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
(甘肅省天水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天水741000)
試驗地設在天水市秦安縣葉堡鄉李坪村川道地塊,選擇土地平整、土壤肥力均勻的川水地。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當地品種隴薯6號;噴施沼液選擇產氣已達3個月以上的沼氣池,發酵運行正常,從水壓間取出沼液后,用棍棒攪動后使沼液中有毒氣體溢出,把沼液用細紗布篩網過濾后加清水,沼液濃度為33.3%,即沼液∶清水以1∶2比例配合的濃度進行噴施。
一般采用頂凌鋪膜,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以隴薯6號進行覆膜點播,薯塊播種時間4月10日。采用全膜雙壟鋪設地膜,在壟側播種馬鈴薯種薯塊,壟寬帶幅1.2 m,大壟0.7 m、小壟0.4 m,小區12 m×4.8 m(57.6 m2)。每小區播4壟,株距0.25 m,密度60 000株/hm2。試驗設4個處理,即處理1:幼苗期噴施1次,噴施濃度為33.3%的沼液10 kg/57.6 m2;處理2:幼苗和現蕾期各噴1次濃度為33.3%的沼液10 kg/57.6 m2;處理3:幼苗期、現蕾期、盛花期各噴1次濃度為33.3%的沼液10 kg/57.6 m2;處理4:噴清水作為試驗對照(CK),水的重量為10 kg/57.6 m2;每個處理設2次重復,共設立8個小區,試驗總面積670 m2(其中試驗小區面積460.8 m2,走道及試驗保護行面積109.2 m2),每次噴施沼液的時間為晴天11時左右、馬鈴薯葉面上沒有露珠或17時左右。田間種植圖如圖1所示。

圖1 田間種植圖
從表1可以看出,馬鈴薯薯塊播種于4月10日,從播種到出苗13 d,出苗至現蕾71~100 d,噴施沼液次數越多,現蕾期提前,說明沼液噴施促進了馬鈴薯早熟;開花期一樣,噴施沼液次數越多,馬鈴薯提早開花、提早成熟,并且與噴施沼液的量呈現正相關。
從表2可以看出,噴1次沼液平均薯塊重量117.5 g,較對照平均薯塊重量103.5 g增加13.53%;折合產量25350kg/hm2,較對照折合產量21750kg/hm2增產3 600 kg/hm2,增產率為16.55%。噴2次沼液平均薯塊的重量127.5 g,較對照平均薯塊重量103.5 g增加23.19%;折合產量27 975 kg/hm2,較對照折合產量21 750 kg/hm2增產6 225 kg/hm2,增產率為28.62%。噴3次沼液平均薯塊的重量174.5 g,較對照平均薯塊重量103.5 g增加68.6%;折合產量32 025 kg/hm2,較對照折合產量21 750 kg/hm2增產10 275 kg/hm2,增產率為47.24%。

表1 生育期記載

表2 經濟性狀記載
噴施沼液在幼苗期表現為苗壯、幼苗葉片顏色深綠,地下害蟲危害小,馬鈴薯黑蚜蟲沒有或很少發生危害,說明沼液葉面噴施馬鈴薯時,沼液里含有的多種營養成分是一種速緩兼備的有機肥料,既能夠對蚜蟲等病害的發生有抑制作用,同時促進了作物生長發育,增強了幼苗的抗病性。
馬鈴薯現蕾開花期葉面噴施沼液,馬鈴薯葉色濃綠、葉面肥厚,植株生長健壯,可提高馬鈴薯的抗逆性,改善經濟性狀,薯塊大而整齊,黑脛病、晚疫病病情指數分別降低,提高了馬鈴薯薯塊的商品率。因此,沼液噴施馬鈴薯具有顯著的增產效果。
通過馬鈴薯葉面噴施沼液促進了馬鈴薯早熟,而且噴施沼液的次數與沼液量越多,越能促進馬鈴薯提早開花、提早成熟的生物學性狀,并且這些生物學性狀提早出現還與噴施沼液的量呈現正相關。
幼苗期、現蕾期葉面噴施沼液有利于馬鈴薯的營養生長,是豐產打基礎的關鍵時期;開花期葉面噴施沼液有利于馬鈴薯生殖生長,是提高馬鈴薯增產的最好時期。
試驗中馬鈴薯葉面噴施沼液平均增產6700 kg/hm2以上,增產率達30.8%,為大面積推廣提供科學的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