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小年想約了同學玩。
特別不容易,不是她有課就是其他同學有課,每位都日理萬機。最后,一共有四位女生那一天有空,決定去個貓咖玩兒。
她很興奮:“可以RUA貓。”

我冷靜地說:“不要喝他們家的咖啡。”
她很吃驚:“為什么?貓咖不喝咖啡喝什么?”
我說:“喝瓶裝水。”
她問:“為什么?”
我說:“因為我去過他們家,咖啡面上會浮著貓毛。而且當貓從桌上高視闊步走過的時候,請用手護住點心和杯子,除非你想知道貓毛的味道。”我騙她的,我去過其他家貓咖,這家沒有。
她立刻問我:“貓毛好吃嗎?”
我說:“……和人的頭發(fā)差不多吧,你別跟我說你沒嘗過自己的頭發(fā)。”
她們是約在早上9點碰頭的。8點,小年接到電話——那位同學突然發(fā)現(xiàn)貓咖12點才開門。但那一帶是繁華區(qū)域,她們便決定先在貓咖門口碰面,才找別的玩兒。
我送她過去,她與一位同學會合,貓咖是在一座老舊大廈里的三樓。
首先,電梯似乎有問題,進去怎么也按不出來,帶我們直上九樓。出來后,我?guī)齻冏邩翘荩浅*M窄陰暗的樓梯。那個女生便說:“好可怕呀。”
小年說:“有成年人。”——指我。
我們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不知道哪里有問題——因為每一層都沒有門!這時,我已經(jīng)想起衛(wèi)斯理了。終于我們到了一樓,沒有找到門,但找到一個寬大且光線明亮的樓梯,我們便決定步行上三樓。
到了三樓,從樓梯出來,整個樓梯間被玻璃封死——還是沒有門。
我們只好先回到一樓——同樣,四壁都關(guān)著。沒有門。
我看到一個地方寫著“請走樓梯”,就過去推——我推開了一扇門,進到了大廈大堂。于是我把她們也喊了過來。這時我們已經(jīng)繞到大廈的側(cè)面了,又繞回正面,與同學聯(lián)系上,在肯德基會合。
這第三位同學也是家長送來的。那位家長極力勸說她們不要去貓咖,說:“那里我經(jīng)常去。電梯總壞……”
我說:“對對。”
“破爛不堪。”
我說:“完全正確。”
然后我和那位家長就被轟走了。小年把我推得腳不沾地,那位家長的待遇也沒比我好到哪里去。
她們就享受她們美好的青春去了。
到晚上,我問小年玩了什么。
第一件事是決定玩的項目。她們在商場里亂晃,看到了一個密室逃脫,就商議進去。(咦,我們在那幢神奇大廈里的經(jīng)歷不就是密室逃脫嗎?)小年建議選個恐怖的,被否決。一個女生建議選個青春愛情的,也被否決。最后,她們進的是一個機器貓的。
這就是民主呀,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提案,最后公決。
密室出來后,是找吃飯的地方。到處都是川菜、烤肉、麻辣香鍋之類,她們就一家一家店看人家門口的菜譜。最后看到“綠茶”,翻菜譜好像不辣,就進去了。
在里面又問小姐姐:“辣嗎?”
小姐姐反復(fù)跟她們確認:“不辣。”
四個人把三個手機丟在桌上,就一起跑去洗手。洗完回來——手機不見了。
這時候,服務(wù)員小姐姐笑瞇瞇地出現(xiàn)了,把手機遞給她們,告訴她們:“以后不要把手機放在公共場合,很危險的。”上菜的時候又提醒她們一次。
我對小年說:“你們?yōu)槭裁匆黄鹑ハ词帜兀课覀兇笕硕际禽喠魅サ模枰腥丝粗鴸|西呀。”
小年說:“我們喜歡一起去呀。”
我說:“以后要輪流去。除了手機,還有包什么的,如果丟了也不好。”
小年點頭,說:“小姐姐也這么說的。而且她是笑著和我們說的。”
這一天,小年和同學們共消費124元——四人平分。我被這個數(shù)字嚇一跳:“太少了吧,你們不夠吃呀。我和你兩個人,這個數(shù)字都打不住。”
她說:“夠的。”
點了一個酸湯肥牛、一個土豆、一個花菜、一個面包冰淇淋。當時小姐姐問她們:“你們夠吃嗎?”她們說:“夠。”小姐姐說:“你們女孩子,胃口小。”
但小年回家后下午五點就餓了,只好提前吃晚飯。
我說:“點少了呀。四個人至少有四個菜。”
她說:“就是四個呀。”
我說:“面包算主食。”
我說:“點菜是這樣的,四個人,至少有兩個葷菜,一個魚一個肉。再加兩個青菜。因為酸湯有湯,否則還要加個湯。另外,如果你預(yù)估是其他人買單,讓你點菜,你就點個青菜,這樣顯得比較懂事。”
她說:“怎么預(yù)估呢?”
我說:“如果是不太熟的長輩那種,不會讓你買單的。反過來,如果預(yù)估是你買單,比如你長大了,在本地接待原來的同學那種,你就點個比較貴的。如果是平攤,西式分餐制隨便點,中餐要和對方確認一下,保證不是對方不吃的菜。否則,他不吃他還要付錢,會不愉快的。當然,如果人家點了你不吃的菜,你也可以提出抗議。”
她說:“但是她們都不怎么吃花菜呀,是我自己吃的。”
我說:“不一樣的,不愛吃但能接受這是正常的,哪兒能保證每個菜都愛吃。但有些徹底不吃的菜,就不行,比如臭鱖魚這種,愛的人很愛,不愛的人恨不到坐到隔壁桌。那么,如果沒有確認每個人都能接受——至少不反感,就不能點。”
小年快樂地點頭。
到了晚上,小年還很興奮,還在反復(fù)回憶這一天,說:“這是我們第一次自己決定玩什么吃什么呀。”
我也便問:“你們?yōu)槭裁床蝗タ觳蛷d呀。”她們應(yīng)該都比較熟類似“老鄉(xiāng)雞”“肯德基”這樣的中西快餐,我本以為會去這種地方。
她說:“因為那里沒有呀。”
是的,她們在商場樓上,一層都是正經(jīng)館子那種。
我于是想:總有第一次。第一次涉足正經(jīng)餐館;第一次參加正式的社交場合;第一次獨自遠行;第一次為自己的未來做一定的決策……
一念及此,我更感激那位服務(wù)員小姐姐,她溫柔地,服務(wù)這些孩子們,就像服務(wù)成年人一樣,沒有大驚小怪、沒有喋喋不休。她說的話,都是我們熟悉的那些,提醒她們要留意手機,也是我們會給孩子的提醒。
我想,這樣就夠了。把青春期的孩子們,當大人一樣。
祝她賺很多錢,有非常愉快的人生。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作家葉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