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生,趙 鑫
(山西省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山西 大同037003)
近年來,我國肺癌發病率持續上升,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已成為惡性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1]。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約占肺癌患者總數的80%,其中,70%的NSCLC患者確診時已發展至晚期,合并局部擴散或遠處轉移,難以通過手術治療或單純局部治療控制疾病。晚期NSCLC患者的惡性程度較高,預后較差,化療是該類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我國老齡患者增多,化療藥物不良反應較大,大部分患者常難以接受或堅持完成化療,失去了治療的機會。該類患者選擇治療方案時,應以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改善生活質量為目標。本研究探討欖香烯乳狀注射液、NP方案、沙利度胺綜合治療晚期NSCLC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對其可行性展開評估,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收治的92例晚期NSCLC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參照組男22例,女24例;年齡45~75歲,平均(65.43±2.43)歲;病理類型:腺癌29例,鱗癌17例;癌癥分期:腺癌Ⅲa期6例、Ⅲb期12例、Ⅳ期11例,鱗癌Ⅲ期10例、Ⅳ期7例。觀察組男20例,女26例;年齡43~76歲,平均(65.78±2.50)歲;病理類型:腺癌32例,鱗癌14例;癌癥分期:腺癌Ⅲa期8例、Ⅲb期12例、Ⅳ期12例,鱗癌Ⅲ期6例、Ⅳ期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理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中國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敏感性突變和間變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治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經細胞學或組織學檢查證實;心、肝、腎功能正常;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
1.3 排除標準 過敏體質者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1 參照組 給予NP方案聯合沙利度胺治療?;熐?5~30 min緩慢靜脈滴注鹽酸托烷司瓊(太極集團四川太極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042)5 mg,每日1次,化療第1~5日用藥。NP方案:酒石酸長春瑞濱注射液(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78)以25 mg/m2劑量靜脈滴注,于化療第1日、第8日用藥;順鉑注射液(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813)以80 mg/m2劑量靜脈滴注,于化療第2~5日用藥。沙利度胺片(常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2026130)口服,每次200 mg,每日1次。21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化療期間給予止吐、抑酸或護肝治療。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欖香烯乳狀注射液治療。欖香烯乳狀注射液(大連華立金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14,規格:5 m L∶22 mg)靜脈滴注,每次0.4~0.6 g,每日1次。21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酶原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變化。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實體瘤免疫治療療效評價標準》[3]制定。完全緩解:患者病灶全部消失;部分緩解:患者病灶直徑總和縮小≥30%;疾病進展:患者病灶直徑總和增加≥20%;穩定:患者病灶直徑總和有縮小但未達到部分緩解程度,或病灶直徑出現增加但未達到疾病進展程度。緩解率=(完全緩解例數+部分緩解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D-二聚體水平、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水平(mg/m L)觀察組 46 治療前 27.56±1.15 4.40±0.22 4.35±0.15 370.22±25.40治療后 27.08±1.12△ 3.20±0.15△▲ 3.80±0.13△▲ 306.32±25.34△▲參照組 46 治療前 27.65±1.18 4.42±0.28 4.32±0.10 368.32±25.43治療后 27.10±1.15△ 4.58±0.30△ 5.13±0.11△ 402.21±25.89△組別 例數 時間 凝血酶原時間(s)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mg/m L)D-二聚體水平(ng/m L)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緩解率為26.09%(12/46),參照組緩解率為21.74%(10/4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凝血系統在人體中發揮止血作用,一般情況下,凝血系統需經過各種物理及化學刺激才能被激活,癌癥患者腫瘤組織中促凝與抗凝因子失調,組織因子和癌促凝物表達增加,導致機體處于高凝狀態,而腫瘤細胞浸潤對血管有一定的損傷,促使血管膠原暴露,組織因子釋放增加,增加了癌癥患者發生血栓的風險。相關研究提示,晚期肺癌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及纖溶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細胞分泌黏蛋白和組織因子,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凝血因子X激活,血漿纖維蛋白原升高,機體處于高凝狀態,較易形成血栓;血栓會促使繼發性纖溶亢進生成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纖維蛋白降解產物的變化可反映血漿纖維蛋白原變化,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升高和腫瘤大小呈正相關,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與生存期呈負相關[4]。另有研究提示,惡性腫瘤患者血液中的血漿纖維蛋白原及其降解物可增強血小板對癌細胞的黏附作用,白細胞與血小板復合物在腫瘤轉移期間對靶器官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6]。腫瘤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與預后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上積極開展抗凝治療對惡性腫瘤預后非常重要。
化療是治療晚期肺癌的常用方式,研究顯示,NP方案治療晚期NSCLC臨床療效優于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但長期化療會增加血栓風險,這可能是由于化療藥物會降低血液中抗凝藥物濃度,進而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液凝固,最終使血栓形成[7]。沙利度胺屬于谷氨酸衍生物,通過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阻礙腫瘤新生血管形成,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8]。研究顯示,與單獨使用NP方案治療相比,沙利度胺聯合NP方案治療晚期NSCLC療效更顯著,可延長患者的中位生存期[9]。由此可見,化療會加重血液高凝狀態,增加血栓風險,而血栓的形成可促使惡性腫瘤生長和轉移,化療過程中需嚴密監測患者的凝血功能,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預防血栓形成。
欖香烯注射液提取自姜科植物溫郁金,β-欖香烯是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癌效果,可抑制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阻斷腫瘤細胞周期,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還可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功能,適用于對放化療不能耐受的惡性腫瘤患者[10-12]。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緩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隨訪時間較短有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水平均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欖香烯乳狀注射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狀態。
綜上,化療是治療晚期肺癌的主要手段,欖香烯具有骨髓保護、提高免疫功能等優點,綜合治療可有效預防血栓形成,提高臨床療效。因此,欖香烯乳狀注射液、NP方案、沙利度胺綜合治療晚期NSCLC安全有效,是有發展前景的聯合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