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婧,高叢珊,張翠花
(1.山西省中醫院,山西 太原030012;2.泰州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225300)
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腦梗死恢復期常見癥狀之一,表現為患手突然水腫,手及患側肩部疼痛,手功能受限[1]。該病是影響腦梗死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若治療不及時或治法不當,易導致患者上肢功能失用,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近年來,筆者應用平衡火罐療法干預腦梗死恢復期SHSⅠ期患者,取得了明顯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山西省中醫院住院治療的腦梗死恢復期SHSⅠ期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5.34±1.78)歲;平均病程(27.11±3.58)d。觀察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9.79±3.46)歲;平均病程(23.59±0.37)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定為中度或重度腦梗死,同時存在一側上肢肢體活動受限,意識清楚、認知功能基本正常,MRT或CT檢查確診為腦梗死,且為第1次發生腦梗死。②符合SHSⅠ期的評定標準:肩部出現自發性疼痛或活動時疼痛,活動受限;患側手腫脹,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水腫以手背最為明顯,皮膚褶皺消失,水腫在近端多達腕關節部;患側手顏色發生變化,呈粉紅色或淡紫色,皮溫較健側高,有時潮濕,指甲比健側更白或更不透明;被動運動易引起劇烈的疼痛;X線檢查多見手、肩的骨質(局部脫鈣)[2]。③病程最短15 d,最長3個月。④年齡35~70歲。⑤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楚,配合相關醫療護理操作。⑥自愿參加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SHSⅡ~Ⅲ期患者;腦出血、腦腫瘤、腦外傷后導致上肢活動功能障礙者;合并意識障礙、重度認知功能障礙、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肝腎功能衰竭等疾病者;骨科系統疾病、重癥感染導致肩關節受限者;有精神疾病病史;妊娠期女性。
1.4 脫落標準 依從性差、不能完成整個療程者;因不良事件,不能繼續治療者;失訪或自行退出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配合良肢位擺放及康復訓練。具體包括:①生活起居護理:起居有常,避免過度勞累,戒煙戒酒,慎辟外邪;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墜床、壓瘡、燙傷等不良事件發生。②飲食護理:指導患者注意飲食宜忌,對癥合理安排膳食。③情志護理:鼓勵家屬陪伴患者治療,進行病友間的溝通交流,樹立治療信心。④良肢位擺放:保持正確的體位,腕關節背屈,手指伸直并外展;仰臥位,患者肩胛骨下墊枕,使其處于前伸位;健側臥位,患側上肢伸直并支撐,掌心向健側和肩胛骨前伸位;患側臥位,患側上肢伸直,肩胛骨前伸并掌心向健側[2]。護士30 min巡視1次,維持良肢位擺放姿勢,每小時變換良肢位擺放,做好護理記錄[3]。⑤康復訓練:由康復師對患者肩手關節進行主被動訓練(包括利用沙包抗阻力運動、肩手關節被動活動、向心性按摩、Bobath握手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如洗臉、穿脫衣物、梳頭、拿放高處物品等)。每日1次,每次治療時間約45 min,干預24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與護理基礎上聯合平衡火罐療法。拔罐部位以太陽經為主,陽明、少陽經為輔,3 d 1次,治療8次。具體操作順序如下:①閃罐:火罐接觸患者皮膚后立即拔起,采取吸附-拔起-吸附-再拔起的循環手法,由上而下、由輕到重循肩背部足太陽膀胱經閃罐。②揉罐:用閃罐后的熱罐循經揉罐,直至罐體溫涼。③走罐:沿雙側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走罐,力度均勻,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度。④抖罐:垂直沿肩背部兩側膀胱經快速抖罐3個來回,自上而下,從左到右,頻率120次/min。⑤坐罐:選取大小合適的火罐,一手持點火棒蘸取95%酒精點燃,另一手持火罐,將燃燒的酒精棉球伸入罐內中下端,繞瓶壁1~2周后迅速抽出,快速將罐口扣在患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關等穴,留罐5~10 min。操作完畢后觀察患者15 min,做好記錄,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
3.1 觀察指標 ①肩關節前屈活動度(ROM):采用用量角器測量。②關節恢復情況和運動功能:采用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定,上肢評分共33項,每項評分0~2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疼痛的改善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患者根據自身的感覺,從0~10中選擇1個級別描述疼痛程度。分別于干預前、干預12 d、干預24 d進行測定。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關節活動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24 d后,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均大于干預前(P<0.05)。干預12 d后,兩組患者組間關節活動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 d后,觀察組關節活動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肩手綜合征Ⅰ期患者干預前后關節活動度比較(°,±s)
