為后續的建筑安全帶來不良影響。材料是一種隨時利用、隨時購買的基礎設施,如果材料的記錄不嚴謹,就會出現重復購買、浪費資金、質量離散型過大的情況,導致安全隱患、供貨不及時,造成施工時間后延等狀況,以上狀況的存在說明原材料的管理不可或缺。
不同施工技術帶來的施工效果不同,為達到最佳的施工效果,需要對不同的施工技術進行預測和前期檢查,甚至要進行相應的力學實驗,例如鋼筋的選材和工藝[2]。同時對相關技術的利用也應該做到最大化,有些企業擁有BIM 等技術,卻仍然做不到物盡其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導致管理方面的疏忽。管理人員對施工狀況和進度的不了解,會導致施工全過程的失控,施工人員對施工技術的不夠精進、對要利用的工藝不熟悉,就會造成工程的質量下降、效率降低。
施工成本管理涵蓋的是對施工整體的控制,有很多方式都會造成施工成本的大肆提升。例如原材料的雙重購進、設計不合理導致工程進行二次改革、管理人員提供的技術不夠完善、技術手段利用率達不到全部技術手段的一半、安全問題導致的刑事責任、質量檢查不過關導致的工程重新開始等[3]。以上這些問題不僅是質量問題或者安全問題,同時也是在成本方面出現的差錯,問題的疊加使解決起來更加困難,因此成本管理需要在施工工程中就進行全面的跟蹤落實。
安全管理的投入需要大量資金的扶持,安全管理是全施工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然而很多的施工企業并沒有把以人為本當成原則,對于施工工具的檢查缺少落實、工具的更新迭代也無人監管、施工過程中的設施也存在著安全隱患、對施工人員的安全防護工具也沒安排清晰。以上問題看似很小,但都是關于安危的重大問題,其中哪一個沒有落實清楚,在施工過程中都會出現或大或小的安全事件,嚴重的情況還可能導致整個工程的延長和整改。
質量問題貫穿施工工程的始終,施工目的是為民眾建設一個良好的生存空間,建筑的最終質量也決定建筑的使用期和舒適度,其中任何一個問題處理不當都是整個工程的失敗。然而質量的管理問題依舊有很多企業做不好,對于原材料的質檢、施工過程中的全面監控等監管不到位的現象仍然層出不窮,質量檢查涉及的安全問題過大,不得不引起施工管理者的重視,在施工期間,減少質量漏洞才是管理人員的明智之舉,才能爭取創造出更好的施工效果。
施工的設計編制工作需要進行實地勘測、環境檢驗等前期考察,因此對于設計管理可以加大數據勘測的準確性,可以通過科學的技術體系等手段進行多次模擬構建和實驗。最終完善出一套完整的設計方案,再把編制的最終結果利用于施工過程中。
材料管理不僅需要制定采買人員的選材要求,還要提高對材料質量的檢驗標準,同時對于材料的購入和使用也要做到及時修正,保證系統內數據的準確性[4]。材料購入需要相關收據和資料的支持,資料的記錄更能確保材料使用處于嚴謹階段,同時對于各種資料都應提前準備好,也要對材料的檢驗報告進行細致總結,待相關檢查機關介入時可以隨時準備出來,不浪費施工時間。
如今可以利用的科技手段越來越多,對于技術的運用也應該處于多元化,整個施工過程都利用高新技術,數據測量才會變得更加準確,誤差也能變小,與此同時還提高施工效率[5]。而對于科技的創新也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在其他企業都利用高級科技手段時,依舊利用過去的施工手段。資金的使用理應大部分利用在技術手段上,能提高整體的施工水平,使施工管理井然有序進行。
施工中難免會碰到施工成本的超額預算問題,因此對于成本的核算也應該做到妥善處理和監督,通過對不同人員的責任分配明確對施工不同部分的管理,減少意外情況出現帶來的預算超支等情況[6]。例如對于施工工具,如果還可以使用那就選擇檢修,而對于某些施工工藝,可以選擇進行徹底更換,不僅可以省去不必要的檢修費用,還可以排除大部分的安全隱患。科學技術手段的應用也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有效安排,避免施工過程中的二次開支。
施工現場中可能存在大量安全隱患,需要現場的管理人員做到細致檢查。對于消防用品、安全帽等安全工具、檢測濃煙的報警裝置和相關警示牌等工具的應用也應該進行全面的落實。同時施工人員的基本素養和文化程度都不夠高,安全意識都很淡薄,因此更加需要企業的相關培訓和教育,加強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的安全意識,以免施工中的細節問題影響到人員安全。
人員、施工場地、原材料、施工設備等都對質量的監測有影響,人員方面就要做到確定個人任務和水準,施工場地要進行多次細致的環境監測和施工適合程度探究,原材料的全程跟進才可以保證質量無差錯,施工設備的完善和質量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也需要嚴格檢查[7]。總而言之,施工過程后的質量檢測不能代表全部,加強在施工全過程中的各方面管理,才能保證施工最終結果的質量。
要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科學的管理機制要照顧到施工的方方面面,從大方向來解決施工過程中的突發情況,一般會涉及人事方面、質量管控方面、成本監督等。
如今建筑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漸增多,因此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逐漸變得嚴格起來。管理人員不僅要完善管理方面的工作,更要對施工的具體狀況有所了解,可以在施工過程的銜接中做到主導作用,節約施工任務交接的時間。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要與時俱進,對基本技術的了解程度大幅度提升[8]。同時施工中涉及的人員過多,可以建立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完善考核標準和制度。
施工現場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不僅受光照強度、空氣濕度、天氣情況的影響,同時要考慮其他人為影響,對于停電停水也要有相應的補救措施。對于全過程中發生的系列問題要做到全面監督和控制,把施工的情況保持在可以進行補救的范圍內加強多方合作,設立獎勵機制,施工人員的積極性,提高工作的效率。
建筑施工工程需要細致全面的管理,才能提高施工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和地位。管理是為了讓建筑施工順利完成的同時保持質量,質量可以確保建筑的安全,讓使用時間變長、提高舒適程度。經過全文論證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再是建筑業中不值一提的部分,而是成為建筑施工中不可舍棄的工具,擴大管理模式的范圍、完善管理的制度體系,才可以帶給建筑業安全的施工過程,才能保證建筑落成的完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