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玉 鄒飛 徐金洲
1.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遼寧沈陽 110122 2.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農業農村局 遼寧沈陽 110122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我國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等問題十分突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為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 號)中對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項制度”,相應地劃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而且《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明確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這是黨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水情和經濟發展新常態,準確判斷"十三五"時期水資源嚴峻形勢的基礎上,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針對水資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導方針和總體要求[1]。
水平衡測試的總的目的是通過測試、平衡,加強企業用水管理,提高用水功效,以有限的水量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工業產品,使企業用水更合理,水的利用效率更高,經濟效益更好,社會效益更突出。水平衡測試主要應解決三方面的問題,即查清用水現狀明確用水量,發現用水中存在的問題,挖掘節水潛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企業水平衡與測試通則》(GB/T12452-2008)、《節水型企業評價導則》(GB/T7119-2006)、《工業企業水量平衡測試方法》(CJ41-1999)、《工業用水考核指標及計算方法》(CJ42-1999)。
根據實際情況測試方法采用逐級平衡法,即:設備水平衡→車間水平衡→全廠水平衡。
(1)水表法。通過核查水表鑒定證書,用超聲波流量計比對,計量水表安裝完好準確(精度不低于±2.5%),采用水表法,以水表的讀數為準。在穩定工況下每小時讀1 次,每處讀3 次,同時讀取24 小時讀數。
(2)容積法。既無水表,又不能用超聲波流量計測定,水量較小的,則采用容積法測定。將水量接入一定容積的容器,同時用秒表計量達到預定容積的時間,計算出流量值。
(3)流速法。用超聲波流量計及明渠流速儀測得流量。主要采用超聲波流量計測定水量,超聲波流量計安裝于直管段,具體位置在管徑的前10 倍后5 倍處。
(4)統計法。如設備的用水定額穩定可靠,可采用設備的用水定額統計計算。
某食品有限公司是以牛羊屠宰、牛羊肉精細分割、生產高端牛羊冷鮮肉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占地10 萬m2,建筑面積1.2 萬m2,總投資1.2 億元,其中注冊資本2000 萬元。生產能力為投產初期,年屠宰加工肉牛8 萬頭,肉羊30 萬只;未來達到年屠宰加工肉牛15 萬頭,肉羊50 萬只。
全廠用水包括生產用水、冷卻水補充水、鍋爐補充水,除塵器補水和生活用水。生產車間的用水水源采用院內兩眼井取水,井深80m,涌水量80m3/h。鍋爐車間分為42℃水箱補水、82℃水箱補水、熱水鍋爐補水、蒸汽鍋爐補水及除塵用水。生產用水指生產車間屠宰牛羊時所需要的沖洗用水及打掃衛生用水。廠區循環水為循環冷卻水,供水水溫為38℃,回水水溫32℃,采用冷卻塔降溫;廠區循環水泵房設在給水泵房內,內設IS150-125-200 型水泵兩臺,IS150-125-200A 型水泵兩臺,一備一用。冷卻塔為DBNL3-200型。廠區辦公樓及生活用水水源通過市政供水管網供水[2]。

圖1 取暖期全廠水平衡方塊圖(括號內為非取暖期)
該食品廠年產量18897 頭,現狀年取水量為8.8 萬m3/a,全部為地下水,其中生活水3900m3/a。設計日牛屠宰量為267 頭/d,設計日羊屠宰量為1000 頭/d,年用水量為25.5 萬m3。
根據測試結果可以看出,主要生產車間總用水量占全廠用水量的較大部分。主要生產車間日用新水量占總新水量的89.01%,日用新水量占總用水量的5.6%;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用水量比重最大的是屠宰分割車間的沖洗水,這部分水用的是新水,因為是肉食品企業,所以沒有回收利用,污水通過公司污水處置設施嚴格處理達標后,由管網排出。該食品廠的生活水用量不大,廠區生活水年總用量為5460m3/a。
(1)生活用水。食品廠職工人均生活新水量為108L/d,超出全國城鎮人均用水90L/d 的現狀。建議食品廠制定生活用水定額,對用水情況進行考核。廠區生活用水具有18L/人·日的節水潛力,一年可節約用水648m3。
(2)減少沖洗用水量。在測試階段,該食品廠生產期間廠區主要的新水量都用在屠宰分割車間,根據行業用水定額的規定,該食品廠每頭牛可節約0.27m3/頭,設計產量80000 頭。經計算年節約水量為21600m3。
本文通過介紹食品廠的水平衡測試,提出節水潛力,供食品廠管理人員參考,今后應通過加強節水宣傳,健全全廠取水計量,對用水設備的更新改造以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降低水耗率,為構建節約型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