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堯
(貴陽市生態環境局開陽分局,貴州貴陽 550300)
在改革開放的助力下,農村經濟獲得空前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但是存在注重經濟生態,忽視生態環境的情況。雖然農村經濟處于不斷攀升的狀態,環境卻遭到嚴重破壞。部分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農產品的質量,甚至危及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要綜合應用環境監測技術,對污染進行科學治理,為農村環境保護建設工作助力。
(1)水資源的污染。結合我國環境監測站的數據可知,我國有近3 億的農村居民都正在飲用不達標的水資源,其中有1 億居民的飲用水被污染。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在耕種時使用的化肥對水資源造成污染、生活污水不合理排放。此外,不科學的畜牧養殖也會污染環境。
(2)土地資源的污染。土地是農民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的生態和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現階段,因為缺少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理念,許多地區仍采用粗放的經濟管理模式,在種植時沒有進行科學規劃,導致土地污染問題進一步加劇。
(3)生活垃圾和廢棄物污染。在農業種植的過程中,為了達到保溫、保濕的作用,農民會在地表覆蓋一層地膜。但部分地膜是不可降解的,會有一部分殘留在土壤中,造成污染問題。此外,沒有設置固定的垃圾點,生活垃圾隨處堆放,畜牧和家禽養殖者隨意傾倒動物糞便。
在農村進行環境監測時要對環境數據進行全方位的采集和統計,保障監測結果的精準性。在采集時要對農村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分別探究,按照類別進行整理。因為環境因素較為復雜,所以要對細節進行分析,保障數據的精準性。
政府要加強對環境監測工作的助力,保障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應該以監測工作的特點為基準,編制對應的監管方法,提高工作的全面性和針對性。要對農村的污染問題進行全面關注,以時代發展為基礎,提高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
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應該循序漸進地推進,需要相關部門和負責人進行通力合作,對細節進行重點把控,提升治理工程的先進性。此外要加強技術研究工作,牢牢把控環境污染的變化情況,為之后的治理工作提供數據助力。
農村環境保護和環境監測技術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優化農村的生態環境,為當地居民提供適宜的生活居住環境。把這兩項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不僅能增強環境保護的效果,還能有效治理我國農村資源大面積污染的問題。環境保護部門和環境監測部門一同參與到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中來,加強組織協調工作,確保環保、衛生、林業、畜牧業、農業等部門分別承擔各自的工作責任,充分整合自身的資源和人力優勢,建立環境保護小組。各個部門應該形成信息分享機制,以當地的環境現狀和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為基準,確定直觀的環境治理目標。要結合當地環境治理的要求,對關鍵性環境指標進行監測,比如飲用水中COD的含量、水的酸堿性等。以當地不同區域的情況進行科學采樣,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應增加采樣點,利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對樣本進行分析。對數據進行監測和分析,明確當地的環境污染情況。此外,還要為當地設計專屬的治理方案,借助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區域環境問題上傳到專家數據庫中,系統中的專家對環境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為環境治理人員提供助力。同時,環境保護和監測人員要進行深度宣傳工作,號召農村居民集中排放生活污水,不隨意丟棄垃圾,增強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從根源處遏制農村污染問題[1]。
3.2.1 建立空氣監測站
近年來,農村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狀態,第一產業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并與第二、三產業進行合作,形成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但是部分區域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農村居民無法科學應對經濟效益和生態文明這兩者之間的關系,經常出現以破壞環境來獲取收益的情況,這樣影響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農村地區要貫徹全面預防和綜合治理的原則,建立空氣監測站,對各個區域的控制質量情況進行把控,以空氣質量為基礎,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理工作。應在重度污染區域設置多個監測設備,明確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獲取具體的數據指標,形成系統的調查報告。對報告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明確空氣污染的誘因,把污染治理問題落到實處,從基層入手進行治理。
3.2.2 建立健全的生態林體系
森林資源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不僅能優化農村的環境,還能加快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腳步,改善農村的污染問題。當地政府要對生態林建設工作進行重點管理,制定全面的發展規劃。①各項工程建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助力。政府應為其建立專項的發展資金,并鼓勵社會資源一同參與到生態建設項目中,擴大建設的規模[2];②確保公益林項目能夠常態化發展,要把項目融入當地的發展戰略規劃中,明確各個發展階段的目標和工作安排。應該建立完備的管理體系,制定管理標準;③為當地的農村居民提供就業的機會,使其完全地融入到生態林建設工作,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這樣在區域內就完善了生態林體系,農村居民在參與的過程中能逐漸提高林業資源保護的意識。
3.2.3 對周圍廠區進行治理
因為農村地區的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并且土地價格較低,所以許多的大型企業會在城市周邊或者農村進行辦廠。但是這些工廠沒有制定科學的污染物管理和排放計劃,肆意地丟棄垃圾、排放工業廢水、堆積生活垃圾。此外,一些化工企業還會排放有毒的氣體,許多區域的空氣中漂浮著微粒并呈現渾濁的狀態,這樣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影響,甚至會威脅到農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可以說廠區是導致農村環境污染的根本誘因,當地政府應加大重視的力度。環境監測部門和政府的其他部門應進行實地調研工作,對工廠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并對它們的行為進行規范,要求其嚴格遵守各項保護機制。并不定期舉行抽檢工作,監測工廠是否改正,如果工廠拒不改正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身的錯誤,那政府應對其下達停業整頓通知。
3.2.4 完善監測部門建設工作
環境監測部門應該對內部的人員結構進行探究,優化組織運行模式,進行全面的培訓工作,增強工作的實效性。①完善招聘工作,定期為部門注入新鮮血液,聘用具備專業資質的環境監測人員,及時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理論,豐富環境治理方案;②科學安排崗內培訓。邀請高校的教授和學者為環境監測部門的人員進行授課,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量,拓寬他們的眼界;③提高實踐機會。監測部門的工作人員要進行實地調研工作,與當地居民構建良好的關系,掌握最真實的環境發展現狀。環境監測部門應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設施武裝自己,為監測工作提供便利。政府應形成專項的資金鏈,加大技術研究工作的投入,確保能對農村環境進行實時監測,以便在最短的時間應對環境污染問題[3]。
3.2.5 與信息技術集合
目前,信息技術和云端技術的輻射范圍越來越大,它們與其他的產業結合,形成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質量。環境監測部門與環境研究學者建立合作關系,把系統監測的數據、環境污染問題、環境結構特征等數據上傳到網絡中,匯集所有人的智慧和研究成果,對目前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判斷和分析,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法,增強自然生態的發展效果。網絡中具有豐富的案例和數據信息,能為研究者提供參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2.6 系統運行維護
監測系統在整個環境保護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要對在線監測系統進行科學維護,對其中的關鍵位置進行重點把控。在線監測系統主要由污染、水質、煙氣以及視頻監控四部分組成。在日常維護時,要每周清理一次監測站房,保障室內的溫度、濕度、電量都處于適宜的狀態,滿足日常運行的要求。此外,要對在線分析系統進行探究,定期進行校驗工作,避免因客觀因素造成數據偏差的情況。在探究數據時要對其運行的狀態進行分析,明確氣體制冷機的運行情況,取樣泵的清潔度、測塵器的精準性等。管理人員要制定明確的維修計劃,完善零點檢查調整工作,確保監測設備能發揮最大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把環境保護與環境監測技術進行整合,這樣才能提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經濟效益和生態文明同步發展。要利用現代化的監測技術,對易污染區和污染區進行全面預防和治理,加大環境保護工作的落實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