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成

犬冠狀病毒病具有較高的傳染率和致死率,一旦在犬身上發生將嚴重危害犬的生命健康,該病毒可通過病犬使其他動物感染,嚴重影響環境安全和生態安全。本文主要介紹犬冠狀病毒病的特征、臨床癥狀、流行特點以及診斷方法,并提出了犬冠狀病毒病的預防對策和治療對策,治療對策包括抗病毒療法和輸液療法。
犬冠狀病毒屬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多呈圓形或橢圓形,長徑和寬徑分別為80~120nm和75~80nm,病原表面可見花瓣狀纖突囊膜。實驗表明,犬冠狀病毒的花瓣狀纖突在凍融環境下脫落后,病毒可失去感染性。另外,該病毒對氯仿、乙醚、脫氧膽酸鹽具有較高的敏感性,難以承受高溫和甲醛、紫外線干預,但其對低蛋白酶和酸的抗異性較高,一般來說,犬冠狀病毒病可以在脫離寄主后于糞便中存活6~9天,感染犬冠狀病毒病的犬多為幼犬。
病犬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生存活力降低、并伴有劇烈嘔吐和腹瀉,排出的糞便呈水樣,糞便顏色初期為黃色或綠色,后期出現紅色。病犬消瘦明顯以及脫水嚴重。犬冠狀病毒常與犬細小病毒混合感染病犬,治療難度較高。
該病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污染的飼料和飲水等,然后經消化道感染;病犬和帶毒犬是主要傳染源;該病有一定的季節性,多發生于冬季,且傳播較快,一旦發病可以波及整窩;感染犬不分年齡、性別和品種,但幼犬最易感染,且幼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成年犬。
根據臨床癥狀和流行特點以及病毒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借助實驗室應用酶聯吸附試驗、中和試驗、血清學檢測以及聚合酶鏈式反應等方法進行犬冠狀病毒病的診斷。
相關調查顯示,2017年至2018年,中國寵物犬的數量分別為4990萬頭和5080萬頭,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3390萬犬主人平均養犬1.5頭。可以預見,寵物犬飼養數量還將持續上升,預防犬冠狀病毒病至關重要。由于犬冠狀病毒病的病程較短,傳染性較高,在犬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應做好綜合性預防,采用冠狀病毒滅活苗或犬六聯苗對犬進行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分別在犬6周齡、10周齡和12周齡時進行疫苗的重復接種,以提高犬的自身病毒抵抗力。另外,在犬飼養過程中,應加強環境管理,定期對養殖環境進行消毒,針對同一家庭養殖多頭犬的情況,一旦發現一頭犬感染犬冠狀病毒,應立即對該犬進行隔離,并對其他犬進行感染性試驗,嚴格開展飼養者消毒工作,預防間接性傳播感染,并對飼養場地、犬舍用具等進行科學處理。
1.抗病毒療法
抗病毒療法在犬冠狀病毒病治療中頗有成效。主要采用冠狀病毒病免疫血清、單克隆抗體等進行特異性抗病毒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以病犬體重為基礎進行注射用量的控制,一般來說,2毫升/千克間隔兩天注射一次,連續在病犬皮下或肌肉注射3~5天,可取得明顯成效。另外,在應用抗病毒療法對病犬進行治療時,還可同時對病犬注射干擾素、球蛋白等藥劑,發揮非特異性抗病毒療法和特異性抗病毒療法的協同作用,以提高病犬的機體免疫能力和生存活力。考慮到犬冠狀病毒病常與細小病毒混合感染犬類,因此在應用抗病毒療法的過程中,還可同時使用細小病毒免疫血清或單克隆抗體。
2.輸液療法
可采用輸液療法提高犬的機體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目前,應用輸液療法治療犬的冠狀病毒病主要采用乳酸鈉林格式液和5%的葡萄糖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后進行靜脈注射,使病犬體內保持酸堿平衡和電解質平衡。另外,由于犬感染犬冠狀病毒病后會出現嚴重嘔吐和腹瀉,犬體內的鉀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將大量流失,因此,在輸液治療過程中還應進行鉀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的補充,初期使用乳酸林格氏液,若出現長時間腹瀉現象,應對病犬補充碳酸氫鈉液和氯化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