表1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肩手綜合征Ⅰ期患者干預前后關節活動度比較(°,±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干預24 d后活動度觀察組 30 3.29±0.74 7.02±1.33△ 19.20±2.39△▲對照組 30 2.88±1.05 6.65±0.89△ 17.46±3.07△組別 例數 干預前活動度干預12 d后活動度
(2)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V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24 d后,兩組患者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V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VAS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肩手綜合征Ⅰ期患者干預前后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腦梗死恢復期肩手綜合征Ⅰ期患者干預前后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簡化Fugl-Meyer量表評分干預前 干預12 d后 干預24 d后觀察組 30 35.68±5.49 40.21±6.88△▲ 48.01±1.25△▲對照組 30 32.10±11.36 37.46±1.47△ 43.39±3.21△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干預前 干預12 d后 干預24 d后觀察組 30 6.25±2.99 4.07±0.13△▲ 1.94±0.49△▲對照組 30 6.74±1.29 4.59±0.75△ 3.33±1.54△組別 例數
腦梗死是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繼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功能缺損[4]。目前西醫治療腦梗死多以藥物、介入及外科手術治療為主,然而西藥改善腦循環功能有限,易在疾病緩解期并發SHS、吞咽苦難、言語功能障礙等疾病[5]。該病屬于中醫“中風”范疇,主要因內傷積損、情志過極、飲食不節等引起虛氣留滯,或肝陽暴張,或痰熱內生,或氣虛痰濕,引起內風旋動,氣血逆亂,橫竄經絡,直沖犯腦,導致血瘀腦脈或血溢脈外,發為中風[6]。SHS好發于腦梗死后3個月內,此時患者腦水腫基本消退,病情進入恢復期,體內邪氣漸衰,正氣受損,機體陽氣不足或被遏,加之局部多靜少動,患側肢體氣血運行不暢,氣虛致瘀,瘀則血脈不利,水濕、痰瘀阻滯肢體經絡,不通則痛,終致肢體疼痛、關節活動不利,中醫臨床治療以針灸、艾灸為主[7]。基于以上病因病機,應當運用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法緩解患者疼痛,改善其關節活動功能,促進運動功能恢復。
《中國腦梗死中西醫結合診治指南(2017)》建議,治療腦梗死及其并發癥應當首先運用西醫的理論與方法進行診斷,同時運用中醫理論與方法進行辨證治療,將兩者有機結合。筆者診治腦梗死恢復期SHSⅠ期患者,首先關注其生活起居、飲食和情志,配合良肢位擺放。研究證實,良肢位擺放可降低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發生率,改善其肢體功能[8]。此外,早期進行上肢功能綜合訓練是臨床康復治療師治療SHS常用的方法,可以訓練患者大腦接收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提高患肢運動功能,減輕后遺癥。
本研究在常規護理與治療基礎上聯合平衡火罐療法。平衡火罐療法主要運用閃、揉、走、抖、坐等手法,通過熨刮、牽拉、擠壓、彈撥體表經絡穴位,對機體施加良性刺激,起到平衡陰陽、調和營衛的效果。有研究指出,平衡火罐療法能利用溫熱效應,將良性刺激通過神經末梢、毛細血管、細胞、皮膚等綜合傳遞渠道,反饋于中樞神經,使機體恢復至平衡狀態[9]。有學者發現,SHSⅠ期主要的受累關節為手三陽經分布區域[10]。本研究選取便于火罐操作的肩背部膀胱經,閃罐、走罐制造的負壓和溫熱效應能疏風散寒、溫經通絡;對陽明經經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和少陽經經穴外關進行坐罐,可緩解SHS引起的疼痛和肢體不利感;再輔以揉罐、抖罐,給患者帶來舒適感的同時,起到溫養經絡、調理臟腑、行氣活血的效果,切合SHS風痰瘀血、內阻經絡的病因,可促進患者運動功能恢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選用平衡火罐療法配合常規護理與治療方案干預腦梗死恢復期SHSⅠ期患者,在恢復其關節活動、改善運動功能、緩解疼痛等方面療效優于單純應用常規護理與治療方案。平衡火罐療法作為一種中醫外治法,舒適度高,成本較低,效果明顯,患者易于接受,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探討平衡火罐療法干預SHS的作用機制,為臨床治療提供更翔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