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錄,欒 義
(1.江蘇射陽港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鹽城 224300;2.江蘇國信集團能源部安全生產部,江蘇 南京 210005)
主動是指不待外力推動而行動,能夠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縱觀歷史上的重特大突發事件,不論是自然災害還是責任事故,其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主體責任不落實、隱患排查治理不徹底、法規標準不健全、安全監管執法不嚴格、監管體制機制不完善、安全基礎薄弱、應急救援能力不強等問題。而回顧近年來我國發生的各類事故,也可以發現,至少90 %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導致的[1],其根本原因是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主觀能動性較弱,不能主動作為,不能主動實現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從而造成安全生產的不利局面,偏離了安全管理的本質意圖,所以企業的主動意識、主動行為以及如何主動作為直接關系企業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以下結合以往事故企業的管理行為、主動意識程度,對主動的動作進行了偽真分析,并就如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主動性提出工作思路。
部分企業在盲目追求利潤的同時,忽視安全生產管理,不能有效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這是“不動”式主動,也可稱之謂一種變質的“主動”行為。其常見為忽視安全生產投入,輕視日常安全監管,對隱患視而不見,對建議聽而不聞,欺上瞞下導致企業風險隱患突出,也是各類事故頻發的根本誘因,一旦出事就是影響極其惡劣的大事。
有的企業對上級檢查發現的問題及建議弄虛作假,對上匯報全部完成,實質整改僅針對點的問題,僅做表象處理,面的問題僅做局部處置;實際上安全生產投入不足,教育培訓浮于表面,對待監管部門督查也是陽奉陰違,不同部門采取不同辯解方式,導致風險隱患依然存在,事故誘因未能消除。
個別企業主動作為意識較強,能夠重視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對上級檢查以及企業自查發現的問題能及時安排整改閉環,但是由于專業力量缺乏,未能精準識別安全風險,在整改措施的落實上,采取了錯誤的方式方法,看似達到了要求,但是實質上風險更大,易引發次生危害,甚至釀成重特大事故。
運動員要想實現奪冠之夢,必須從小進行嚴格的訓練和培養,其本身也必須有持久的毅力和耐力,唯有堅實的基礎,方可應對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企業搞安全管理也是如此,沒有周密的計劃、規范的管理、嚴格的考核,沒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力,安全管理工作將舉步維艱、輕浮不力,安全目標也將是空中樓閣,看似觸手可及,實際難以達到。
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或實際控制者是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是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的推動者,要主動推動領導班子、主管部門及基層員工實現分級控制、協同合作;要持續強化安全意識,優先保證安全投入;積極開展教育培訓,切實履行安全職責,全面落實安全責任;開展風險精準識別,主動排查事故隱患,主動推動企業安全管理體系高效、規范、科學運轉,實現“1+1+1>3”的綜合效應。
企業在主動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過程中,要切忌閉門造車,避免陷入“坐井觀天”的思維定勢。要在開展自我審視、風險識別及隱患排查的基礎上,重視集團本部巡查發現的問題、上級監管部門檢查發現的隱患以及同類型企業的事故教訓的學習和舉一反三排查整治工作。要主動加強校企合作,持續實現安全管理技術創新。主動引入第三方安全機構服務工作,實現內外聯動,協同發力。
企業應主動實現足量安全投入,切實加強企業基礎建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3]。在企業建設初期,要重點做好先進設備選型設計、信息化系統建設,安全設備設施配置、勞動防護用品配備等工作,切實打好企業安全生產的硬件基礎。在企業運轉期間,要注重設備設施技術改造,重視設備自動化水平提升,關注設備全壽命管理,做好高危設備設施場所檢驗檢測,持續做好設備檢修維護,實現設備安全健康運轉。
企業應主動介入教育培訓工作,以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為目標,通過內培、外培等多種方式開展職工安全、技術及管理能力培訓。以實戰性應急演練為手段,持續提升一線員工的事故應急處置水平。通過開展系列競賽、問答以及考核等活動,提高員工的風險精準辨識能力,激勵員工主動發現隱患,正確處置隱患。要將教育培訓、考試考核作為能力評估的主要依據,力求實效,切忌輕浮化、表面化。
企業應主動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力求在實現企業宗旨、履行企業使命而進行的長期管理活動和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全員性的安全價值觀或安全理念、員工職業行為[4]。企業應建立包括安全價值觀、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標等在內的安全承諾。企業的領導者應對安全承諾做出有形的表率,應讓各級管理者和員工切身感受到領導者對安全承諾的實踐,讓員工充分理解和接受企業的安全承諾,并結合實際崗位工作任務實踐這種安全承諾,自覺主動作為。
企業應主動實現安全持續創新,在日常的管理活動和生產實踐過程中,企業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企企合作,主動學習關于安全生產的創新理念,引入新的做法舉措。主動借鑒其他企業的典型做法并吸納所用,轉化為自身的安全管理資源。企業應主動引入第三方專業安全機構,充分利用并消化其先進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理念,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企業也應善于吸取和總結基層員工的合理化建議,形成企業獨有的創新文化和典型做法。
企業應主動維護安全生產信用,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應以實現企業社會價值為目標,積極開展安全誠信評價工作,加快推進企業安全生產誠信信息平臺與有關行業管理部門、地方政府信用平臺的對接,實現與社會信用建設相關部門和單位的信息互聯互通。要加強安全生產誠信宣傳教育,弘揚崇德向善、誠實守信的企業文化,形成以人為本、安全發展,關愛生命、關注安全,崇尚踐行安全生產誠信的企業風尚[2]。
企業在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還要實現企業社會價值的最大化,這就要精準辨析主動的真偽,著力堅持主動作為,要把“主動”二字深入到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履職中,融入到安全責任、投入、培訓、管理以及應急救援的要素中,以追求企業本質安全為目的,主動履職盡職,真正意義上實現企業安全、社會安定和人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