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知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5地質隊,安徽淮北235000)
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GB64411986)的事故分類方法,鉆探施工過程中發生主要事故類型有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觸電、容器爆炸、火災、淹溺、坍塌和其他傷害等。
車輛傷害是指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傷亡事故,不包括因機械設備、車輛、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野外地質作業中需要大量的車輛運輸支持,如:出野外作業、人員設備運輸、后勤補給運輸及物料裝運等。由于重要零部件失效、檢查維修保養工作不到位或不及時,車輛發生故障、管理不健全、人員教育不足、駕駛員操作技術不熟練、操作失誤、人員違章作業、酒后駕車或駕駛時思想不集中等,都可能導致車輛事故,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
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夾壓、碰撞、剪切、卷入、絞、碾、割、刺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機械傷害。機械傷害是鉆探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傷害之一,造成機械傷害的機械設備包括鉆機、泥漿泵、攪拌機、發電機組及其它轉動及傳動設備。由于設備設計、安裝缺陷、設備故障或失效、人員操作失誤或違章作業、無防護措施或防護措施不力以及安全管理不嚴等,均可能導致事故發生,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
起重傷害是指在日常起重作業中,脫鉤砸人,鋼絲繩斷裂抽人,移動吊物撞人,滑車砸人以及傾翻事故,墜落事故,提升設備過卷揚事故,起重設備誤觸高壓線或感應帶電體觸電等。主要發生在起吊鉆塔、機械設備、使用吊葫蘆和千斤頂作業,由于機械故障、人員操作失誤、操作員精神不集中或作業場所管理混亂等原因可能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因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設備安裝、機修及搬運作業等均可能伴隨著物體打擊傷害,導致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等。造成物體打擊事故的主要原因為立體交叉作業、作業場所混亂、管理不到位、人員違章作業等。
高處墜落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亡事故。在鉆探施工過程中如鉆探安裝、拆卸與維護、塔上作業等作業過程中均可能發生高處墜落。施工組織不善、人員處于高處作業中若無防護措施(如:無安全帶),或防護措施不到位(如:安全帶強度不夠、防墜器失靈等)、人員違章作業、思想不集中、支撐平臺不牢固等極可能造成人員墜落、傷亡事故。
觸電是由于人體直接或間接接觸了帶電的導線或設備或意外帶電的金屬導體,或人體進入地面帶電區域時,電流通過人體而造成的傷害事故。
觸電產生的原因主要為:電氣線路或電器設備在設計、安裝上存在缺陷,或在運行中缺乏必要的檢修維護,使設備或線路存在漏電、過熱、短路、接頭松脫、斷線碰殼、絕緣老化、絕緣擊穿、絕緣損壞、PE 線短線等隱患;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如:保護接零、漏電保護、安全電壓、等位連接等)或安全措施失效、防護裝置損壞;電氣設備運行管理不當,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電工或機電設備操作人員的操作失誤或違章作業;近距離靠近高壓帶電體作業;線路短路、開啟時熔斷器熔斷時,熾熱的金屬微粒飛濺;人體過于接近帶電體等。
容器爆炸是指貯存在容器內的有壓氣體或液化氣體解除殼體的約束,迅速膨脹,瞬間釋放出內在能量的現象。經過對事故的原因進行綜合分析,爆炸事故除少數是由于爆破器材本身的質量問題外,絕大多數是屬于人為的。可能發生的地點為各氣焊(氣割)施工場所、各生產生活使用的液化氣罐。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后果。
地質隊伍火災事故以野外地質勘探工作為主。野外活動場房、毛氈蘆席場房以及帳篷等都很容易著火燃燒,尤其是在冬季,氣候干燥多風,一旦失火極易蔓延擴大,有時還可能造成森林或草原火災。火災事故的原因有:由于管理不當、缺少制度措施或制度措施執行不嚴、思想麻痹、警惕性不高等,導致照明失火、油料和燃油設備失火、取暖爐引起火災、電器設施造成火災。火災事故具有突發性特點,事故后果往往比較嚴重。
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傷害、傷亡的事故,發生的主要部位在鉆塔地基不穩定、山區施工場所周圍上方地質條件不穩固及堆置物品過高不牢固等。
其它傷害是指扭傷、跌傷、燙傷、凍傷、扎傷、動物咬傷等。
(1)進一步完善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職能部門、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各工種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2)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地礦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做到正確佩戴、使用,完善領用記錄。
(3)認真做好安全生產教育工作,普及安全知識,進行技術和業務訓練。
(4)新職工上崗必須堅持“三級”安全教育,調換工種的人員必須接受新崗位安全操作教育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5)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術措施專項經費,安全投入必須能滿足安全生產的要求。
(6)進一步完善本單位安全風險辨識及內部重大危險源,制訂各類風險防范措施。
(7)定期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與整改,對存在的各種事故隱患要及時整改,并建立健全登記、整改和處理的檔案,對暫時無法整改的,必須有切實可行的監控和預防措施。
2.2.1 車輛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1)定期開展駕駛員安全教育培訓;
