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



從1916年,一種威力空前巨大的武器橫空出世開始,人類戰爭史進入了新的階段。這種武器就是坦克。但是,其實人類也許忘記,在古代就已出現過類似坦克這樣的武器,曾經同樣大殺四方。這種武器,就是馬拉戰車,而由這種武器主導的作戰,也被形象地稱作“車戰”。
法老的黃金戰車
人類很早就馴服了野馬,把它們變成了農耕和作戰的有力幫手,方式嘛,主要是拉車。在古代的戰場上,馬拉戰車曾經風馳電掣,所向披靡。
1922年,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了一處3300多年前的古代王陵。王陵的主人,正是歷史上著名的法老圖坦卡蒙。這位繼位后不久就突然死亡的年輕法老,為后人留下了數不清的謎題,而他最喜愛的座駕,同樣令世界震撼。
那竟然是一輛用黃金打造的戰車。
圖坦卡蒙的黃金戰車制作工藝上是一個奇跡,它的工程學技藝已經達到了令人驚訝的水平,它在很多方面都應用了媲美現代科技的技術,是名副其實的“超級戰車”。
這輛黃金戰車靠兩匹馬拉動,輪子用柔韌的木材制作,還采用了彈簧懸置系統,在顛簸的路面上具有減震作用,即使是在埃及最崎嶇不平的路面上,也能以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飛馳,而它的軸承使用動物油脂作為潤滑劑,減小了摩擦,也延長了戰車的使用壽命。
圖坦卡蒙法老的黃金戰車共有六輛,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完整古代戰車。通體金光閃閃的材料當然更多是在炫耀法老的權威,但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完善的制作工藝,意味著這輛戰車如果開上戰場,可沒有一個敵人膽敢小覷。
“輕型戰車”與“主戰坦克”
古代各國幾乎都很看重戰車的戰斗力。這種武器是在早期騎兵還不發達的情況下,古人在戰場上追求速度與力量的產物。古埃及的戰車一般配備一到兩匹戰馬,快馬輕車,飛馳如風。
這些主攻的、高速的輕快戰車,相當于今天的輕型戰車,比如美國的“悍馬”、中國的“勇士”。而那些真正堪比現代主戰坦克的古代戰車,又是什么樣子的呢?要知道,主戰坦克的體積動不動就超過六七十噸,簡直是陸軍中第一龐然大物。而古代中國的馬拉戰車,當然也是那個時代的陸戰巨無霸。
雖然有文獻記載,早在夏代的時候,中國軍人就已經駕著馬拉戰車作戰了,但考古學家實地挖掘出的古戰車,最早出現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這是一種古老而神秘的重型武器,一輛戰車往往由四匹駿馬拉動,三名戰車兵同乘,無論是噸位、馬力還是戰斗力,都比同時代的其他戰車高一個級別。
玩命的比賽
在古代,不僅戰車是戰場上的“大殺器”,戰車競技運動也是體育競技中的熱血項目。古埃及的戰車速度快就不必說了,古希臘人更是將戰車競技運動提升到了“以命相搏”的高度。車手們一邊縱馬駕車飛馳,一邊相互用力碰撞,這樣高速撞擊的結局可能是車毀人亡!別小看戰車比賽,在真正的戰場上,戰車之間就是這樣比拼戰力的。古希臘人的競技體育,很多都是真實戰斗的翻版,也算是一種殘酷的“軍演”吧!
孔子的車技
說孔子是一名駕馭戰車的好手,你信嗎?不用懷疑了,孔子的駕車水平在同時代的人中絕對是頂呱呱的。在車戰的時代,駕駛戰車是每一個貴族子弟的必修課,孔子出身于宋國貴族,雖然沒落了,但駕車的本領可沒丟。
萬乘之國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紂,是中國文獻記載的第一次大規模戰車決戰。在決定性的牧野之戰中,雙方共有4000輛戰車投入戰斗。我的天!你可知道,就算是現代坦克作戰最頻繁、作戰規模最大的二戰期間,這樣規模的坦克戰也屈指可數吧?
那么,問題來了。3000多年前的中國真的有那么多戰車嗎?
不瞞你說,這個真可能是有的。在秦朝統一中國以前,中華大地分為很多個諸侯國。這些諸侯國有的大,有的小,那時候中國人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往往就看這個國家擁有多少輛戰車。當時,一輛戰車叫作“一乘”,百乘之國小有實力,千乘之國就是軍事強國,而萬乘之國當然就是超級大國、天下霸主了!
所以,牧野之戰可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兩個勢力之間的決戰,投入幾千輛戰車,應該也不在話下吧?
中式戰車
與世界各大文明早期的戰車相比,中國古代的戰車,車體規模更大,拉動力量更足,車上搭載全副武裝的3名戰車兵。當時,一輛戰車本身就能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作戰單位,它的配備是這樣的:
御者:專業戰車駕駛員,“車技”一流,隨身佩帶衛體兵器短劍。
車左:戰車的“車長”,負責指揮戰車作戰,同時手持弓箭,負責遠距離殺傷敵人。
車右:近戰武士,執戈(或矛),當戰車與敵人接近時,從多種長柄武器中選擇合適的進行攻擊。
步兵:戰車必須配備一定數量的步兵協同作戰。這些步兵負責保護戰車安全,并清理經戰車沖擊后的殘余敵人。早期戰車配備10人,而到了晚期,一輛戰車已經形成擁有72名步兵協同作戰的大型作戰系統了。
野蠻與優雅
偉大詩人屈原曾經在他的詩歌中描述了一輛戰車從奔馳出陣到車毀人亡的全過程,強烈地抨擊了戰爭的殘酷。屈原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那時的車戰確實非常野蠻。戰車在戰場上轉著圈地猛烈碰撞,一方用由青銅包裹的車軸去撞擊另一方的戰車,直到其中一方的車輛徹底散架。
難道,車戰從來都是這么野蠻嗎?
也不一定。其實在更早一點的周代,在作戰之前,敵我雙方都要把戰車排在最前面,大家互通姓名,相互行禮之后,再搭配戰鼓和號角奏響的軍樂舞蹈一番,這才開戰,若一方沒有準備好,則不能開戰。甚至,在戰斗中,如果有哪一方的戰車出現問題,則另一方戰士會停止攻擊,等他修好車輛,再戰!
對了,“先禮后兵”這個成語講的也是這個情形吧!
說了這么多,看來戰車很厲害嘛!那后來為什么沒有這種作戰方式了呢?其實,戰車作戰流行的時間并不算長,無論中國還是外國,戰車的輝煌都截止于大約2000年前。戰車被淘汰的原因很簡單——與騎兵和步兵相比,戰車不夠靈活;面對城池、堡壘,戰車的沖撞攻擊又無法發揮作用。于是,戰車退出戰場,變成了華麗的軍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