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一年之際在于春。春節過后,建筑行業陸續開工,又開啟了新的征程。伴隨而來地是新的招工季,由于建筑從業人員,尤其是建筑工人流動性大,每年建筑業企業都要面臨招工難的老問題。近年來,隨著建筑業科技的不斷進步,對建筑工人的質素要求越來越高,企業還需應對招聘技術能力強、文化程度高的高素質建筑工人的新挑戰。
長期以來,由于過渡依靠“低技術、低成本”的勞動密集型模式,建筑業被視為低端產業。處于建筑行業第一線的建筑工人更被視為實實在在的“草根”。從目前建筑工人的構成來看,其主體多為農民工。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全國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有5437萬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當前建筑工人存在文化程度低、技能培訓不足、工作臨時性強、流動性大等問題。造成當前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建筑企業對工人隊伍建設重視不夠,對工人的勞動權益與社會保障不到位,甚至視為隨時可以替換的“打工仔”。而多數建筑工人也將建筑工作當作臨時性工作,換地方、換單位成為常態,普遍缺乏獲得感、幸福感。隊伍的不穩定,使得企業很難建立起員工技能的提升體系和機制,影響了建筑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隨著建筑業加快向工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轉變,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成為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而改善工作環境和待遇,增強建筑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建立一支穩定的工人隊伍是前提。不久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專門印發了《關于加快培育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要有效保障建筑工人權益,充分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而形成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建筑工人大軍。該指導意見對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而增強建筑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將是企業穩定工人隊伍的必然要求和政策激勵方向。
今后,國家將會采取更多的舉措來鼓勵和引導企業增強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提升建筑產業工人素質和技能營造良好的氛圍。廣大的企業更應該推行建筑工人的公司化、專業化管理,加強建筑工人技能培訓,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改善工人生產生活環境,切切實實把建筑工人當作“自家人”,增強其歸屬感和幸福感,從而建立起一支相對穩定的核心技術工人隊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廣大的建筑工人也應該積極應對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新挑戰,參與企業組織的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考評,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向新型建筑產業工人轉變;還應進一步增強企業榮譽感和責任意識,發揮主人公精神,為企業長期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