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董晴 潘求翔
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于農村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業科技創新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分析無錫農業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支撐作用,采用文獻研究法和實地調查法,發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想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三方的支持,一是政府進行政策扶持,二是企業進行資金技術資源支持,三是人才進行智力支持。總之,科技支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處于必不可少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無錫;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支撐;現代農業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33-0037-03
一、鄉村振興戰略與現代農業科技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目的,一是為了農業轉型,向現代農業進行轉型發展,二是為了進行農村農業的貧困扶持,打贏扶貧攻堅戰。我國農業經濟面臨著經濟發展速度慢,傳統農業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產量與質量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農作物供需不平衡的重重問題。我國農業迫切需要進行轉型,而轉型的關鍵就是加入科技元素,進行產質升級。目前,農業還是以傳統農民在運行,我們深入農民群體,了解他們的生活和需求,經過了解發現,大部分農民不滿足他們的收入和農作產物的產量,迫切需要科技幫助他們實現減少人工輸出和加大工作效率。同時,他們更希望科技可以幫助他們進行農作物的養殖培育,提高產量。現代農業恰好可以滿足他們的所有愿望,科技引入,科學養殖,機械化培育養殖收割,最大化合理布局土地,科學治理農村,建立現代化莊園,在環境、資源、民生、產量、質量上得到最大的優化,從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目標。現代化農業也在逐步建立,不僅滿足人們對產質的要求,而且還增加了家庭收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技支撐的內在邏輯分析:想要理清鄉村振興戰略的科技支撐的內在邏輯,就要先明白農業需求以及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點:一是促進城鄉間的信息流通,它影響城鄉之間進行技術交流;二是提高傳統農業的收入,通過高報酬吸引返鄉農民工和大學生隊伍等要素進入農業農村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勞動報酬、家庭、技術、智力等要素支撐。在所有這些過程中,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
二、農業科研單位在振興農村科技發展戰略中的地位
現代農業的出現不僅僅是科技發展的表現,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領頭羊”。農業是民生之本,搞好農業才能更好地扶貧,老百姓已經不再滿足于有糧食填飽肚子,而是切切實實地要通過提高收入來獲得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現代農業一是需要科技的大力支持,二是需要智力支持,要將科研人員引入農村,走創新農業發展之路。農業科研機構是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發展力量,負有服務國家和地方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的責任,我們應自覺結合我國農業生產實際和科技發展實際,集合自身優勢,將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大力培養科技人才,把握國家科技振興農業的大局,謀劃農業現代化,實現多村振興。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應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力度,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科學技術是“重量級人物”。農業科技人員更是科研的重要力量,為農業農村提供了重要力量。
發展鄉村振興要對人才、產業、文化、生態、組織、衛生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進行全面現代化調整,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農業科研機構要不斷輸入新鮮血液,國家給予資金扶持,科研機構才能不斷擴大發展,人才、生態科研在產業振興中才能不斷發揮智力優勢、科技優勢,通過技術和成果的輸出,促進農村產業的振興。在人才振興方面,通過對農業科技的技術培訓和指導等方式,指導農民進行技術學習,為農民提供建設科技器械,利用機械和大棚培育農作物,引進當地大學生,培養農村技術人才和地方科技人才;研發更多綠色優質品種、高效節水高抗品種、采用保護性耕作栽培技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環境管理技術,吸引人才,吸引企業入駐,進行農作物的有機轉換,將農業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三、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措施
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提出有些年,但筆者認為,真正的振興高潮還未到達,很多地方還在采用傳統農作方式,可能是由于環境因素,也可能是人民還不能接受新興農業。但是鄉村振興的浪潮在進行中,它是改革農業的重要力量,也是扶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多年的努力使得我國農業有了顯著的發展,但現代化路程形勢依然嚴峻,包括農業供給質量有待提高、農村人才引進力度有待加強,農作物資源轉化有待提高,企業對農業的有色眼鏡還未完全摘掉,農村環境生態問題有待加強等。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打贏高質量的扶貧攻堅戰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一)產學合作,創新與實踐推動科技農業的發展
產學結合平臺應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而建立,在農業科技發展過程中不僅僅依靠現代機械技術和現有的科研成果轉化,也應靠科研的創新不斷進行農業調整和技術引進,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使農業發展由增加產量向提高農作物質量轉變。在其過程中需要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持。我國科技農作物成果供給水平還比較低,原始創新能力與其他科技發展較強的發展中國家差距較大,暫時還不能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我們應加大科技研究提高科技供給能力進行人才技術創新。針對農業發展的科技要求,不斷優化布局,培育科技創新人才,構建農作物科研交流平臺,進行農業科技交換交流,將人才企業科研和農業相聯系,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高校可以與農業生產基地進行產學合作,一是進行農業的科研創新,二是為師生提供一個的實踐基地,三是推動城市與農村的經濟交流,四是便于人才的引進,從而帶動企業入駐,進行校企合作,產業扶持。建立產學研結合的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聯盟,加大科技投入,組織農業科研,科技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便能很好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建立一個適應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規律的保障體系,改進農業科技管理模式,完善產學平臺交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
