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建林
(甘肅煤田地質局145隊,甘肅張掖734000)
潮頁1井位于潮水盆地東部、紅柳園坳陷內,為甘肅省潮水盆地頁巖氣資源調查評價項目,主要目的是查明區內頁巖氣形成地質條件和資源潛力,優選有利區塊,我隊承擔鉆探施工任務,要求采用繩索取芯工藝,全井泥頁巖取芯收獲率不小于80%,目的層取芯收獲率不小于90%,設計深度2600m,完井深度2786.56m,井內不同深度含粉砂巖、泥質砂巖,極為松散,特別在1800m左右易坍塌,通過對沖洗液性能的調整維護,取得了良好效果。
地層自下而上主要有下元古界龍首山巖群、上石炭統、上二疊統、下侏羅統芨芨溝群、中侏羅統青土井群、上侏羅統沙棗河組、白堊系、新近系、第四系,含氣目的層主要在下侏羅統芨芨溝群,井內地層在上侏羅、白堊系、新近系都有不同程度坍塌,比較嚴重的在白堊系地層。侏羅系以上地層巖性如下:
下侏羅統芨芨溝群:巖性以灰、深灰色為主,夾灰褐、紫雜色,巖石成分復雜,上部以巨厚層中粗粒砂巖為主,夾細礫巖,中部以粉細砂巖、砂質泥巖為主,夾炭質泥巖、油頁巖,底部為巨厚層砂質礫巖、角礫巖。
中侏羅統青土井群:下巖組巖性由灰白、灰綠、灰黑色泥巖、粉砂巖、細砂巖、中砂巖、粗砂巖、礫巖及油頁巖等組成,上巖組以灰綠、灰黑色為主,局部見紫紅色,巖性為石英砂巖、砂質泥巖、粉砂巖。
上侏羅統沙棗河組:以紫褐、棕紅、紫紅、灰綠色為主,巖性為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細砂巖、泥巖。
上白堊統廟溝組:上巖組為雜色砂巖、粗粒砂巖、粉砂巖、鈣質泥巖,下巖組為紫灰色礫巖、褐紅色礫巖、泥質砂巖。
新近系上新統:巖性為磚紅色砂巖、礫巖、砂質泥巖,灰、桔黃、桔紅色礫巖夾紫紅色砂巖,含石膏。
第四系:中下更新統巖性為淺灰色鈣質砂巖、含礫砂巖夾鈣質泥巖、礫巖;上更新統巖性為沖洪積砂礫和湖積砂質粘土,全新統巖性為湖積砂土、亞砂土、沖湖積砂礫及風積砂。
鉆井結構如圖1所示。
(1)首次深井施工,設備與鉆具組合也是初次使用,思想壓力大,施工風險大。
(2)全孔砂質泥巖、粉砂巖較多,該層段巖芯手捏易碎,風化后成細末,加之施工時間較長,局部出現井壁不穩定情況。
(3)不穩定層位較深,下套管成本高、風險大,配置鉆井液循環時間長。
(4)該地區深孔少,資料缺乏,對坍塌層位地層特性缺乏正確認識與應對。
4.1.1 沖洗液配方(膨潤土鉆井液體系)
8%~10%膨潤土+0.4%Na2CO3+0.3%NaOH+0.2%~0.4%CMC+2%~3%MMH+重晶石。
4.1.2 沖洗液性能密度1.10~1.20g/cm3,漏斗粘度60~90s,API失水不大于10mL。
4.2.1 沖洗液配方(鉀鈣基聚磺鉆井液體系)
4%膨潤土+0.2%Na2CO3+0.5%KOH+0.6%~0.8%MAN101+8%~10%KCl+0.6%~0.8%MAN104+2%~3%SMP+0.3%~0.5%NPAN+2%~3%SPNH+3%~5%磺化瀝青+2%QCX+0.2%~0.5%CaO+1%~2%低瑩光潤滑劑+重晶石。
4.2.2 沖洗液性能
密度1.20~1.30g/cm3,漏斗粘度45~80s,API失水不大于5mL,泥餅不大于0.5mm,pH8~10,含砂量不大于0.5。
