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中
(中國巨石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桐鄉 314500)
隨著全球化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機械制造業技術的研究越來越備受各國重視,因為現代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制造業的支持,而機械制造業又是制造業的核心,同時技術的改革與創新也是現代市場經濟得以進步發展的必要條件,可以說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強弱的重要指標就是其機械制造業的發展的強弱,而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是到了改革開放后才得以快速進步,同時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部分領域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但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前景遠不止此,我國在機械制造業方面的研究與問題的解決也要不斷地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我國整體國民經濟的提升。
我國的機械制造業由原來的機械制造本身,比如機床、農業機械、工具儀器等發展為產品出售的相關設計、市場趨勢的研究、技術改造升級以及售后服務管理等方面,以達到提高社會效益,促進國民經濟不斷提升的目的[1]。
伴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機械制造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然而我國的機械制造業在核心技術上卻存在不足,最大表現就是對國外機械產品的過度依賴,而我們自身缺乏核心技術,雖然大部分產品是由本土公司生產,但其中涉及的核心零部件卻不得不依靠國外企業生產。近些年號召的“振興民族”產業的口號打響之后,我國也確實打造出了一些國有品牌,像我們熟知的海爾、海信、TCL 等家電,但其中使用的核心的技術仍然是沿用國外的先進技術。近年來,我國每年在用于固定資產的上萬億元設備投資中,基本上60%以上是靠引進的。然而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也存在著57%的技術是由國外引進的情況。核心技術的欠缺使我國的機械制造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都處于被動的劣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不斷發展,各國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密切。而我國的機械制造業在發展上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確實存在落后的情況,不論是在生產工藝上和技術水平上都與歐美國家存在差距,這就衍生出與國外企業合資建廠等情形,我國在與其合作期間,本身的技術與知識產權等都受到外國企業的限制,有創新也會被指認為是抄襲,同時,我們遇到技術難題時則需要外國專家的指點,這就使我國技術的創新和機械制造業的生產面臨被動的局面。而且,當我們在引進先進的技術時,也會遭遇到技術壁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機械制造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每個國家對機械制造業的重視程度卻大相徑庭。首先,我國地機械制造業的發展速度就比歐美發達國家要落后很多,但我國在機械制造業上資金的投入、資源的傾斜等都不夠,使我國在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上與外國先進國家的距離越來越遠。其次,我國在技術人才的培養上也存在偏差,對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沒有很好的實施到位,導致創新型人才的積極性受到削弱,創新技術沒有得到重視,知識產權被竊取等情形的發生,導致創新型人才貢獻卻沒有得到回報。再者就是國家對機械制造業在政策上扶持力度不大,我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提高效益,更愿意用外國的技術進行生產而不去進行創新,導致我國機械制造業技術的提高受到阻礙[2]。
技術是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主要是由我國機械制造業核心技術帶動的。首先,我國不斷優化機械制造業的先進技術,當然核心競爭力還包括由技術帶動的我國在產品的市場調研、技工制造、售后服務,以及產品的設計與研發等,將這些方面都整合在一起,使其全面促進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其次,我國不斷提升技術創新,發展機械制造業的高新技術產業和自動化技術產業,不斷地研發高精尖技術,使我國的核心技術不斷完善,并且不斷地在機械制造業技術改進中完善柔性制造技術系統,逐步實現電子數控化,以及實現機械制造的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并不斷推動我國機械制造業在虛擬化以及生產制造綠色化的進程中穩步發展,做到在提升核心競爭力及技術的同時,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為我國的現代化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以及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壁壘保護政策的減弱,企業之間不斷重組,以增強自身的抵抗力與競爭力。與此同時各個國家也在加強對其有發展前景的業務進行融資,這樣就可以提高適應多樣化市場的能力。而且現代企業的并購與以前也有所改變,不再追求機械制造業之間的競爭,而是通過聯合與共享的方式進行發展,使機械制造業之間的技術創新問題也得到改善,各國技術創新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全球機械制造業的競爭格局得到優化[3]。
我國需要加大機械制造業方面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大對機械制造業資金的投入比重,將技術創新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位置,加大在機械制造業高精尖技術上的開發,將資源有序傾斜到制造產業中,同時,加強在機械制造業領域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高我國的創新能力,培養頂尖型技術人才,并且要提高對技術人才的激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與創新性,同時完善我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使我國機械制造業不斷發展,提高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
我國需要不斷優化機械制造業的產業組織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形成國際競爭力。我國要使機械制造業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的運行體系,使機械制造業的整體集中度不斷增強,使規模化、集中化成為產業結構的主流方向,同時不斷對機械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但相應的要降低更新改造的費用,再者要將機械制造業的生產逐步實現綠色化、清潔化,使機械制造業在產業結構上不斷優化升級,做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支柱性產業。
機械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而我國正處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促進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提高其技術是我國當前的重要環節。通過對我國機械制造業現狀的描述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當前階段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對于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必須要將我國機械制造業的問題與發展,以及經濟的發展與技術提升和環境的保護實現有機的統一,我國的機械制造業才能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