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欣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4)
江蘇現有的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機制偏重于農村公路建設中的工程招標、資金管理、工程質量等業務檢查,既不能有效涵蓋“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等內容,也不符合當前紀檢監察主要從事政治監督的職責定位。此外,2014年起,江蘇省紀委、省監察廳根據嵌入式監督的需要,已退出交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紀檢監察巡查領導小組。派駐機構改革后,部分縣市的農村公路巡查工作無人抓、無人管,相關工作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已暫停。
機制創新的目的是形成能夠指導江蘇省、市、縣三級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工作的制度,建立包括巡查準備、了解、報告、反饋、移交、整改、回頭看、歸檔的工作閉環。
發揚優勢,深化創新。總結并發揚江蘇現有的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機制的優點,深入分析其不足,結合最新的形勢和要求,在其基礎上創新。
統籌協調,協同創新。加強江蘇紀檢、監察和交通運輸部門的統籌和協調,建立多層次、協同化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有關單位的積極性,形成合力。
與時俱進,持續創新。系統謀劃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工作,科學把握新的形勢和要求,按照中央及江蘇省的有關要求和地方實際工作需要持續推動機制創新。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會同省紀委監委駐廳紀檢監察組成立江蘇省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領導小組(簡稱“省農巡組”),統一領導全省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工作。省農巡組下設“江蘇省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辦公室”(簡稱“省農巡辦”,具體設在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每次巡查時設立巡查組承擔任務。巡查組接受省農巡組領導,對其負責并向其報告工作,接受省農巡辦的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
江蘇各設區市、縣(市、區)交通運輸部門和紀檢派駐機構參照省級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機構建立農村公路紀檢監察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
省農巡辦主要行使統籌、協調、指導、督辦等職能,負責全省農村公路的日常紀檢監察巡查。
江蘇省、市、縣三級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辦公室(簡稱“農巡辦”)履行監督職責。督促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有關單位建立健全有關反腐倡廉的規章制度;二次監督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全流程,加強監督和制約行政權力。監督農村公路日常管理、運營,以及建、養項目的全流程;監督各條線(紀檢、監察、審計、質監、督導、信訪)的問題反饋和整改;開展與相關管理部門、農村公路沿線群眾的座談和查訪等。
農巡辦要進一步與紀檢監察機構加強協調。每年由紀檢監察機構牽頭,農巡辦協助編撰和發布省、市、縣三級的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報告,督促農村公路責任主體履職、整改問題。此外,農巡辦還要及時把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反饋給各業務條線的管理部門,形成良性互動。
省農巡組組長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擔任,副組長由省紀委監委派駐廳紀檢監察組組長、廳農村公路工作分管副廳長擔任,成員由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局長、省紀委監委派駐廳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和廳運輸管理局主要負責人組成。
省農巡辦由省紀委監委派駐交通運輸廳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兼任主任,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要負責人兼任常務副主任,廳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廳運管局和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相關工作分管負責人兼任副主任。省、設區市、縣(市、區)農巡辦配2名至3名專職人員,由省、設區市、縣(市、區)紀委監委駐交通局派駐組提出意見報同級黨委確定。
巡查組一般由5人至9人組成,其中組長1名、副組長2名、紀檢專家2名、工程專家2名、財審專家2名,由省農巡辦確定具體人數和人員。巡查組實行組長負責制,組長全面負責巡查工作,匯報巡查情況;副組長可分別由紀檢、工程、財審專家兼任,負責組織專家開展巡查;專家負責根據職責分工完成具體巡查工作。
嚴格要求巡查人員遵守工作紀律。針對違紀者,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被巡查單位及其領導班子成員應當自覺接受巡查監督,積極配合巡查組開展工作。針對違紀者,建議有關單位對其主要負責人或有關人員,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黨中央“四好農村路”建設方針政策和上級工作部署落實情況。檢查被巡查單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批示情況;檢查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涉及農村公路各項改革等工作的態度是否堅決、履職是否到位;檢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運輸廳黨組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情況。
“四好農村路”建設責任落實情況。檢查農村公路建設計劃、橋梁建設計劃、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計劃執行情況,特別是中央車購稅項目和省扶貧項目落實情況;檢查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責任落實情況;檢查農村公路路產路權保護和路域環境整治情況;檢查農村客運和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
農村公路建養資金使用情況。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撥付、分配、使用、管理開展檢查,著力查找貪污侵占、虛報冒領、截留私分、克扣挪用、優親厚友、亂發濫補、揮霍浪費等問題。
巡查組根據被巡查對象情況制定巡查方案、確定巡查重點,送省農巡辦初審后報省農巡組審定。省農巡辦根據工作方案,提前將巡查工作安排以書面形式通知被巡查單位,并協調安排巡查組進駐有關事宜。
巡查組進駐前,應當與被巡查單位溝通有關事宜,并向被巡查單位上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所在地紀檢監察、審計、質監、信訪等部門了解被巡查單位的有關情況,加強對重要信息的研究分析。
被巡查單位接到巡查通知后,應當及時成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巡查工作聯絡組。巡查組應當與被巡查單位工作聯絡組及時溝通、協調,指導其按照有關要求做好準備工作,商定召開巡查工作動員會。
巡查組應當聽取被巡查單位的工作匯報,匯報材料應堅持問題導向,著重匯報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存在問題和剖析原因部分應當占總篇幅的60%以上。
巡查組在巡查結束后10個工作日內,形成巡查報告報省農巡辦。巡查報告應當重點突出、客觀準確地反映巡查發現的問題,要見人見事見性質,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
巡查報告經省農巡組會議研究審定后,由省農巡辦及時向被巡查單位反饋巡查意見,指出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
被巡查單位在收到巡查反饋意見15日內,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整改責任清單,提出整改措施。整改情況報告自簽收巡查反饋意見之日起1個月內報省農巡辦。省農巡辦應加強對被巡查單位整改情況的跟蹤督辦,重要情況及時向省農巡組報告。
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和線索,省農巡組決定分類處置后,由省農巡辦根據問題類型和職責分工,把問題線索分別移交有關紀委監委、組織部門或其他相關部門辦理。
巡查組應當在巡查意見反饋后一個月內將巡查文件分類歸檔,移交省農巡辦統一管理。
原則上,常規巡查的時間不超過7天,專項巡查和“回頭看”不超過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