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十年磨一劍”精神,強調以這一精神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引發公眾關注;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為此,本刊編輯部集納了在全國兩會期間,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員單位等代表委員的一組話題,以饗讀者。
“十三五”以來,新疆按照國家“三基地一通道”戰略定位,大力實施“疆電外送”,并通過“疆電外送”特高壓通道建設,推動“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十四五”時期是深入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關鍵期,建議進一步推動“疆電外送”特高壓第四通道建設,加快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步伐。
“十四五”期間,我國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城鎮化水平還將持續提高,電氣化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中東部地區電力需求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受本地資源限制及節能減排要求,中東部地區中長期電力供應保障仍將依賴于區外來電。現階段規劃中的哈密北—重慶±800 千伏“疆電外送”特高壓第三通道,已不能完全滿足中東部地區能源環境協調發展需要。準東地區是“疆電外送”兩大主要能源基地之一,也是新疆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煤電基地,具有較強的火電電源調峰能力。同時,準東地區電網送出條件優越、輸變電設施完善、風光及煤炭資源、土地資源豐富,可以作為‘疆電外送’特高壓第四通道建設的起點。
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前景非常樂觀,但是從現狀來看,在實際應用、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路線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客觀問題。
盡管前景廣闊,但目前新能源汽車仍存在“充電難”“充電慢”等痛點。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 年12 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68.1 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數量為80.7 萬臺,私人充電樁(隨車配建充電設施)數量為87.4 萬臺,車樁比例約為3:1。
為此,一方面要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舊城改造、城郊結合部開發時提前考慮用地規劃、充電站布局、配電設施建設等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快技術革新發展大功率快速充電技術,國家層面提高重視和統籌規劃,加大相關技術的研發投入,鼓勵該技術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和投入。
建立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源聯盟,鼓勵開發者參與開源貢獻代碼和應用開源系統,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推動平臺、網絡、安全等基礎共性標準的建設,實現各平臺間數據互聯互通以及工業App 跨平臺調用和訂閱;推動行業、領域、解決方案等工業應用標準的建設,為企業提供個性化、集成化服務,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鼓勵已經國際化的我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本土化復制,鼓勵平臺在當地國建立服務機構,支持通過平臺出口的軟硬件在當地國開展服務化延伸。
建議國家層面,制定面向2035 年的充電樁建設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居民區、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區域兩類充電設施網的建設方向、標準及實施路徑,給予地方政府及市場明確指引。加快居民區整體智能有序充電管理模式及個人已建充電樁有償共享試點,總結經驗進行全國推廣,提升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
推進居民區停車位電氣化改造。將居民區停車位電氣化改造納入充電設施建設獎補的范疇,給予專項建設資金支持。強化國家及地方關于居民區充電樁建設的各類規定和政策文件的嚴肅性,確保政策落實。國家及地方有關責任部門做好督查及追責,杜絕因規定及文件執行不到位,而影響廣大新能源汽車用戶的用車體驗。
盡快出臺本地區居民區充電樁建設的實施細則,分別明確新建、存量居民區充電樁建設原則。
調研中發現,部分地區尚未細化出臺配建政策,已出臺政策的地區在落地執行上也存在差距。物業單位對充電樁施工影響環境、安全管理責任等問題存在顧慮,多以電力容量不足、不符合消防規定為由拒絕居民申請。
建議明確各級各政府部門的主體責任,建立居民區充電設施建設責任機制和部門聯席協商機制,將年度居民區充電樁安裝數量細化分解到街道、社區,實現多方協同推進;督促各省盡快出臺本地區居民區充電樁建設的實施細則,分別明確新建、存量居民區充電樁建設原則;加快推進各地居民區充電樁設計標準制訂,明確電氣系統、供配電、計量、電能質量、消防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并提出相應的驗收標準;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將存量居民區充電樁建設納入民生工程范疇,指導各地制定改造計劃和實施方案,并掛牌推進。
新能源+儲能模式將為我國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和并網提供有力支撐。針對現階段電化學儲能在我國能源體系建設中缺乏頂層設計、政策滯后等問題,提出5 點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避免資源無效配置;二是加快電力市場改革,形成“誰受益,誰付費”的市場化長效機制;三是制定和完善儲能標準體系,確保儲能高質量應用;四是出臺政策推動儲能云平臺建設,支撐電化學儲能的充分利用共享化和互聯網化;五是大力推廣新能源發電并配套建設大型儲能電站,促進東西部經濟平衡發展。
在出行領域,新能源汽車已成為綠色出行新選擇,近年來發展迅猛。但與此同時,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卻因缺乏國家有約束力的統一標準,存在生產成本高、安全隱患大等問題,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協同發展。
對此,丁磊在“推動新能源汽車電池國家標準建立”相關提案中建議,抓緊出臺動力電池的國家強制標準,采取“統一規格、互通互換”的方式,降低動力電池生產鏈條綜合成本,確保運營安全;建議將換電站作為新基建重點,構建“車電分離”換電服務網絡,做到“即換即用、即換即走”,有效解決續航里程有限的痛點,以此拉動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為“藍天保衛戰”貢獻力量。
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工業互聯網為產業數字化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支撐和產業生態基礎,成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關鍵支撐。當前,產業數字化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并推動數字經濟加速進入“下半場”。
要發揮工業互聯網在數字經濟“下半場”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建議強化政策引導,加速產業數字化過程中的重點產業培育,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能夠進一步帶動形成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并推動數字經濟進一步向實體經濟更多行業、更多場景延伸;加大關鍵環節的投入力度,夯實產業數字化基礎,進一步加大技改資金投入;持續深化產融合作,實現產業數字化重點領域精準扶持,加大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確保社會資本流向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