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梟,孫 媛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0160)
房建工程中應用的防水混凝土,也稱抗滲混凝土或自防水混凝土,此種類型的混凝土結構能夠用于承重,同時還具備圍護功能和防水功能。此種混凝土結構施工結束后可馬上進行基坑回填施工,工期較短,操作便捷,可用于建筑地上防水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的建設。在進行防水混凝土結構施工的工程中,施工單位要采取各類有效措施來降低混凝土結構的整體孔隙率,改良其孔隙結構的特性,提升粗骨料與砂漿材料之間的密實程度,進而實現抗滲防漏的目標。
1)砂石料 在選擇砂石料時,要注意控制石子顆粒的直徑,最大不得超過40mm。砂石中不得存在塊狀材料或者包裹石子表面,這種材料表面存有粉塵,不易于后續混凝土的成型,且在壓力之下容易出現脆性破壞。此外,要注重砂石材料級配的連續性,確保其孔隙率達標。
2)水泥 在選擇水泥材料時,應選擇安定性強且水化熱較低的水泥。防水混凝土中的水泥在常規條件下應該具有防腐蝕性,且不易受到凍融作用的影響。施工單位通常會選用常規的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或者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對于已經過期的水泥材料,尤其是已經出現結塊成團等問題的水泥不得繼續使用,否則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抗滲性能。
3)水 混凝土用水應該選擇潔凈的水源,水中不得存在有害物質以及其他會對水泥硬化造成影響的物質,例如油脂類或者糖類物質等。在進行野外施工作業時,要對所用的水源進行檢驗,如果水源的pH低于4或者大于9,或者硫酸鹽含量超過水量的1%,則不能使用該水源,此外,污水、工業生產廢水以及海水等類型的水源也不得使用。
4)水灰比設置 在配制混凝土的過程中,水灰比的設置參數直接影響混凝土結構內部孔隙率的大小和孔隙數量。在設置水灰比時,要確保混凝土結構具有良好的和易性,通常情況下,防水混凝土的水灰比最好控制在0.6。
5)砂率與灰砂比設置 當混凝土水灰比固定之后,技術人員還要注重砂率的控制問題。一般來說,防水混凝土結構中砂率參數設置較高,此外,該參數的設置需要結合水泥用量來確定,如果水泥用量正常,卵石防水混凝土的砂率可以設置在35%左右,而碎石混凝土結構的孔隙率相對較大,因此砂率要控制在35%~45%。如果混凝土水泥用量已經確定,灰砂的比值對于混凝土的防滲性能具有更加明顯的影響。如果灰砂比例偏大、砂率較低,則易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不均勻回縮,加大滲漏概率。
6)外加劑的選擇 在制作防水混凝土的過程中,一般需要加入適量外加劑進行輔助,這種操作的主要作用就是改善混凝土結構內部性質,促使混凝土結構密實度達標,提升其抗滲水平。當前常見外加劑類型包括膨脹外加劑、加氣劑、氯化鐵外加劑、加水劑、減水劑以及三乙醇胺外加劑等。外加劑通過分散、吸附以及催化等反應實現對混凝土性質的改變。施工單位在選擇外加劑時要結合混凝土施工工藝類型以及建設需求進行合理選擇。
施工人員在現場進行混凝土攪拌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規范對各材料用量進行稱量,混凝土外加劑要提前加入水中并拌和均勻,不能直接投入混凝土中,這樣才能確保外加劑后續能夠得到充分攪拌。在加入材料時,要先加入石料、水泥、砂等進行干拌,1min之后再加入水進行攪拌,攪拌2min左右。為確保混凝土攪拌均勻,要使用機械設備進行攪拌,攪拌時長不得少于2min。
