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萌凡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掌石溝煤礦,山西晉城048000)
礦山測量工作高效開展是保障煤礦安全穩定生產的前提,特別是在大型巷道貫通、大斷面巷道施工以及仰俯斜巷道穿層施工都離不開礦山測量工作,礦山測量工作在煤礦開采規劃、設計以及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煤礦生產過程中,由于受作業條件、作業環境、施工工藝以及測量技術水平等限制,礦山測量工作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測量難度大、測量精度低、測量方法落后等[1],不僅降低了礦山測量工作效率,而且很容易引發重大煤礦安全事故;所以在空山測量工作中合理優化測量方法,分析測量誤差源以及產生誤差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對煤礦安全穩定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1)測量讀數誤差:在實際測量工作中由于測量觀測方法不正確、儀器損壞以及觀測數據不認真,很容易產生測量讀數誤差,如測量邊長誤差、測角誤差等,導致后期內業整理計算產生誤差,測量后數據與實際誤差較大,達不到預期測量結果。
(2)起始數據誤差:在礦井高程測量經常出現起始數據誤差,如巷道底板高程誤當成頂板高程,斜距當成平距、起始數據計算錯誤、起始坐標錯誤等;在測量工作中也會出現類似錯誤,如起始點照準錯誤、起始點誤用等[2]。
(3)測量標定誤差:在進行礦山測量工作中由于施工人員未按照要求準確選在標定數據、標定距離、測量數據等,導致礦山測量起始數據存在誤差,從而造成測量結果誤差。
(4)填圖誤差:礦山測量內業整理后由于測量人員對審圖環節重視不足,審圖工作缺乏嚴謹性,在填圖時存在隨意性,測量數據不能及時進行整理并繪圖,導致數據丟失嚴重,且數據誤差性大,測量圖紙無法真實反映井下工程施工情況。
(5)制度不完善:我國多數煤礦企業未建立完善的礦山測量單位,且對礦山測量工作未制定完善的監管制度及操作規程,測量人員在測量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測量施工,測量工作隨意性大。
在礦山測量工序中測量儀器是重要組成部門,在實際煤礦測量過程中由于測量儀器檢修維護不到位,致使測量儀器損壞嚴重,降低了測量儀器精密度,導致在實際測量中出現測量誤差,常見的儀器誤差主要包括視準軸誤差、對準誤差、瞄準誤差等[3]。
由于煤礦井下施工環境惡劣,礦井內存在大量粉塵能見度低,且通風條件差,在井下測量作業時受采掘作業工藝、設備、氣候環境影響,測量工作效率低,而且誤差大,如在進行導線測量時受巷道風流影響,鉛錘擺動幅度大,影響儀器找準。
測點是井下導線、高程測量的重要基準,一般井下測點利用快速水泥固定在巷道頂板上,但是煤礦井下在采掘施工過程中受構造應力、采掘應力等影響,好頂板出現不同程度的破碎、下沉、變形等現象,導致測點在空間上發生小幅度位移,造成起始測點實際坐標與記錄坐標存在偏差,從而導致后期外業測量結構存在誤差。
由于煤礦生產能力提高,礦井不斷開拓延伸,井田采掘范圍擴大,伴隨著礦山測量范圍及距離增大,而井下測量各個工序全部采用人工實施如設備搬運、測點布置等,使得測量工作人員在測量過程中體力消耗過大,在進行測量工作時很難保證測量精度;同時隨著測量路線延長,測點數量增多,測點測量數據出現小的誤差后,經過多個測點累計疊加誤差會不斷被放大,大大降低了最終測量精度。
由于煤礦企業對礦山測量工作重視不足,煤礦上未配備專業的礦山測量隊伍,以及配備的測量技術人員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測量人員在測量工作時責任心不強,對設備維護不到位,以及在復雜條件下如大型巷道貫通測量、長距離導線測量等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測量方法,從而導致測量效率差、精度低,無法滿足礦山高精度、高效率測量要求。
在進行礦山測量圖紙繪制時,由于人為因素導致測量結果出現誤差,繪制出的測量圖紙無法直觀地反映井上下平面對照情況,在實際煤礦上產過程中圖紙回值誤差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
(1)數據誤差:礦山測量圖紙主要由一連串的測量數據構建而成,測量數據的準確性是測量圖紙繪制零誤差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實際圖紙繪制中經常出現數據繪制錯誤,從而直接導致繪制出的圖紙與實際位置存在誤差。
(2)位置參數誤差:多數礦井采掘區域內采掘煤層厚度出現不均現象,且井田內存在很多地質構造,導致在繪制圖紙時煤層厚度、巷道寬度以及地質構造數量、位置等參數繪制不正確,從而影響圖紙繪制精度。
(1)加強儀器檢測:為了保證井下能夠工作順利開展,測量工作前應對測量儀器進行認真檢查,保證測量儀器完好無損,對于精密測量儀器在測量前應認真進行校準,保證其精密度;對于全站儀、RTK等光電測量儀器應對其電池電量進行檢測[4]。
(2)測量工作前應對采區設計圖紙、核算圖紙等相關數據進行整體復算,并詳細記錄井下測量工作可能用的測點數據、坐標、高程等相關信息;同時測量人員應對上一次測量數據進行驗算,保證起始數據準確性。
(3)在進行井下導線、高程測量前,測量人員應提前深入測量施工現場,對起始測點位置進行確定,并對起始測點坐標信息進行核算,若測點發生偏移時必須對起始測量數據進行誤差糾正。
(1)組建專業測量隊伍:煤礦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專業測量隊伍,提高測量人員待遇從而對外引進高業務能力、高文化水平的專業測量人員,提高測量人員整體文化水平。
(2)加強測量人員專業知識提升:煤礦企業應定期對測量人員進行專業能力培訓學習,不斷提升測量人員業務能力,加強培訓考核力度,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
(3)成立井下測量管理小組:煤礦井下成立專職的管理小組,定期對各采掘工作面內測點進行觀察,觀測內容主要包括:測點位置、數量、測點丟失情況、測點位移情況等并及時記錄;同時在井下采區設立一個測量儀器臨時維修站,對測量過程中儀器出現故障時及時進行維修,提高測量工作效率[5]。
(4)規范測量工作:煤礦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測量規章制度規范測量工作,明確測量工作要求及相關責任,對測量工作每個環節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因測量工作導致煤礦安全事故發生。
(1)三腳架法長距離導線測量:對于井下長距離導線測量時,為了解決傳統測量方法導致測站數量多、作業強度大、誤差累計現象嚴重時,可采用三腳架法進行導線測量,可減少儀器對中次數,有效降低儀器對中誤差。
(2)全站儀免棱鏡法巷道腰線測量:針對傳統采用水準儀進行腰線測量時,測量周期長、效率低、誤差大等技術難題,可采用全站儀免棱鏡法進行巷道腰線測量,該方法主要采用全站儀對已知、未知的腰線點平距、傾角、轉角等參數進行測量,然后采用高程測量基本原理對腰線點進行放樣,從而得出未知腰線點,該方法具有測量精度高、適用性強、測量工序簡單等優點。
礦山測量工作高效穩定開展是保證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只有保證測量成果精度才能提高煤礦生產效率,降低煤礦上產事故率;所以在日常煤礦生產過程中必須對測量誤差類型、原因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測量工作效率及測量精度,避免測量誤差導致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