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廣,余俊宏,陳章妍,董孟軍,余爾汶
(1.北京思宏安信息科技公司,北京 100085;2.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福州供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9;3.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北京 100022;4.福建省電力應急辦公室 福建 福州 350001;5.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分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3)
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是國家應急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是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應急管理各要素之間的表征。應急管理機制可被定義為涵蓋了事前、事發、事中和事后的突發事件應對全過程中各種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和理論化的方法和措施[1]。其建設貫穿于隱患排查治理、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的全過程。2006 年,《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已明確要“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有效應對各種風險。要形成統一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面對層出不窮的威脅電網安全的因素,發生大面積停電的風險始終存在,縣政府作為應對大面積停電事件的基層單位,建立健全縣級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機制迫在眉睫。
近年來,福建省在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方面,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嘗試。2020 年福建省電力應急辦公室開展了縣域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體系示范縣建設工作,下面以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例,探討縣級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方案。
目前,縣級政府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還有待提高,下面從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應急工作的不同階段出發,分析縣級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的現狀。
(1) 預防與應急準備階段。一是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基本都組織開展過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但是未充分激發電力用戶的主觀能動性;二是未形成有效的應急演練機制,未按照法規規章的有關要求定期進行演練并評估;三是目前階段政府基本尚未建立應急資源共享、應急宣傳培訓、應急保障等應急管理機制。
(2) 監測預警階段。目前該階段主要以供電公司監測為主,基本尚未建立政府有關部門、供電公司、重要電力用戶、敏感電力用戶等職責分工明確、清晰的監測預警機制。
(3) 應急處置與救援階段。截至2019 年底,全國42 %的縣級政府已經修編了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預案中均明確了大面積停電事件由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領導機構或者上級人民政府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領導機構統一指揮,但是基本尚未建立縣政府、供電公司、重要電力用戶、敏感電力用戶等應急聯動機制。
(4) 事后恢復與重建階段。目前尚未明確建立大面積停電事件后的補償機制、評估機制、恢復重建機制。
2.1.1 隱患排查治理機制
(1) 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應建立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隱患排查治理機制。宜結合季節性特點制定定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的計劃,并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開展不定期的隱患排查治理檢查工作。
(2) 電力企業、重要電力用戶切實履行隱患排查治理的主體責任,將隱患排查治理融入到日常安全生產工作實際中,把隱患當作事故,舉一反三,徹底消滅各類隱患。
2.1.2 應急資源共享機制
(1) 分階段推進應急物資(含裝備)統一管理機制。近期目標:建立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物資清單并每年更新。中長期目標: 建立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物資實時動態管理機制。在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物資清單的基礎上,實現縣應急物資清單與庫存實際情況同步更新,并實時掌握應急物資的狀態和位置,實現應急物資的實時動態管理。
(2) 應急隊伍統一調配機制。縣政府建立全縣應急隊伍清單,當發生大面積停電等突發事件時,由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調配應急隊伍。
(3) 應急專家工作機制。電力企業、重要電力用戶、敏感電力用戶等單位應建立應急專家培養、管理機制。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建立大面積停電事件專家數據庫,明確專家職稱/職務、專業特長、年齡、相關工作經驗、參與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演練、應急處置等方面的信息,并形成定期更新機制。逐步建立完善專家參與應急培訓、預警、指揮、搶險救援和恢復重建等應急決策咨詢工作機制,組織專家開展會商、研判、培訓和演練等活動。
(4) 應急信息共享機制。利用網絡辦公系統、微信群等方式實現應急信息在縣電力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以及重要電力用戶間的快速分發、共享。通過組織電力應急指揮部聯席會議的形式,實現應急信息的匯總、共享。通過建立縣應急指揮平臺,縣電力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以及重要電力用戶、敏感電力用戶的應急指揮系統接入平臺,實現應急信息的遠程實時共享。
2.1.3 應急宣傳培訓機制
