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煜
清代文人奕繪的《挖煤嘆》(載于《妙蓮集》),是一首反映挖煤人辛酸痛苦的詩作。詩中這樣寫道:
山坳一簇人耶鬼?
頭上熒熒燈煙紫。
木鞍壓背繩系腰,
俯身出入人相尾。
穴門腰狹中能容,
青灰石炭生其中。
盤旋蟻穴人如蟲,
移時駝背負煤出,
漆身椒眼頭蓬松。
我立穴上看,
深憐此輩苦。
因令童仆前,
轉責煤窯主。
此詩較長,因篇幅所限,尚有18行沒有引錄。有興趣的讀者可找來欣賞。
詩的題目是《挖煤嘆》,描寫的是挖煤的辛苦和挖煤人的艱難遭遇、悲慘處境。一個“嘆”字,是其詩眼,是點睛之字。全詩所描述系作者站在煤穴之上(我立穴上看)所見到的情景,所發出的感嘆、驚嘆和悲嘆。
首先,詩的第一句就點明“山坳一簇人耶鬼”。他所看到的挖煤人,既是人又像鬼,是鬼非鬼,是人非人。說明正在山坳煤穴中的挖煤人如同在地獄中勞動,過著鬼一樣的生活。
其次,第二三兩句介紹挖煤人的裝束。煤工頭頂著礦燈,光亮微弱,還散出青紫的煤煙(“頭上熒熒燈煙紫”)。他們背上壓著木鞍(背煤的工具),腰上拴著繩子。這種極窮苦的形象,使人感嘆不已。
第三,煤工勞作,艱難萬狀。他們一個挨一個地爬著出入于煤洞(“俯身出入人相尾”)。煤洞十分低矮狹窄,在這樣的煤洞中挖煤、背煤,就像蟲子一樣在蟻穴曲行(“盤旋蟻穴人如蟲”)。煤工彎腰駝背,艱難異常地把煤炭背負出煤洞。
第四,煤工“漆身椒眼頭蓬松”。全身像漆一樣的黑,眼珠發紅,如同紅椒,頭發蓬亂如麻。這種樣子正是鬼一樣的形象。這些挖煤人是多么可憐、多么不幸?。∫痪洹吧顟z此輩苦”,把作者的哀嘆之情推到了高潮。以上僅是作者站在煤穴旁邊所見到的情況及觀感,并沒有看到井下更悲慘的情況。但是作為一位封建文人,能夠寫出如此同情煤礦工人的“挖煤嘆”,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此詩的后一段則是悲嘆的基礎,派仆從前去責問窯主只顧“坐享其利”,對窯工“無惻隱心”的行徑。窯主聽從作者的吩咐,立即讓窯工休息,并把工錢發給窯工。然而窯工得了錢,吃飽了飯,就去“聚伴群相賭”。他們把錢花光了,“又向窯中去挖煤!”詩中的描寫,不僅是真實的、可悲的狀況,而且引起作者產生另一種悲嘆!
奕繪,為清高宗乾隆皇帝曾孫,其祖父榮純親王永琪為乾隆第五子。奕繪于嘉慶年間襲貝勒爵位。曾任散佚大臣,授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參與編修《康熙字典》。其側室顧太清為古代十大女詩人之一。夫婦二人有《顧太清、奕繪詩詞合集》。他在另一首詩中,也提到過煤炭,但不是專寫煤炭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