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郡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在零件機械加工過程中,薄壁、薄板類的零件加工常常會由于內應力而引起翹曲、側彎和扭曲等形式的變形,嚴重影響了零件的加工質量及加工效率,在實際加工中難以達到設計的形位公差要求和加工精度,加工工藝較為繁復,需要注意的細節較多,實際操作也較為復雜,是銑削加工中比較棘手的問題[1]。
1)裝夾變形。工件裝夾時在橫向或徑向夾緊力的作用下會產生變形,影響其加工精度。
2)切削力。切削運動使材料的晶體顆粒間產生擠壓、拉伸、拉斷等現象,使晶體的原子間產生位移,形成不可恢復的塑性變形。
3)切削熱。切削過程產生的切削熱會引起工件的熱變形,使其形位誤差增大。
4)殘余應力。切削力和切削熱會使零件內部產生殘余應力,薄壁零件加工時材料去除量大,剩余部位剛度也不盡相同,殘余應力隨著時間緩慢釋放,就會產生一定的形變。
5)振動變形。切削過程中的振動也會引起變形,造成工件的加工誤差[2]。
隨著我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采用CNC 數控加工的薄壁零件越來越普遍。為減少加工變形,提高加工精度,加工時要注意以下方面。
1)改進裝夾方式。利用專用夾具,合理選擇定位基準、裝夾位置及夾緊力,以避免變形的發生。
2)合理選用刀具。要求刀具精度高、強度大、剛度好、耐用度高,且尺寸穩定、安裝調整方便。
3)合理確定切削參數。減小切削力和切削熱引起的變形。
4)合理安排走刀路線和工序。分幾次走刀加工直到最后尺寸的路線,使工件加工后變形小。
薄片銅電極被廣泛用于制造注塑、壓鑄模具時產品的薄片,如發動機散熱片、電腦機箱散熱片及某些產品的電源散熱窗口等。其具體特點如下:結構簡單,頂部一般呈曲面形狀,壁高而薄,加工余量較大;材質為延展性強的銅和銅合金,但加工工藝性差,薄片易產生彎曲變形,對工藝方案、切削參數的設置等要求較高[3]。
以下以實際生產中常用的普通數控機床及CAXA 制造工程師軟件為例,說明其編程加工過程和方法。
薄片銅電極外形如圖1 所示,薄片銅電極的外形尺寸為75mm×75mm×40mm,其中底部基準方臺部分高20mm,是校正和裝夾部分;方臺上排列4 個薄片電極,是直接加工部分;電極薄片的高度較大,最高點距方臺平面高度為20mm;薄片厚度較小為2mm,放電腐蝕加工出模具型腔中對應的深窄槽;薄片頂部的完全倒圓角曲面應采用球形刀精加工,精度公差為±0.025mm。

圖1 薄片銅電極外形(單位:mm)
先校正機用平口鉗,將方形毛坯直接裝夾其上,夾持量為5mm 左右,然后進行四面分中、對刀,并設置工件坐標系等參數,做好加工準備。
刀具直徑越大,加工時所產生的徑向切削力也大,在其他條件都滿足時,考慮到薄片易受力變形,宜選用直徑較小的刀具[4-5];加工電極深度時要考慮刀具的材料和長度,以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防止加工時引起刀具的徑向跳動,如進口鎢鋼刀,其抗彎剛度和韌性較好[5]。另外,刀具的刀刃要鋒利,以減小切削力。綜上考慮,該例選用φ10 平底端銑刀進行粗加工,選用φ4 銑刀進行薄片側面精加工。
CNC 加工中切削用量的合理選用意義重大。開粗時,首先,應選擇盡可能大的背吃刀量,以減少走刀次數;其次,選擇相對較大的進給量,有利于斷屑,減少刀具消耗,降低成本;最后,結合刀具耐用度確定合理的切削速度[6]。光刀時,要保證加工的質量,在此前提下提高效率,因此優先選取較小的背吃刀量和進給量,而切削速度要盡可能高,這是實現減小加工變形、提高加工質量和效率的基本前提。
薄片電極的加工工藝、加工參數及加工順序直接影響加工效果。該例中加工工藝方案的整體思路如下:先粗加工基本外形,再精加工底部方臺側面和上表面,然后精加工薄片頂曲面,最后半精加工、精加工薄片側面。
1)薄片區域粗加工。開粗時要快速去除大部分余量,切削力較大,應留有足夠的加工余量,一般為1mm[5]。選用φ10 平底刀開粗,側邊留余量為1mm,底面留余量為0.2mm,主軸轉速為2 500r/min,進給速度為1 000mm/min,薄片背吃刀量為0.6mm。走刀方式采用環切加工,使薄片受力平衡,能有效減少變形。下刀方式選擇螺旋切入,如圖2所示。

圖2 薄片區域粗加工
2)基準方臺側面粗加工。上一步環切加工時,基準方臺上方的側面輪廓已被切削去除,這一步只需對基準方臺側面進行銑削加工[6]。選用φ10 平底刀進行輪廓加工,主軸轉速為2 500r/min,進給速度為1 000mm/min,側面余量為0.3mm,背吃刀量為1mm。
3)基準方臺側面精加工。基準方臺側面要為電極校正用,需要進行精加工[7]。選用φ10 平底刀進行輪廓加工,主軸轉速為2 500r/min,進給速度為800mm/min,側面余量為0。
4)基準方臺上表面精加工。選用φ10 平底刀,主軸轉速為2 500r/min,走刀速度為800mm/min。為防止刀具碰切到薄片側面,側面加工余量設為1mm,頂面余量為0。進刀點設為從工件外進刀。
5)薄片頂部圓角曲面精加工。因電極薄片較高,先加工薄片側面后加工頂曲面時會對電極產生沖擊荷載,易發生邊角脆性崩碎,故應先加工薄片頂部再加工側面[8]。
選用φ4R1.5 球頭刀,主軸轉速設為4 000r/min,進給速度為800mm/min。采用CAXA CAM 的參數線精加工的方式走刀,如圖3 所示,設定進刀點位于圓角曲面的角點,行距定義為殘余高度0.000 5mm,進行往復加工。由于銅電極被用于電火花機放電,需要留出放電時的火花加工間隙,加工余量應設為-0.1mm。

圖3 薄片頂部曲面精加工刀軌
6)薄片側面半精加工。選用鋒利的φ4 的平底端銑刀進行輪廓精加工,主軸轉速設為4 000r/min,走刀速度為800mm/min,加工余量為0.5mm。為了避免產生搶刀過切現象,每次下刀深度不能太大,每層切深僅取0.4mm,為了提高一定的效率,這時的轉速和進給速度則取高一些。抬刀選為否,因為在輪廓外下刀,已確定是在安全的空位下刀,所以不需要設定抬刀,以節約刀具空運行時間,提高效率[9]。
7)薄片側面精加工。同樣,考慮到電火花放電加工間隙,薄片的加工余量設為-0.1mm;每層加工深度取0.2mm,其余參數同2)、5)、6)。
薄壁零件銑削加工工藝分析、加工順序和切削參數是保證加工質量的重要環節。為了控制和減小薄壁零件的切削變形,可優先選用轉速高、背吃刀量小、適中進給、環切走刀的加工方式。薄片電極作為典型的薄壁零件,采用上述方式加工可以保證尺寸精度,提高加工效率,也可為同類零件的加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