4.3.1 沖洗液配方(鉀鈣基聚磺鉆井完井液體系)
4%膨潤土+0.2%Na2CO3+0.5%KOH+0.6%~0.8%MAN101+8%~10%KCl+0.6%~0.8%MAN104+2%~3%SMP+0.5%~0.7%NPAN+2%~3%SPNH+5%磺化瀝青+2%QCX+1%WC+0.2%~0.5%CaO+1%~2%低瑩光潤滑劑+重晶石。
4.3.2 沖洗液性能
密度1.30~1.35g/cm3,漏斗粘度45~80s,API失水不大于4mL,泥餅不大于0.5mm,pH8~10,含砂量不大于0.5。
(1)按照設計要求在清水中加入純堿、燒堿、8%~10%膨潤土充分予水化24h后再加入CMC攪拌均勻,用重晶石調整至設計范圍,方可開鉆。
(2)表層含礫,以MMH提高體系靜止時的懸浮力,注意防塌、防漏、防水浸。
(3)正常鉆進中將CMC補充到鉆井液中。
(4)保證固控設備運轉良好并合理使用。
(1)重新配置4%的膨潤土沖洗液,加入適量MAN101后按照設計加足KCl,再按照設計加入各種處理劑,將性能調至一起范圍后開鉆。
(2)要防止粘土礦物水化膨脹,以MAN104和KCl加強抑制,以MAN101、SMP-1、SPNH控制鉆井液濾失量,以磺化瀝青改善濾餅質量,以低熒光潤滑劑防卡,處理劑要按照比例補充維護,避免波動過大。
(3)通過鈉離子、鈣離子復配使用強化對井壁及鉆屑抑制作用。
(4)CaO的補充采取逐步增多的方式,初次加入控制在0.2%以內,最大不超過0.5%。
(1)用二開沖洗液鉆掉水泥塞后開動固控設備清除無用的固相,調整到設計范圍的低限,依次加入各種處理劑,沖洗液性能達到要求后開始鉆進。
(2)通過鈉離子、鈣離子復配使用強化對井壁及鉆屑抑制作用。
(3)要防止粘土礦物水化膨脹,以MAN104和KCl加強抑制,以MAN101、SMP-1、SPNH控制鉆井液濾失量,以磺化瀝青改善濾餅質量,以低熒光潤滑劑防卡,處理劑要按照比例補充維護,避免波動過大。
(4)防塌、堵漏、加重材料要儲備充足。
(1)一開鉆完后要充分洗井,調整好沖洗液,確保下表套、固井順利。
(2)鉆水泥塞時加入適量純堿清除鈣離子,防止造成污染。
(3)沖洗液性能的保持應以維護為主、處理為輔的方式進行,各種粉狀處理劑配成不同濃度膠液均勻加入。
(4)對沖洗液加重時,除嚴格控制總固相含量外,護膠劑和潤滑劑應向設計上限靠近,并同時使用好降粘劑,調節和控制好沖洗液的流變性。
(5)隨著井深增加,應逐步按照1.5%比例加入高效潤滑劑,減小沖洗液的摩阻系數,提高鉆井的潤滑防卡能力。
(6)施工中充分利用凈化系統,降低沖洗液中有害固相含量。
(1)深井施工一定要準備充分,不僅思想準備充分,而且材料、設備要準備充分,不僅鉆井設備要準備充分,而且泥漿配置的設備、測試的儀器也要準備充分。
(2)泥漿配比設計一定要根據地層巖性特點現場及時調整,切勿一成不變。
(3)現場泥漿管理一定要有專人,配置后性能一定要達到要求。
(4)如果地層有出入,一定要按照配置工藝及管理要點做,深井調整泥漿需要時間長,一定要等到調整后性能達到要求才能鉆進,切勿投機取巧。
(5)經過5個月施工,順利完井,實際井深2786.56m,巖芯采取率93%,開創了我隊乃至甘肅省繩索取芯深度紀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