(2)對車輛進行定期保養和維修,杜絕車輛帶病行駛;
(3)出車前,應檢查剎車、轉向、制動系統等,確認完好方可出車;
(4)人員乘坐、貨物裝載要符合規定,嚴禁人貨混裝;
(5)通過水面和冰面及道路復雜地段時,必須按規定停車探明情況,確認安全后再通過,車上人員必須下車步行通過。
2.2.2 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
(1)操作各種機械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能掌握該設備性能的基礎知識,經考試合格。上崗作業中,必須精心操作,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嚴禁無證人員開動機械設備;
(2)檢修機械必須嚴格執行斷電,掛禁止合閘警示牌,設專人監護制度。機械斷電后,必須確認其慣性運轉已徹底消除后才可進行工作。機械檢修完畢,試運轉前,必須對現場進行細致檢查,確認機械部位人員全部徹底撤離才可取牌合閘;
(3)人手直接頻繁接觸的機械,必須有完好緊急制動裝置,該制動鈕位置必須使操作者在機械作業活動范圍內隨時可觸及到;機械設備各傳動部位必須有可靠防護裝置;各入孔、投料口、螺旋輸送機等部位必須有蓋板、護欄和警示牌;作業環境保持整潔衛生;
(4)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兩條標準:一是便于緊急停車;二是避免誤開動其他設備;
(5)對機械進行清理積料、捅卡料、上皮帶臘等作業,應遵守停機斷電掛警示牌制度;
(6)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因素大的機械作業現場,非本機械作業人員因事必須進入的,要先與當班機長取得聯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進入。
(7)操作人員操作機械設備時,要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嚴禁在機械設備在運轉狀態時維修和保養。
2.2.3 預防起重傷害事故的安全措施
(1)起重作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定期參加專門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2)起吊物品時必須由專人統一指揮,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3)吊臂作業半徑下和起吊物下嚴禁站人;
(4)嚴禁交叉作業;
(5)起重設備所用鋼絲繩必須符合安全要求,定期檢查,及時更換,如鋼絲繩直徑縮小超過10%、一捻距斷絲超過5%時,必須立即更換。
2.2.4 預防物體打擊事故措施
(1)鉆探內鉆機周圍和施工場地必須通行的道路上方施工工程出口下方,均應搭設堅固、密封的防護棚;
(2)垂直交叉作業時,必須設置有效的隔離層,防止墜落物傷人;
(3)傳動、轉動設備上禁止放置工具物件,防止拋出傷人;
(4)正確配戴安全帽,是防止物體打擊的可靠措施。因此,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都必須戴好符合安全標準,具有檢驗合格證的安全帽,并系牢帽帶。
經比較,MR術前檢查診斷正確例數為80例,正確率為88.9%(80/90);良性診斷符合率為100.0%(85/85),良惡性鑒別準確率為97.8%(88/90)。
2.2.5 高處墜落事故預防措施
(1)鉆塔安裝、拆卸、維護、檢查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必須戴安全帶、安全帽、防滑鞋;
(2)安、拆鉆塔作業時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臺板;
(3)定期檢查活動工作臺防墜器、防竄器有效性;
(4)夜間或5 級以上大風、雷雨、大霧、雪天氣嚴禁安拆鉆塔;
(5)活動工作臺要按規范要求配置重錘導向繩,導向繩直徑大于9mm。
2.2.6 觸電事故預防措施
(1)所用電氣設備實行“一機一開關一保護,進入施工現場的一切配電設備、用電設備(分配電箱、開關箱、手持電動工具、電焊機等)等必須經檢查合格方可進場使用;
(2)鉆塔避雷接地電阻不大于15Ω,配電設備接地不大于4Ω;
(4)加強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知識的普及,重視臨時用電的安全,對作業人員應針對環境(高溫與潮濕)等因素進行必要的針對性的臨時用電安全教育和交底;
(5)需用電纜長距離輸入電源時,電纜必須架空,需地面鋪設電纜時,每遇過道均應挖設地溝埋設,避免車壓、人踩,機場電力線不得使用裸線,不得搭鐵;
(6)照明電壓不得超36V,照明導線必須使用橡膠絕緣電纜,鉆塔上電纜與鉆塔架必須用絕緣瓷瓶隔開;
(7)鉆塔必須與周圍高壓線保持最小安全距離以上 :<1kV,4m、1~10kV,6m、35~110kV,8m、110~220kV,10m。
2.2.7 容器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1)焊接作業必須有特種作業操作證;
(2)氣焊(氣割)場所氧氣瓶與乙炔氣瓶安全距離放置;
(3)作業前應檢查壓力表、回火防止器是否完好;(4)作業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5)氧乙炔氣瓶運輸放置要平穩,不允許碰撞,要有防曝曬措施。
2.2.8 坍塌事故預防措施
(1)鉆探作業經常在山地、溝河堤上施工,設備進場前要先檢查周邊安全環境,在山坡修筑機場地基,巖石堅固穩定時,坡度應小于80°,地層松散不穩定時,坡度應小于45°;
(2)機場地基應平整、堅固、穩定、適用。鉆塔底座的填方部分不得超過塔基面積的四分之一;
(3)鉆塔繃繩應采用?12.5mm 以上的鋼絲繩,18m 以下鉆塔應設4 根繃繩,18m 以上的鉆塔應分二層,每層4根繃繩;
(4)山區作業時必須清除或加固施工區上方的活石碎塊,并懸掛警示牌提醒作業人員。
2.2.9 火災事故預防措施
(1)根據施工的具體情況制定消防保衛方案,建立健全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嚴格遵守各項操作規程;
(2)平時加強全體職工安全消防教育,提高全體職工安全消防意識;
(3)柴油桶應放置在離機場5m 以外的地方,并清除周圍可燃物,作業現場要配備充足的消防器材;
(4)施工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要與動火點保持10m的距離,氧氣瓶與乙炔瓶的距離應保持5m以上;
(5)柴油機與塔衣做隔熱措施;
(6)切割、焊接作業時必須清除周圍可燃物;
(7)照明燈具與塔衣距離必須大于30mm。
鉆探施工作業在地勘單位屬于危險性較高的行業,鉆探作業一直是地勘單位安全防護重點之一,必須采取相應的安全技術和管理措施,才能預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