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斌
(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鎮江分院,江蘇 鎮江 212400)
我國電梯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電梯企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規模制造到大規模發展。截至2020年底,中國電梯保有量已達到780余萬臺,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梯使用大國。可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電梯安全問題,其中電梯的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不僅關系到電梯的使用壽命,更關系到電梯乘客的生命安全。
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建筑業騰飛,高層建筑崛地而起,近年來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在受理各類特種設備投訴案例中,電梯排在首位,投訴最多的就是住宅電梯,并且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投訴主要問題包括發生事故、電梯關人、電梯運行不穩定、報警電話無效、未張貼檢驗合格標志等。
電梯作為高層建筑必不可少的特種設備之一,是高層建筑的主要垂直運輸工具。但是其價格以及配套設施的資金高昂(約占建筑基建總投資的9%左右);一些房地產開發商選擇電梯時只考慮降低成本,減少電梯的數量,減配電梯的配置,導致電梯大負荷使用,為業主的安全出行帶來隱患;還有的小區電梯選型不符合國家規定要求,沒有配備可以容納擔架的電梯,一旦居民遇到重病搶救或其它緊急情況,將成為安全隱患。
由于電梯制造、安裝市場缺乏全面的安全監督管理造成市場競爭混亂,有些小型電梯生產廠家為了控制成本,在生產上偷工減料,生產出來的質量參差不齊性能不一,導致電梯的故障頻發;個別電梯制造廠為降低成本,將電梯的制造安裝委托給生產條件和技術能力明顯不足的小公司,這些小公司只是掛靠有資歷的公司上面,生產的電梯粗制濫造,更加嚴重的甚至有非法組裝、拼湊電梯。因為電梯市場的需求激增,電梯制造廠的安裝隊伍能力有限,同時又不想失去市場,于是將電梯的安裝任務分包給其他電梯安裝單位,承包的安裝單位又將安裝工程分包給其它小型安裝單位,層層分包導致安裝市場混亂、安裝管理不足、安裝質量下降。上述情況均為電梯埋下了先天隱患。
據統計,故障高發的電梯多集中于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老舊電梯的住宅小區。一方面,使用10年以上的老舊住宅電梯屬于較早期產品,控制系統等老化,電梯的機械部件也已疲勞磨損;另一方面,由于資金不足和安全管理不到位,電梯缺乏經常有效的維護保養,甚至在安全保護裝置失效或部件損壞時仍無人管理,導致電梯故障頻發,電梯安全運行狀況差。
(1)物業公司和電梯維保單位在電梯使用管理中不夠重視安全,不按時申報年檢,沒有建立完善的電梯安全管理制度、應急救援預案和應急救援措施,或者即使建立了也沒有按章執行;(2)管理混亂,有些剛剛交接使用的電梯因為資金問題,開發商、物業和維保單位三方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和使用管理責任不明確等現象;(3)有些老舊住宅小區,產權關系較為復雜,電梯的管理責任主體難以落實;(4)目前在使用單位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等的問題,使用單位等對國家電梯管理的相關要求知之甚少。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必須由依照本條例取得許可的安裝、改造、維修單位或者電梯制造單位進行。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的安全監察與抽查情況,一些電梯維保單位和維保人員存在僥幸心理,不按照國家規定的15天進行一次維護保養,僅“以修代保”,一次到場即簽署多次維護保養單;甚至部分維保單位還存在與物業公司灰色交易,簽訂虛假“陰陽”維保合同,惡意低價競爭,攪亂維護保養市場。上述行為均嚴重影響了電梯的維保質量。
電梯的爆發式增長值,直接導致電梯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已跟不上電梯的發展速度,一些電梯用戶缺乏電梯安全使用知識,被困電梯時盲目自救、故意或者無意破壞電梯、搬運房屋裝修材料和家具時使用電梯不當損傷電梯等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住宅電梯的樓層呼梯盒、轎內操縱裝置、廳門、轎門損壞較多。這些行為客觀上縮短了電梯的使用壽命,增加了維修成本,也經常容易造成電梯故障、困人。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和要求,建立健全電梯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包括事故與故障的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電梯鑰匙使用管理制度等并嚴格按其執行。著重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單位需根據特種設備數量等情況設置安全管理機構或安全管理人員,需要持“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證上崗的應及時進行取證。(2)使用單位應與具備相應資質、符合相應條件的電梯公司簽訂維護保養合同,在電梯使用過程中,使用單位應做好對維護保養單位維保工作和質量的監督、管理,并由安全管理人員對維護保養記錄進行確認、簽字。(3)使用單位應在電梯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內及時辦理使用登記手續;使用單位和維護保養單位應嚴格執行好提前一個月報檢的規定。(4)使用單位應建立健全并不斷完善電梯安全技術檔案,至少包括制造、安裝、改造修理等相關文件,以及監督檢驗報告、定期檢驗報告、日常檢查與使用狀況記錄、日常維護保養記錄、年度自行檢查記錄或者報告、應急救援演習記錄、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等。
電梯的安全運行,不僅取決于電梯的制造和安裝質量,更重要的是電梯維護保養人員的安全意識、責任心和專業技能。(1)根據國家有關規定,電梯維保人員應具備一定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能力,并持有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電梯修理”證。(2)電梯維保單位應持續不斷地對維保人員進行安全警示教育,持續對維保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和責任心的宣傳貫徹,沒有進行安全教育的人員不得從事維保工作。(3)電梯維保單位應經常對維保人員進行專業理論和業務技能的教育培訓,使維保人員熟練掌握電梯的機械構造及電氣原理,熟知安全操作規程。(4)電梯維保單位應按照國家相關法規、規范,根據作業環境、條件等制定出詳細的維護保養方案和計劃,同時向維保人員明確要求維保方案中的具體內容和要求。(5)電梯維保單位應將低價競爭、以修代保等不良現象作為反面教材進行自我約束,同時使用單位和監管部門應做好監督工作。
宣傳電梯的安全知識是有關部門、使用單位以及維保單位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做好廣大電梯乘客的安全知識和乘梯知識宣傳,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發生率。(1)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如報紙、電視臺、網絡等,利用多種渠道如進校園、進社區等進行安全知識的宣傳。(2)使用單位和維保單位可以在各自的小區、商場等進行宣傳,在各自的電梯轎廂或明顯位置張貼相關安全注意事項等。
(1)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各單位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的抽查,對抽查狀況不好的單位、投訴率或故障率較高的單位以及檢驗不合格率較高的單位實施重點監管和關注。(2)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要求監管范圍內的電梯加裝遠程監控系統,并與監管部門的數據庫對接,實現大數據環境下的監管。(3)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在監管范圍內推廣實施電梯無紙化維護保養,通過信息化手段,對電梯維保時長、維保質量進行監控和管制。(4)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對“以修代保”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增加維保單位違法違規成本;可通過行業協會建立公約等可行方式抵制低價競爭,倡導促進維保市場的公平公正。
電梯作為特種設備,涉及到每位乘客的安全,前人著出的安全規范每一條每一例都是用教訓換來的,嚴格規范的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可以避免90%以上的電梯事故出現,所以,做好電梯的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尤為重要。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不斷發展,電梯技術不斷推陳出新,出現的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問題也在不斷增多,這就需要我們結合新技術新要求不斷改進創新,形成新的安全管理理念方法,結合維護保養中出現的新增問題,不斷完善安全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