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綜合 圖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近日,五部門聯合印發《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規則》明確,到2025年基本建立交通運輸高質量標準體系,標準化運行機制更加健全,標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使標準化支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作用更加突出。
10月28日,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聯合印發《交通運輸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據了解,《規劃》覆蓋綜合交通運輸、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郵政六大領域,涵蓋國家、行業、地方、團體、企業標準五個層級,指導全行業“十四五”期的標準化工作。
據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副司長劉振奎介紹,“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標準化發展的總體思路就是“一條主線、四個著力”,即:以建設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為主線,著力增加重點領域標準有效供給,著力提升標準實施效能,著力推動標準國際化發展,著力提升標準化治理能力,為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保障。
在劉振奎看來,“十四五”期間,交通運輸標準化發展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高質量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在體系結構方面,完成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1200項,重點是加快綜合交通運輸、新基建、新業態新模式、應急保障等新興領域和“短板”領域標準制定。這是根據2017年4月印發的《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綜合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郵政各領域標準制修訂需求,經過充分評估和計算得出的。在標準質量方面,要進一步提升標準制修訂效率,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平均制修定周期從現在的約25個月壓縮至18個月以內,進而使標準體系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各領域、各層級標準更加協調銜接。
二是標準化運行機制更加健全。通過將標準與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充分銜接,促進交通運輸工程、產品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將交通運輸重點產品抽樣合格率從現在的90%左右提升至95%以上,從而保障標準化政策制度體系更加完備,標準實施監督和評價機制更加完善。
三是標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推動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標準在海外得到更加廣泛應用。《規劃》提出,“十四五”期間的國際標準轉化率將達到85%以上,進一步提升國際國內標準一致性程度,加快推進國際國內標準一體化進程。
為確保實現上述目標,《規劃》部署了七大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主要包括標準化政策制度制定、支撐機構建設、標準化科學管理等方面具體任務。二是構建適應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主要包括各專業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健全強制性標準,優化提升推薦性標準,以及團體和企業標準化建設等具體任務。三是加快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標準研制,主要包括落實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以及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標準體系建設和運行機制方面的具體任務。四是加強重點領域高質量標準有效供給,提出了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智慧交通、安全應急保障和綠色交通六個方面標準制修訂任務。五是推進國際標準共建共享,主要包括深化標準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夯實國際化發展基礎等方面具體任務。六是創新標準實施應用和監督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標準實施監督機制,加強工程、產品和服務質量監督等方面具體任務。七是加強計量、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建設,主要包括完善計量技術體系,加強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服務能力等方面具體任務。
“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面向行業開展標準化政策制度宣貫培訓,重點對《規劃》主要內容進行解讀,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進一步提升全行業標準化意識,提高工作水平。”劉振奎說。
區域協調發展標準化工程
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智能交通基礎設施與裝備、自動駕駛、智慧物流等標準制定,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雄安新區交通運輸標準體系。
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智能航運服務、江海聯運、集疏運體系、水路運輸風險預防預控和事故應急救助等標準制定,高標準打造“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多式聯運服務等標準研究制定,推動粵港澳三地標準協調銜接,打造高水平的標準化開放合作平臺。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智慧高速公路建設運營、綜合交通樞紐運營服務、省際毗鄰公交運營服務、內河船舶污染物排放監測與防治等標準制定,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水平。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高速公路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標準研究制定,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服務便捷高效。
基礎設施標準推進工程
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客貨共線鐵路設計規范;綜合交通通道交叉段、并行段建設技術要求;復雜環境線路、大跨度橋梁、超長隧道建設技術規范;公路水路服務設施設計規范等。
客貨運樞紐系統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范;綜合客運樞紐無障礙環境建設、綜合貨運樞紐換裝設施設備配置要求;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設計指南等。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安全設施設計細則;農村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標準、農村公路數字化管理技術要求;農村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建設規范等。
智慧交通標準推進工程
智慧交通技術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率標準,5G通信網絡、環境感知、交通控制與誘導設施設備技術要求與配置條件;交通運輸行業網絡安全標準,突發事件現場態勢感知及數據智能采集、智能調度和應急指揮中心建設規范;智慧公路建設、評價標準;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規范;道路運輸超限超載智能識別技術標準。探索研究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技術標準體系。
數據資源融合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分級分類、脫敏、溯源標識技術規范;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建設及互聯互通技術規范;智能交通設施通信網關安全技術要求;衛星車載交通設施信息眾包采集技術規范;郵政業區塊鏈技術應用指南,郵政快遞與鐵路、報關信息交換規范等。
北斗定位導航系統應用交通基礎設施安全健康監測衛星導航定位導航技術要求;通用寄遞地址編碼規則等。
綠色交通標準推進工程
節能降碳交通運輸碳排放量值核算方法;城市綠色貨運評估、城市軌道交通綠色運營技術要求等。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瀝青混合料用再生料、建筑垃圾再生料、采空區充填材料技術要求;新能源營運車輛退役動力蓄電池環保處理、快遞企業包裝回收指南;標準化物流周轉箱應用,郵政業限制過度包裝要求等。
污染防治公路低噪聲路面評定標準;跨敏感水源區路面徑流控制技術要求;內河港口污染防治設施設備配置要求等。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美麗公路技術規范;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公路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規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