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艷
(中國機房設施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221)
2016年,習總書記主持中央深改會議4 次審議信用建設議題,對信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到“加強地方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天津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系統的建設,是依托天津市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實現與國家、我市各類社會征信系統和平臺的互聯互通,整合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領域信用信息,打造全市統一、覆蓋全面的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中心。強化對信用主體的服務和監管,加強守信激勵、聯合懲戒等應用,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推進“信用城市”建設。逐步建成基于信用信息的全市政務資源大數據,通過對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構建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建設覆蓋市、區兩級部、部分公共企事業單位、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中國網站、第三方機構信用數據,提供信用信息歸集和數據共享服務。覆蓋全市具有社會統一信用代碼的法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相關非法人組織和具有身份證號碼的公民,以及具有其他有效證件的自然人,在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部門履職過程產生的有關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
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系統依托天津市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實現與國家、我市各類社會征信系統和平臺的互聯互通,整合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等領域信用信息,打造全市統一、覆蓋全面的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中心。
基礎設施建設是依托天津市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以及已有或在建資源,構建天津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系統,包括主機/服務器系統、存儲系統、安全系統和支撐軟件的建設,滿足全市信用平臺的部署運行需求。
“交換中心” 建設主要包括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系統、大數據可視化展示屏和機房改造三部分:
1)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系統建設
建設內容包括:“一庫、一平臺、兩站、四系統”?!耙粠臁奔匆惶滓苑ㄈ恕⒆匀蝗苏\信為基礎的信用基礎數據庫,滿足數據歸集、數據處理、數據應用的需要;“一平臺” 即全市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政府各單位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整合;“兩站”即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門戶(部署在電子政務外網)和“信用天津“門戶(部署在互聯網);“四系統”即信用目錄管理、信用信息查詢、守信激勵和聯合懲戒四大業務系統,并實現與“一平臺”、“兩站”的無縫銜接。
2)大數據可視化展示屏建設
建設內容包括:采用LED 高清數字顯示屏,根據大數據可視化展示廳和多功能會議室的新功能設計和空間布局,分別建設大數據可視化展示廳屏幕和多功能會議室屏幕。其中大數據展示廳屏幕寬9.6 m,高2.7 m,面積約25.92 m2,用于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系統的運行情況和成果展示等功能;多功能會議室屏幕寬3.6 m,高2.025 m,面積約7.29 m2。
3)機房改造
建設內容包括:網絡機房改造和機房環境改造兩部分。網絡機房改造包括配電系統、空調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動環監控系統、網絡監控平臺和網絡安全系統,同時建設屏蔽機房,承接涉密系統運行。機房環境改造包括拆除工程、建筑工程、屋面工程、加固工程、給排水工程、空調工程、通風工程、采暖工程等。一樓為網絡機房、屏蔽機房、監控室、大數據可視化展示大廳、多功能會議室。
系統各部分的邏輯關系為“五橫兩縱” 的層次結構?!拔鍣M”依次為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應用層、應用支撐層、用戶展示層;“兩縱”即標準規范和安全保障兩大體系。
基礎設施層是其他各層存在的基礎,是建設信息系統所需的IT 基礎設施,包括機房、網絡設備、安全設備、服務器、存儲備份設備、系統軟件等。
數據層數據層包括建設信息資源體系及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資源體系建設包括實現基于信用目錄體系的數據管理及共享,建立信用目錄標準及信用數據標準。數據庫管理系統根據本系統相關標準規范和信息資源規劃方法,設計業務模型、數據模型和功能模型,主要包括交換庫、中心庫、主題庫、發布庫等。
應用支撐層應用支撐層提供數據共享交換與歸集整合服務。包括信用信息數據采集、交換、清洗、轉換、比對、處理、質量管理、規則策略、版本控制、運維管理、檔案管理等。
應用系統層建設信用目錄管理系統、信用信息查詢系統、守信激勵系統以及聯合懲戒系統。
用戶展示層展示層用戶為信源單位、企業、個人以及系統管理員??煞謩e通過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門戶和“信用天津“門戶作為用戶功能交互入口。信用門戶網站增加國家要求的“公共信用信息公示”專欄,增加免責聲明,使用說明和重要事件公告等板塊,主要功能展示以樹狀圖、列表、表單為主,并對公示信息隱私處理,實現異議處理等[1]。
標準規范系統建設參考國家電子政務標準總體框架以及《公共信用信息標準體系框架(征求意見稿)》等6 項標準,本系統標準規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共享類標準和管理類標準。
安全保障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包括基礎設施、數據層、應用層等各個層面設備和應用的系統管理資源配置及安全監控管理功能。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安全管理等。
交換系統網絡分為電子政務外網區域和互聯網區域。其中在電子政務外網區域實現信用數據的交換共享,充分利用現有電子政務外網環境,為每個信用信源單位配置一臺前置服務器,并部署數據交換軟件,通過訂閱/發布機制或數據上報方式實現信源單位與數據交換中心的數據歸集共享。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門戶網站部署在電子政務外網,用于各政務部門實現信用查詢、聯合獎懲等應用。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之間通過配置兩個數據單向導出導入設備實現的數據交互。政務外網交換平臺每天定時將各部門更新的增量信用信息(可面向社會公示)通過數據單向導出設備更新至“信用天津”門戶網站,同時“信用天津”門戶網站也將失信舉報、異議處理等數據導入至交換平臺,提交相應部門做核查并修改[2]。
根據相關標準規范和信息資源規劃方法,設計系統業務模型、數據模型和功能模型,建設可管理的數據資源管理信息庫。其從邏輯上可分為交換數據、應用數據和展現數據。具體說明如下:
交換庫是本系統用于保存外部數據的數據庫,為適應不同數據源的不同結構特點,交換庫與外部數據源結構保持一致,以方便外部數據的接入。
中心庫是系統中所有數據的集合地。本項目中心庫邏輯上設計為基礎信息庫、元數據庫、統計分析庫、業務庫等。
主題庫是根據不同需要,按不同類型,經過篩選、重組、整合而形成的,如可按不同行業、地區、領域分類。本系統主題庫可根據需要靈活創建,主要包括重點領域建設情況、誠信文化教育、運行機制、信用專家資料、相關信用知識庫的管理等主題數據。
發布庫是存儲對外發布的各類成果數據。其存儲經過加工、統計分析等處理后需要發布的結果數據,并實現面向不同用戶不同方面的發布和展現[3]。
政府能夠通過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系統,提升政府決策水平、創新市場監管能力、改善公共服務質量的有效手段,對于滿足國家有效實施經濟戰略和政府進行宏觀決策,全面提高各部門有針對性地進行經濟社會的信息支撐能力,大幅度提升企業法人信息的利用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