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華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畜牧業發展中心,山東濰坊 261100
奶牛繁殖障礙是指因各種因素導致奶牛繁殖力下降的現象,包括發情次數減少、配種時間推遲、受胎率降低、產犢間隔延長、生產性能下降等。目前,我國奶牛場,尤其是小型奶牛場該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奶牛場的經濟效益。造成奶牛繁殖障礙的因素分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主要指生殖器官疾病,通常表現為卵巢疾病、子宮炎癥等;非疾病因素表現為遺傳、營養、環境等。據統計,由生殖疾病導致的繁殖障礙占20.0%~40.0%[1]。因此,本文重點總結歸納了引起奶牛繁殖障礙的疾病原因、臨床癥狀、防治措施,以期減少奶牛繁殖障礙的發生,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隱性發情是指奶牛雖然在發情期卵巢內有成熟卵泡,也可正常排卵,但外表發情癥狀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多因營養不良、運動不足、產奶量高、年齡大等綜合因素引起。奶牛場可通過檢測奶牛排卵情況確定其是否為隱性發情。
隱性發情奶牛通常表現為分娩后一段時間后子宮恢復正常,第1次排卵的時間通常在15 天左右,此時排卵沒有明顯的發情表現。在產后1 個月左右出現第2次排卵,可觀測到的概率只有50.0%左右;從第3次排卵開始,奶牛每隔3 周左右進行有規律的發情[2]。
卵巢靜止是指卵巢缺乏活力而表現出靜止狀態,是一種卵巢機能不全的表現。此情況多出現于高產奶?;驙I養不良的頭胎奶牛中。體況不良的奶牛產犢或泌乳后,體重下降過多,會引起能量負平衡,造成卵巢無法及時恢復正常而出現發情停止或不受精的現象。養殖人員可通過直腸檢查進行診斷,患病奶牛的卵巢表面光滑,質地大小均正常,但無卵泡,子宮柔軟、無黃體。其次,可通過實驗室檢測孕酮水平進行診斷,若血漿中孕酮水平低于1 ng/mL,則可判定為卵巢靜止[3]。
持久黃體是指卵巢機能紊亂從而造成黃體持續分泌孕酮,抑制卵泡發育,導致奶牛不發情。飼料缺少營養元素、奶牛產奶量高或患產科疾病等都可誘發卵巢功能紊亂[4],而導致持久黃體。奶牛表現為一側或兩側卵巢體積增大。奶牛場可每隔1 周進行2 次直腸檢查,若黃體位置、大小、形狀等均無變化,則可確定為持久黃體。
卵巢囊腫是指卵巢內存在長期不排卵的卵泡,影響正常發情。濫用抗生素、飼喂大量高蛋白飼料、奶牛缺乏運動等都可導致奶牛出現卵巢囊腫。另外,給隱性發情的奶牛服用過量雌激素也可導致卵巢囊腫,這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刺激垂體釋放促黃體素,造成的奶牛不排卵現象[5]。養殖人員可通過直腸檢查、B超檢查或激素測定進行診斷。直腸檢查通??砂l現奶牛子宮松弛、肥厚、下垂;卵巢為表面光滑的圓形,有數個卵泡突出。B超檢查后發現卵巢內卵泡直徑較大,通常為3~6 cm。對孕酮進行測定,若為卵泡囊腫,孕酮濃度低于1 ng/mL,若為黃體囊腫,孕酮濃度高于1 ng/mL[6]。
子宮炎癥是奶牛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繁殖障礙性疾病,通常由于衛生環境較差、胎衣不下、陰道感染等原因引起,發病率高達40%[7]。奶牛場可通過子宮直腸檢查進行診斷,可見奶牛子宮壁增厚、子宮角變粗,子宮內有滲出物。
隱性發情的奶牛發情時間較短,多出現在夜間,不易被發現。奶牛發情時常表現為鳴叫不安、爬跨,陰道內分泌黏液,外陰充血、腫脹,食欲、產奶量下降,而隱性發情的奶牛這些癥狀均不突出。
奶?;加新殉察o止疾病時,體表癥狀不典型,但是奶牛的發情時間會延后,發情周期也不穩定,即使發情,也不會出現典型的發情特征。
持久黃體可造成奶牛分娩后不發情,并特別容易誤診。因此,需要對奶牛進行直腸檢查,若判斷為未受精,則可確定奶?;汲志命S體。患持久黃體的奶牛會出現子宮收縮反應微弱的現象[8]。
