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勝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是當前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緊緊圍繞黨建引領服務發展大局,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基礎上,接穩鄉村振興“接力棒”,才能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加速前進,全力將“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轉變為現實圖景。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是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村級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直接執行者、推動者,要結合集中換屆契機,選出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領頭雁”,大力實施“頭雁素質提升”工程,圍繞政治理論、黨建業務、產業培育、服務管理、矛盾化解等重點內容,提升村黨組織書記的治理能力和綜合素質,確保選出好“頭雁”,實現高質量“一肩挑”。要進一步優化隊伍結構,配強村“兩委”班子,著力吸收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能人進入村“兩委”班子。要加強農村黨員隊伍能力提升,以理論課堂、經濟課堂、實踐課堂、社會課堂為載體,多渠道、多層次、多途徑加強教育培訓,把農村黨員培養成為政治堅定、思想成熟、實干奉獻、本領高強的先鋒骨干,打造一支“頭雁先飛領飛、群雁跟飛齊飛”的“雁陣”隊伍。要全面推動黨建示范村和黨建示范點創建,以點連片、連片帶動,打造特色鮮明、覆蓋廣泛、示范性強的黨建示范集群。要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站等前沿陣地,為企業、黨員、群眾提供咨詢、辦事、服務、培訓等一站式多功能服務,推出一批叫得響、可復制、成效實的黨建服務品牌,把黨建服務做到群眾“家門口”,全域推進點亮“紅色陣地”工程,打造“零距離”“嵌入式”“接地氣”的農村黨建工作陣地。
鄉村振興,產業是根。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物質基礎,要堅定不移地發揮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帶動作用,謀劃好“黨建+產業”這盤棋。
要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廣以飛地經濟、龍頭帶動、資產出租、服務創收、光伏發電等為主的可復制、低風險、穩收益的增收模式,持續提升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要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以產業項目盤活、整合各方資源,加快推進“黨建+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設置產業黨委、產業黨支部,將黨組織建到鄉村振興產業項目一線、產業鏈條一線,讓項目立在產業黨組織上、黨員聚在產業黨組織上、群眾富在產業黨組織上,真正實現黨組織帶富責任與市場主體創富能力的有機銜接。要打造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樣板,集中優勢資源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堅持以“培育重點、打造樣板、輻射帶動、共建共享”為目標,因村制宜、規劃先導,加快構建以特色農業、景觀景點、鄉風民俗等為基礎的核心產業,以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為輔助的支撐產業,以健康養生、休閑旅游為服務的配套產業,以文化創意、直播經濟為拉動的衍生產業等,探索形成互為輔助、互為協調的產業融合新模式,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提質拓面。要繼續推廣復制“鄉村振興樣板”的黨建模式和發展路徑,帶動周邊村和薄弱村建強組織、培育產業、發展經濟,形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產業鏈,推動鄉村發展新蝶變、發展動能再提升。

推進鄉村振興,關鍵因素在人,決定變量也在人。要加強第一書記隊伍建設,重點打造政治素質高、工作作風優、專業優勢強、群眾口碑好的“尖兵”隊伍。要強化全局視野,樹立系統思維,既站在鄉村看鄉村,也要跳出鄉村看鄉村;既注重補齊短板打破瓶頸,也要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全力以赴推動鄉村振興。要加強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把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產業致富帶頭人,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后備干部,不斷提升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能力,持續推動農村創新創業主體不斷壯大,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要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加快農業生產經營、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科技創新等方面人才的培育,實施定向培養計劃,開展精細化、精準化培訓,持續深化人才特長優勢。要鼓勵和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本土人才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身份發展農村產業,彈性接受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要引智借力,以鄉情為紐帶,健全聯絡服務機制,暢通在外人才服務鄉村渠道,通過展示鄉村振興新面貌、樹立返鄉人才先進典型、建立返鄉人才數據庫,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歸巢筑巢”。要做好黨的人才工作,搭建鄉村引才聚才平臺,加大引才引資引智力度,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和關心關愛措施,為返鄉人才創業、就業、安業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激勵各類優秀人才在鄉村振興發展中大施所能、大展身手、建功立業。
(作者系中共依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