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春 邱仕奎 邢武剛 劉少平
(1.海北州應急管理局;2.成都易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3.西海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近年來,我國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1-3]。2020 年4 月,國務院安委會印發《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國部署開展為期3 a 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工作分為2 個專題和9 個行業領域,主要在煤礦、非煤礦山、道路運輸、消防、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領域。各地區、各行業研究制訂了本行業的工作方案,根據自身特點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工作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方能達到專項整治的目的。
(1)政治站位不高,工作認識不足。一些地區、行業領導思想認識不到位,學習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不夠深入,采取方式不多,貫徹力度不夠,創新意識不強,學習停留在念文件或轉發文件上,未做到入腦、入心。大多數領導對安全生產較為重視,逢會必講安全,工作時也過問安全,工作也是踏踏實實地抓到一線和基層,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作為安全生產領域的重大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取得了實效。但部分領導只停留在表面,開會也講安全,看似非常重視安全,但是否貫徹落實到一線就不得而知,工作僅是重視,沒有重“實”,或出于對安全責任的追究的擔心和預防,片面地認為只要講到了安全,若出現安全生產事故就與自己無關了。實則《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已明確規定了安全職責,出了事故一樣依法依規定責、追責、問責。
(2)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地區、行業存在等一等、拖一拖的心態,對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重視程度不夠,重部署輕落實,工作任務研究少、協調少,聯合部署推進少,建章立制少,未能將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在工作推進中“上熱下冷”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
(3)工作進度不一致,工作思路未厘清。有的單位還停留在“動員部署”階段,有的單位停留在“方案制定”階段,有的單位停留在“自查自改”階段,根據總體方案進度,存在工作步伐不一致現象。在執行過程中措施有軟有硬、質量有高有低,有的照搬照抄,將日常工作當做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工作開展未按照制定的方案進行,總結未圍繞開展的工作總結,工作進展情況清單、行動措施清單、重大隱患清單存在流于形式現象。
(4)隱患排查不到位。查出的問題表面上的多,實質性的少,容易整改的多,難整改的少,對涉及深層次的安全問題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工作僅僅是“身入”,而沒有“深入”。排查了一般安全隱患,同以往日常檢查的臺賬相差不大。沒有深入查找行業、地區、企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未做到“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這一工作要求。
(5)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未得到有效落實。企業生產經營的目的是創造效益,安全其實貫穿于生產全過程,企業在實現利潤的同時肩負著安全主體責任,負有監管責任的部門沒有參與生產經營,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企業主要負責人對安全認識差距較大,導致在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安全投入、安全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等管理要素上存在參差不齊現象,企業都認為安全工作重要,但不知道如何開展或開展工作混亂,未形成系統有效的安全管理。企業存在填報臺賬不細致,沒有從解決企業安全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入手,對專項整治工作存在敷衍塞責心態,安全工作被動局面沒有得到徹底扭轉。
(6)地方監管部門存在盲區和薄弱環節。行業主管部門對自己審批的項目未嚴格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和“三管三必須”要求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對規模以上企業監管多,對規模以下企業監管少,甚至未納入監管范圍。
(7)宣傳力度、深度有待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要靠廣泛的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群眾基礎,宣傳內容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沒有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活動效果不明顯。同時,各行業領域普遍存在一線素材抓取不夠,缺乏鮮活、感人的一手素材,新媒體運行創意不新,立意不高,上熱搜的好作品少。
(1)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是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新形勢下安全生產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解決安全生產重點、難點的攻堅行動。需認真學習、加強宣傳,層層抓好、組織好、落實好,避免“上熱下冷”和“下熱上冷”情況發生。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要根據《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將領導干部盡職盡責情況納入工作考核和績效考核。
(2)領導切實履職,把工作落到實處。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有管理,又要懂技術,要做到點線面全面結合。貫徹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政府、企業主要負責同志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對安全生產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點隱患親自督辦,切實把安全生產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實處。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誰主管、誰負責”和“五落實五到位”要求,壓緊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格監督執法、嚴格事故查處、嚴格責任追究。
(3)精準識別風險,除隱患,防事故。研讀本行業和領域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如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煤礦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等,各行各業都有相應的行業標準規范,要對標檢查,查所管所屬行業是否存在規章中列入的重大隱患,若存在,要立即列入問題隱患整改清單和整改措施清單,避免不是重大隱患的列入了重大隱患清單,要防大事故,就必須除大隱患,要除大隱患,就要查大風險。要有查大風險、除大隱患、防大事故的工作思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樣才能達到“一個遏制、四個下降的目標”。
(4)聚焦重點工作,落實安全責任。地方行業主管和監管部門要理清各自的責任,行業主管部門是安全管理主體責任,監管部門是監管責任,明確所主管部門、監管地區存在安全風險點,尤其是重大危險源的分布及管控情況,有的放矢地采取針對性措施和管理辦法。責任不落實,安全生產就是紙上談兵和形式主義,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不重視,根本問題是責任壓得不實、不牢、不緊,要根據已制定的方案組織開展工作,專項整治工作需要融入日常工作開展中,但不是日常工作,要清楚自己所在行業領域的主要工作任務,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按照制定的專項整治行動實施好、落實好專項整治工作,避免工作未圍繞方案和重大隱患清單開展的情況。
(5)強化督促指導,加強安全監管。企業要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好隱患自查自糾。地方監管部門要實施分級分類精準化執法、差異化監管,監管部門加強宣傳教育,鼓勵、引導廣大群眾特別是企業職工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全社會參與支持、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地方應急管理部門要強化監管執法,堅持執法寓服務之中,組織專家開展精準指導服務,幫助解決安全生產難題,對重點問題、重大隱患跟蹤整改,形成閉環管理,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6)筑牢責任體系,消除監管盲區。理順安全監管責任,厘清責任邊界,建立協調聯動機制,把“三管三必須”具體化、有形化,明確部門主管、部門職責和監管部門職責,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須落實關鍵崗位、關鍵人員、重點區域、重點時段安全管理工作。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從根源上堵住安全生產隱患關口。監管部門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克服僥幸心理,消除監管盲區。
(7)及時跟進整治工作,掌握工作動態。建立協調聯系、情況通報、信息報送、工作例會、督導檢查等相應制度。主要負責人要定期組織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掌握各工作動態,注重地區、領域之間溝通交流與協調配合,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切實做到階段有檢查,年度有考核,結果有通報,獎懲有兌現,確保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安全生產一頭牽著經濟社會發展,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國家改革發展中的大事。提高對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工作的認識,讓專項整治工作真正解決安全生產工作中出現的根源性、本質性、瓶頸性問題。面對安全生產中存在諸多問題,要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和措施,著力解決安全生產中的重點難題,方能遏制事故發生,這也是對自己、隊國家、對社會和人民群眾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