卵巢囊腫主要表現為黃體囊腫和卵泡囊腫兩類。黃體囊腫表現為奶牛長期不發情;而卵泡囊腫則表現為發情周期縮短,發情次數增加。另外,出現卵巢囊腫的奶牛具有一定的攻擊性,且產奶量嚴重下降。
通常子宮出現炎癥的奶牛在分娩后1 周內發病。病情輕者不表現全身癥狀,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加快、食欲下降、反芻功能降低等現象。另外,奶牛還可排出大量胎衣碎片和腥臭味分泌物。
對于發情癥狀不典型的奶牛,可能患有隱性發情或卵巢靜止,若癥狀較輕的奶牛,可通過對卵巢、子宮皮膚部位進行按摩緩解癥狀,每天按摩5 min,連續按摩7 天。另外,也可通過肌內注射20 mL苯甲酸雌二醇+25 g己烯雌酚+40 g己烷雌酚進行治療,每天注射1 次,連續注射3 天,可有效改善發情不明顯現象。也可以用復方中草藥進行治療,方劑為蒲黃40 g,柴胡、益母草、川芎、黃連、黃芪、覆盆子、淫羊藿各50 g,白芍、香附、赤芍、黃柏各60 g,莪術、三棱各70 g,地丁100 g,車前150 g,蛇床子180 g,上述中草藥研磨粉碎后,以每頭150 g/天劑量添加到日糧中,連續飼喂2 周[9]。
對于患持久黃體的奶牛,可通過子宮注射或肌內注射前列腺素(PGF2α)注射液進行治療,治療劑量為4~6 mg,一般注射1 次后,3 天后可以開始發情。也可采用中藥進行治療,取100 g淫羊藿、90 g益母草、100 g陽起石、80 g枸杞子,赤芍、當歸、菟絲子、補骨脂、熟地各75 g,給病牛灌服,每天灌服1 次,連續灌服3 天。
對于患卵巢囊腫的奶牛,可通過肌內注射垂體促黃體素進行治療,單次用量為300 IU,連續注射3~6 天后,卵泡通??烧E怕研纬牲S體,經15 天左右可正常發情。
對于患子宮內膜炎的奶牛,可使用土霉素、青霉素混合后進行子宮注射,每天注射1 次,連續注射3~5 天。同時可選用黃芪、當歸、川芎各15 g,白芍、赤芍、白術各10 g進行煎煮,用藥液沖洗陰道和子宮,每天沖洗1 次,連續沖洗5 天[10]。
一是為奶牛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牛舍內保持通風良好,環境干燥,溫度適宜。夏季需做好防暑工作,冬季做好保溫工作,防止冷、熱應激造成奶牛機體抵抗力下降,影響其正常生長發育。同時,注意牛舍的清潔衛生和消毒以及奶牛糞便的無害化處理,牛舍和運動場可用2%氫氧化鈉溶液噴灑消毒,每周1 次,場內環境和污水池等用漂白粉消毒,每月1 次。
二是做好產房的清潔和消毒。奶牛轉至產房前1 周用0.1%次氯酸鈉(或0.1%新潔爾滅)噴灑消毒,并對產房的助產用具進行清洗和浸泡消毒(0.3%過氧乙酸溶液)。
根據奶牛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需求,配制不同的飼料,并保證精粗飼料的合理搭配。泌乳初乳、泌乳中期、泌乳后期精粗飼料比分別為5:5、3:7、2:8[11]。同時,還要適當添加維生素、礦物元素等營養物質,從而保證營養均衡全面。
產后奶牛機體虛弱,應以提高奶牛身體素質為目標,從而保證其后續產奶和繁殖性能的正常。研究發現,在奶牛產后飼料中添加β-胡蘿卜素400 mg/頭·天,可以縮短發情時間,提高受胎率[12]。在奶牛分娩前飼料中添加葉酸2.6 g/頭·天,每周累積添加10 mg/頭維生素B12,可顯著提高奶牛和犢牛的抗病力(P<0.05)[13]。若在奶牛飼料中添加2 g/kg富硒酵母,可顯著升高奶牛血漿中的孕酮濃度,還可降低奶牛繁殖系統疾病的發生[14]。
需加強分娩前后奶牛的監護工作,維護其較好的生產能力。一是分娩過程中需加強消毒工作,助產人員動作需要輕柔,減少奶牛產道的損傷。二是做好奶牛產后檢查工作。奶牛產后應立即檢查胎衣脫落情況以及惡露排出情況,并密切觀察奶牛采食情況及精神狀況,避免炎癥發生。三是做好日常護理工作。注重飲水的補充,保證充足的運動和休息;奶牛分娩1 h后可飲用溫開水,注意不能飲用冷水,水中可添加適量食鹽;注意環境安靜,減少噪音和刺激;加強運動,通過適量運動可幫助奶牛更好的排出體內的惡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