定期組織對負有處置大面積停電事件職責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可與應急預案演練工作共同開展。建議組織縣大面積停電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有關人員赴有關的電力應急救援基地參與應急指揮、管理、處置救援培訓,通過體驗模擬構建停電事件的真實情景,有利于增強應急指揮、應急管理人員針對大面積停電事件的應急意識。建議充分利用網絡辦公系統、電視、廣播、報紙、網絡自媒體等多種形式開展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宣傳。
2.1.4 應急演練機制
AQ/T 9007—2019《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基本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國務院令70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的通知 國辦發[2013]》分別對應急演練的基本流程、演練頻次、演練評估等方面作出了詳細的規定。由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牽頭,至少每兩年組織一次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多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基于情景構建的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演練,并在每次演練后按照要求組織進行演練評估。
2.1.5 應急保障機制
(1) 應急經費。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應結合應急宣傳培訓、應急演練等日常應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年度應急資金計劃并按照有關要求提出應急經費申請。發生大面積停電事件時,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應按照縣突發公共事件財政應急預案及縣財政主管部門的管理要求,及時提出必要的應急經費保障申請并確保專款專用。
(2) 通信保障。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編制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通信錄,明確兩種以上的聯系方式。當發生大面積停電事件時,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通信企業按照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協同做好重點單位、重點部位的應急通信保障。
(1) 明確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含縣供電公司)與重要電力用戶等單位的監測職責,建立停電事件監測機制,并可結合縣政府辦公系統實現突發事件監測信息的匯集、分析、傳輸與共享。
(2) 結合風險評估結果,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組織對大面積停電事件建立預警分級機制,明確分級標準、啟動程序以及依據事態發展狀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的升級、降級和消除規則、預警發布途徑等。
(3) 縣供電公司應做好電網故障的監測,及時向縣電力應急辦提出發布大面積停電事件預警及啟動應急響應的建議。
(4) 重要電力用戶、敏感電力用戶應建立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重點操作工藝等的監控機制,發現異常及時預警并處理。
2.3.1 統一指揮機制
(1) 發生一般以上大面積停電事件,由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大面積停電事故搶險、電力恢復、社會救援和輿情引導等各項應急工作,可根據需要成立現場指揮部;當上級政府成立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時,縣電力應急指揮部接受上級電力應急指揮部的指揮,做好轄區內事件應對的領導、組織和指揮工作。
(2) 發生小規模大影響停電事件,由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統一領導、指揮停電事件搶險、電力恢復、社會救援和輿情引導等各項應急工作。
2.3.2 應急聯動機制
啟動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響應時,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專項工作組自動成立,各專項工作組牽頭單位按照職責組織工作組成員單位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啟動應急響應時,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專家組成員召開聯席會,協調各部門協作解決重大復雜問題。縣政府應與周邊鄰近縣區通過簽訂應急聯動協議的方式,建立應急聯動機制。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指揮部會同縣防汛指揮部、縣森林防火指揮部等單位共同建設縣應急指揮平臺(含移動客戶端),實現全縣應急信息的互聯互通,逐步建立全縣應急聯動機制。
2.4.1 評估機制
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處置結束后,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應組織有關單位對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評估、總結,查找應急處置工作存在的不足以及應急預案是否滿足實際應急處置的需求,提出應急處置改進建議和應急預案修訂建議。
2.4.2 補償機制
(1) 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處置產生的應急資源消耗,由事件責任單位承擔補償責任。
(2) 應急響應終止后,縣電力運行主管部門于一個月內組織參與應急處置的相關單位召開事件分析會,明確事件責任單位。當事件責任單位有多家單位時,按照事件分析會確定的責任,由各責任單位按照比例進行補償。相關單位對補償意見有分歧時,由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指揮部協調有關單位協商解決補償問題。
2.4.3 恢復重建機制
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后,需對電網網架結構和設備設施進行修復或重建的,由縣發改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組織編制恢復重建規劃。電力企業根據規劃做好受損電力系統恢復重建工作。
應急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又長期的工程,應急管理機制建設需要不斷的完善。縣級政府作為大面積停電事件最直接的應對單位,有必要建立健全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階段的應急管理機制。以上結合仙游縣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工作實踐研究,提出了縣級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方案,以期拋磚引玉,促進縣級大面積停電事件的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