對于房建工程來說,防水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布料環節非常關鍵,工程施工期間如果安排不當,就容易出現布料混亂的問題,施工人員澆筑施工時沒有按照層次進行劃分,澆筑的面積不標準或者澆筑分布點過多,都容易造成施工冷縫的出現。為了避免此種情況,提升防水效果,現場施工人員必須確保布料的分層均勻排布,并且嚴格控制現場布料厚度。此外,混凝土振搗施工的質量也直接影響混凝土的防水性能,為此現場需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振搗操作實施監管。施工人員振搗期間需嚴格控制振搗間距,不得出現漏振或者過振的情況,對于坍落度相對較大的混凝土材料,振搗時間不得過長。以防出現石子下沉、砂漿上浮的問題,影響混凝土材料的結構均勻性。在振搗施工中對于鋼筋相對密集的區域,如果振搗棒無法操作,可以采用離筋振搗的方式,振搗完畢后再將鋼筋進行復位處理。振搗鋼筋不能代替振搗混凝土,以防影響防水混凝土的整體防水性能。
防水混凝土施工結束后,其后續養護質量對其抗滲能力的影響非常大,如果沒有進行有效養護或者養護處理不夠及時,混凝土暴露在空氣中會出現脫水的情況,與此同時,其內部水泥沒有進行完全的水化反應,而是通過表面進行迅速蒸發,在混凝土結構中形成毛細孔網結構,成為后續的滲漏通道。與此同時,還會加劇混凝土的收縮力度,導致其結構出現開裂,抗滲性能大大下降,甚至喪失防漏性能。為此,施工人員必須注重施工結束后對于混凝土結構的早期潤濕養護處理。一般來說,混凝土澆筑6h內必須完成覆蓋潤濕養護,每3d要澆水2次以上,整體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個星期。2周之后,水泥的水化程度逐漸放緩,對于混凝土質量的影響力大大下降,施工人員可適時停止養護。
對于有管道穿過的防水混凝土結構,為避免后續滲漏,施工人員要進行套管預埋施工,然后在套管上加焊止水環裝置,止水環要與套管裝置緊密焊接在一起。施工人員安裝穿墻管道的時候,要先將管道穿過套管然后進行臨時加固,在一端使用封口鋼板將穿墻管道和套管焊接加固,將另一端的穿墻縫隙使用防水材料進行填充,再用鋼板進行密封。
對于房建工程防水混凝土結構來說,建筑施工縫是防水結構中相對薄弱的部位,為此,施工中應盡量減少施工縫的數量或者避免預留施工縫。施工期間對于底板的混凝土結構要采用連續澆筑的方式,墻體結構上不要預留垂直施工縫,最低水平施工縫距離板面的距離至少要超過200mm。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員必須實施鑿毛處理,將其中的浮粒清除干凈,并將其潤濕,澆筑之前要鋪設厚度為25mm左右的砂漿,灰砂的比值要與混凝土結構保持一致。
施工技術人員對鋼筋進行綁扎處理的時候,要注意處理工藝的選擇,一般來說鋼筋綁扎不能直接使用鐵絲或者鐵釘進行直接固定,而是要應用砂漿墊塊材料或者與保護層配比相一致的混凝土墊塊材料作為綁扎墊塊,再進行綁扎,墊塊材料要設置為梅花形,綁扎在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材料的交叉位置上。綁扎操作期間鐵絲的接頭位置要向鋼筋的內側彎曲,避免其向外彎曲與模板接觸。如果綁扎鋼筋的鐵絲等材料與模板不慎接觸,尤其是與迎水面結構接觸,模板拆除之后鐵件會遺留在外,成為混凝土結構的滲水通道,增加滲漏的可能性,影響混凝土結構的防水性能。
防水混凝土中的鋼筋保護層結構是指主筋結構中的保護層,該結構的厚度控制非常關鍵,如果厚度沒有達標,會加速鋼筋材料的腐蝕速度,進而降低鋼筋強度,影響保護層穩定。為此,施工技術人員對于保護層厚度的檢測要格外注意,通常情況下防水混凝土結構中保護層標準厚度應控制在50mm左右,基礎混凝土結構保護層厚度也要控制在40mm以上。
防水混凝土結構防滲技術的應用推廣,能夠從根本上優化建筑防水混凝土結構的抗滲水平,一方面可為建筑用戶創造良好居住環境,同時可提高房建工程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