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遠
(鳳岡縣水務局,貴州鳳岡 564200)
水利水電工程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其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除了能夠起到防洪、灌溉等多項作用外,在交通運輸領域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其也會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破環方面。目前,人們提高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的重視,而且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城市規模的擴大使我國水利水電工程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多。水電是一種清潔能源,加強對其的應用,可以使能源短缺問題得到緩解,同時,對于生態環境對改善也能夠起到一定促進作用[1]。做好水利水電工程開發,一方面能夠實現對生態環境大保護,另一方面也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在現代社會發展背景下,建設水利水電工程要始終堅持人與自然相互和諧發展的理念,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此外,要將對水利水電工程具體情況的分析,針對工程建設要出臺相應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最大限度減少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時要堅持趨利避害原則,發揮工程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使其作用得到合理發揮,從而進一步提高人們的整體生活質量,由此可見,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是必要的[2]。
建設的水利水電工程的規模都較大,建設過程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具體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通常來說,區域氣候主要受大氣環流掌控和影響,大氣環流能夠長期保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但是,隨著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數量的不斷增加,原本平衡的局部氣候會受到破壞,這也就無法在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會對氣候造成影響。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前,大氣環流是影響氣候狀況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我國進行大量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后,水體則成為一項影響氣候情況的關鍵因素。此外,完成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后,水庫蓄水,這會導致水面不斷升高,加快水資源的蒸發速度,進而導致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區域內的空氣濕度不斷升高,而溫度則會下降,進而使氣候發生變化。
土壤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影響,也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這種該變化既有積極的一方面,也要消極的一方面。從積極方面的影響來看,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會起到攔截徑流的作用,這將會使土壤含有水分,以及土壤的養分都發生改變,可以起到促進農作物生長的作用。此外,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對于工程所在區域內的農田能夠起到保護作用,避免在出現持續降雨時,農田遭受洪水沖刷。而從消極方面的影響來看,進行水庫蓄水后,水資源會不斷滲入地下,這會造成地下水位上漲,部分區域內的土壤將會發生較為嚴重的鹽堿化,而且還會引發嚴重的沼澤化問題。
從以往建設的水利水電工程的經驗來看,工程建設勢必會對工程所在區域的是水文狀況造成一定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時,無論采取何種措施都無法完全解決對水文造成的影響。①完成水庫工程建設后,蓄水池會使原來的水變為死水,水體的流動速度將會不斷變慢,這樣會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3];②隨著水資源存儲量的上升,達到一定限度后,水中含有對水體和微生物密度都會發生改變,而且會對河流中的中下游生物的繁殖和成長造成一定影響;③水庫開始蓄水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溫度將會不斷升高,此時,要及時排泄,如果長期不排泄,這將會導致水庫中的水質發生改變,情況嚴重時,會對水庫中的水土造成污染,引起較為嚴重的生態問題。
水庫蓄水期間會導致原水體發生變化,而且部分水生和陸地生物在生長和繁衍過程中也會由于環境的變化而出現變異情況,甚至會出現死亡和滅絕的問題。此外,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期間,可能會對工所在區域內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破壞,這會對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脅。①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對于陸地上生存的各種生物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性影響和間接性影響兩種。通常來說,直接影響指的是因為蓄水庫水量的增多,這將會使一些原本在陸地上的生存的生物的生存環境造成破壞,無法繼續生存。而間接性影響指的使庫區內的土壤和氣候發生改變,進而引起的一系列影響,在環境發生了變化后,該區域內的陸生生物如果想要繼續生存就必須發生改變,而部分生物則會因為環境對變化而發生遷移,許多植物無法適應改變后的環境,則會發生死亡;②針對水生物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藻類和魚類兩個方面[4]。在進行水庫蓄水時,水庫中的部分區域會被淹沒,而在這些淹沒區域許多動植物都將無法正常生長,而且還會出現死亡問題,動植物死亡后,體現含有的許多元素都將會被釋放到自然環境中,例如,可溶性鹽。動植物死亡后的釋放的各項元素在雨水后會被溶解,這將會導致水體中養分含量升高。針對水中魚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洄游魚身上,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容易阻攔洄游魚,這會導致大量的魚無法回到原本生存的環境中,情況嚴重,會導致大量魚類發生死亡現象。此外,水庫中水體的密度也會不斷變大,而且也會導致水體溫度升高,這會使微生物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一些無法適應變化后環境的微生物將會死亡,同時,水中大量微生物死亡,也會導致以這類微生物為食物的魚類遭受到死亡威脅。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破壞,為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要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處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期間要提升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樹立正確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設計水利水電工程期間,設計人員要對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對生態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在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兼顧生態效益。此外,還要將生態效益作為具體分析期間的一項重要指標,最大限度減少建設水利水電工建設期間對水生動植物、陸地動植物造成的破壞,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對破壞。
生態環境部門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期間要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定期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間的施工人員的專業能力、環保意識的培訓,通過宣傳與培訓的方式,使施工人員能夠意識到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中,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從而使施工人員可以積極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作業中,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期間,要對法律法規和獎懲機制等進行合理應用,實現對施工人員行為的合理約束,同時,還要鼓勵人們群眾參與到監督生態環境保護中。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對于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主要體現在大氣破壞、污染水環境、破壞動植物等多個方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生態環境遭受到破壞,需要很長時間恢復,甚至無法恢復。因此,在審批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時,要對工程建設對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對工程建設對于生態的利弊進行詳細說明,明確工程項目實施可行性。在對生態環境的價值進行核算期間,要對不同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對工程生態效益與環境折損關系進行梳理與明確。同時,在該過程中,要制定多個不同方案,從多角度入手分析,對每個方案的優劣進行對比,精準預測工程建設有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
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期間,人們要對項目核算評估結果進行應用,對工程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損失情況進行全面分析,依據分析結果建設合理的環境補償機制。以往采用的補償方案,設置的補償金無法對周邊環境進行修復,重點集中在建筑物和農田補償上,而并未注重生態環境補償。因此,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中,要依據具體情況,建設合理的補償機制,構件專項補償資金,將這一部資金用于保護生態環境,落實資金補償,使補償資金透明化,將其合理地應用在修復生態環境上。除此之外,還要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區,通過對人工養魚等對生態環境具有保護作用措施的應用,保證補償機制與生態核算評估能夠保持一致,最大限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期間,要全面監測周圍環境,尤其是要對周圍的土壤、水土、土質等各項內容的指標進行全面監測,動態掌握周邊環境變化,采取合理措施進行調整。在必要情況下,應當依據環境情況,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方案進行合理調整,科學控制施工環節,保證各項施工作業都嚴格依據規范進行。
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而這一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重點體現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可見,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期間,要采取合理措施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