(二)推動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工業是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石,科研機械的制造離不開工業,農作物的資源轉化離不開產業的扶持,農民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不僅要利用科技手段對農作物進行培育,更要通過科技和企業將成果賣出去獲得應有的價值。所以,科技和產業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過程。一是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的培育,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二是建設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示范區和科技園區,孵化培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特色鮮明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提供工產融合平臺;三是構建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工業企業深度融合協作平臺。
(三)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推動農業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成果轉化方面,由成果轉化我們能夠去判斷使用科技的最大成效。成果的大小決定我們在將來運用科技的大小,反過來說用多少科技就有多少成果。建立成果轉換平臺,提高農業生產力,進行成果資源轉換和成果推廣,打造特色產業。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的模式進行成果分享和宣傳,將成果推送到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特色成果基地,提高當地的農作物影響力,進行線上推廣,增強當地人民自信心。在當地建設產學技術基地,政府進行政策扶持,并進行人才引入,調整產能,推動社會科技力量參與成果生產,促進銷售,打造名牌。宣傳科技研究與當地人民智慧相結合的成果。政府可以出臺政策進行市場調整推動科技產物的銷售,使這些產物不斷出現在人民視野,不斷加強人民購買科技產物的意識,從而推動農業科技發展。
(四)發揮人才在強化農業科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著力解決農業科技人才薄弱的問題,一是充分利用科研機構和高校中的人才,加大農業和農村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要積極建立農業科技技術培訓機構,對農民進行培訓,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我們不可以硬生生地直接引入高科技人員,而更應該將技術交于農民,這樣更容易讓他們接受科技農業,改變傳統思想,更好地脫貧致富。二是加大派員,科技人員深入農業、去管理、建立一支科研隊伍,輔助農業發展,還要加強農村科普教育,讓農民更樂于接受科技農業,用科技手段致富。
2.堅持科技支撐與人才引領、智慧農業相結合,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再利用科技創造資源優勢,去發展當地特色產業。首先,定制“個性化”的科技支撐方案。其次,構建精準的農業科技援助服務平臺,隨時為老百姓進行科技幫助,創新科技援助模式。培育“一縣一業”,促進農業的轉型升級,設立特色產業,打造名牌成果。
(五)建立科技創新協同機制
農業科技創新涉及多個領域。為了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必須加強政府、企業和學校的聯系,整合各方資源并將其引入農村,將技術、人才、資源再進行深度整合,為農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基礎。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協作機制,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產業鏈與技術鏈的整合。在實踐中,利用協同創新政策機制來進行整個協作流程,以防協作混亂,政府不做實事,企業不配合鉆利益的空子,農業農村得不到好的資源。我們更應該弘揚協同創新文化,加強高校、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與聯系,促進農業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下撥扶持款項,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可以加快農業產業鏈建設,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校提供人才、科研成果和理論指導,可以保障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充分發揮雙方優勢。
(六)實現鄉旅文化、科技和旅游的結合
可以將農村和旅游文化相結合,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宣傳力度,引入科技因素,在車水馬龍的現代生活中,農村也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放松之地,體驗農家樂、鄉間文化,從而推動農業農村的發展。一些特色農作物可以得到很好的宣傳銷售,建設一些民宿,也可以帶動當地的發展,從而響應鄉村振興戰略。
四、大學生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大學生村官已成為新時期鄉村振興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力量。2009年以來,大學生村官工作走過十年以上的歷程,得到了黨政干部的肯定、社會各界的贊譽和農民群眾的認可。
大學生村官是鄉村振興大軍中最有活力的,大學生村官理想遠大,積極進取,他們是被賦予農村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希望的群體。大學生村官從城市走向農村的“逆行運動”,不僅詮釋了青春的另一種可能,也展現了一種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工作及生活態度。
大學生村官是農村的精神支柱和實踐的“領頭羊”,服務人民,服務村民實踐于泥土之中,是建設新農村、助力鄉村生態振興的先行者。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應該有經商的勇氣和振興農村的熱情。
鄉村振興需要大學生村官成為理論政策的“評論員”。鄉村振興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戰略,如果說扶貧的目的是消除絕對貧困,那么鄉村振興戰略就是把農業農村放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這對所有農村人口而言是一個好政策。作為大學生村官,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學習了解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通過口頭溝通、制作宣傳專欄、微信、QQ群等渠道進行持續宣傳,讓群眾了解政策方針。
不僅僅只有大學生村官在發揮作用,還有更多的大學生也投身于鄉村振興工作。大學生可以在科研機構中,培育高產高質的農作物,可以在機器研究中,對培育農作物的器械進行創新改造和升級,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政府制度改革輸入新鮮血液,可以在技術交流中,幫助農民去了解對科技農業,宣傳科技現代化的作用。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學生村官,但是每個大學生都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付出智慧和汗水,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只有實現農業科技創新,才能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支撐。因此,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認識到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做好科技創新的規劃和管理,做好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引入人才,引入技術,政府支持,產學結合,線上線下相結合,便能順利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無錫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科技,進行科技機理研究是鄉村振興戰略必不可少的步驟。
參考文獻:
[1]? 唐金華.淺析農業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J].農業經濟,2019,(2):49.
[2]? 寇爽,趙東明.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業科技創新支撐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66.
[責任編輯 文 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