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 Fam

從2019年年底開始,人類的生活已經逐漸被改變了,甚至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一些從前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可能永遠回不來了。這一切都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它持續一年多時間,在全球范圍內造成1億人感染,死亡人數超過200萬。
針對新冠疫情,我國采用的防控方法是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一系列措施,來控制疫情的傳播。控制傳染源的具體措施包括對新冠確診患者、無癥狀感染者的隔離治療,嚴格控制國外入境航班,檢測國外入境的冷鏈物品并對核酸陽性物品進行處理等;阻斷傳播途徑的具體措施包括建議人們戴口罩、多洗手、少聚集等等;而保護易感人群,則主要指的是應急接種新冠疫苗。
雖然我國團結一致積極抗擊新冠疫情,但有一部分國家對待疫情的態度就比較消極,例如,在疫情初期,由于對新冠肺炎還不夠了解,某國科學家提出過讓病毒自然擴散感染國民,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的意見。
什么是“群體免疫”呢?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group immunity)”,又稱“人群免疫”,指的是當人群中較高比例的個體具有對某種傳染病的抵抗力時,這種傳染病就不容易在人群中繼續傳播了。大多數情況下,群體免疫是通過接種疫苗實現的,指的是接種疫苗的人達到一定比例后,就可以保護整個群體免受對應傳染病毒的感染。群體免疫的本意絕不是指讓人們無保護地去接觸感染者病毒,通過患病的方式建立抵抗力。
通過限制人員流動,減少接觸,可以防控新冠病毒的傳播,但是,這會對社會和經濟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業者、流浪者等弱勢人群,往往生活在過度擁擠和缺乏資源的環境中,一些防疫措施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負擔。限制人員流動,也會對經濟造成極大的打擊。所以,僅憑限制人與人的接觸,限制人口流動和貨物流動,并不是長久之計。通過疫苗接種來保護易感者,讓疫苗接種者在人群中達到足夠比例來產生“群體免疫”效果,阻斷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才能讓世界回到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