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命題真是讓人心酸,因為它常常以痛為名。
每一個孩子都應受到最理想、最完滿的教育,因為這是世界賦予的任務—培養(yǎng)孩子便是在塑造未來。但放下廣角鏡頭,將這種任務聚焦于每一個個體之上,它又僅僅是幾十億分之一的不同人生,它隸屬于每一個家庭、每一對父母,也是每一個孩子的權(quán)利。
在作者搖鈴鐺眼里,放下工作、開著房車陪伴馬上中考的兒子周游中國的父親,是無比體貼、偉大的。這份榮譽不僅是因為這位父親的耐心陪伴,還在于他敢于“對抗”。她也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拿著自己那張不怎么厲害的獎狀,向所有人炫耀。在那一刻,他們都是孩子眼中對抗看不見的怪獸的英勇超人。
胖達叔的愛人是一所當?shù)睾苡忻闹袑W的老師,她的班上轉(zhuǎn)來一名沉默寡言的女孩子。這份沉默寡言并非來自父母給她的壓力,相反,自認“沒有資格要求她”的父母給予了她足夠的自由。成長的道路不是只有一道關(guān)卡,人生的迷人之處也在于,順利通過前一關(guān)并不代表著今后將一路坦途。跌跌撞撞的學生時代,有這樣作為堅強后盾的父母,真好。而小女孩在這份信任下和寬松的環(huán)境中生發(fā)出來的主見和力量,令人動容。
沒有一種教育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但陪伴、信任和互相激發(fā)出的勇氣,卻是每個人和他們的家庭最終的勝利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