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莉
(廣州市民政局重點辦、市銀河烈士陵園管理處,廣東 廣州 510045)
工程造價管理是項目建設管理的重要對象之一,其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工程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建筑行業新常態發展要求,尤其是建筑施工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建筑企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粗放式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構建精細化管理的工程造價模式,來適應工程造價行業發展趨勢。BIM技術依托于大數據技術、以三維建模技術為基礎,將工程項目造價的各個要素融入其中,有效地提升了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質量[1]。
建筑工程領域中BIM應用可視為建筑信息模型,依托于工程信息資源收集,借助BIM平臺進行數字信息模型的構建,并且模型具可操作性。建筑信息模型基于建筑幾何學原理,構建期間會以建筑性質為基礎,精準呈現出建筑所需的構件數量,并通過對地理信息與空間概念的囊括,進行建筑等比例的三維呈現。針對BIM的具體應用,主要是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工程資源信息的集成利用,并以數據信息為基礎利用計算機進行建筑特征真實模擬,通過三維立體的方式進行建筑模型的體現,管理人員可依據信息模型開展項目管理工作。另外,可以將BIM當做建筑項目施工的管理手段,實際施工中通過對BIM平臺信息的更新與共享來確定不同管理內容與職責,并為相關管理決策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持。
相比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技術,BIM技術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可視化。BIM系統可以掃描零件數據,構件外形以多個線條曲線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些線條曲線可細化成空間點,這些空間點對應的空間坐標即可將構件的可視化模型構建出來。技術人員可以對構件參數進行調整,隨意調整模型角度,模型的視覺效果也更加直觀。其次,參數化。BIM模型對長寬比例、面積大小等已知參數間的關系分析更加清晰,系統將每個圖元都視作獨立的三維構件,隨意拉動模型即可改變外形尺寸。再次,碰撞檢查。BIM具有碰撞檢查功能,可以將構件配合的情況模擬出來,尺寸設計存在問題,構件某些部位會互相穿透,即發生碰撞,此時技術人員可以對構件參數做出調節直到檢測合格為止。最后,模擬建造。BIM技術可以將施工流程用3D技術逼真的模擬出來,對施工過程進行精確分析,最大程度上保證施工安全,加快施工進度。如圖所示,施工模擬。

如圖施工模擬
BIM技術最早起源于美國,相對而言,美國在應用BIM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根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約有2/3的企業使用BIM技術,其中政府建造項目使用BIM技術的比例達到100%。我國住建部在2016年發布的《2016-2020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增加BIM技術的發展,可見我國建筑業對BIM技術的應用也在逐漸重視起來。BIM技術具有可出圖性、優化性、模擬性以及可視化等特點,其在工程造價精細化管理中具有較大的應用價值:①BIM技術能夠高效直觀地表達信息,減少工程變更費用。通過BIM技術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可以將工程項目決策、設計施工建設以及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融入BIM技術的模型中,這樣施工人員、工程造價人員可以直觀地了解建筑工程的三維信息,從而快速地發現工程項目設計施工中存在的缺陷,能及時解決項目后期存在的不足,減少工程施工風險,將工程造價控制在最低范圍內。②BIM 技術有利于信息溝通與共享,提高各環節的銜接性。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比較多,如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等,工程設計對于工程造價的影響最大,而工程施工是工程造價變更的主要環節。因此,實現工程造價精細化管理必須要加強工程項目各環節的銜接性。基于BIM技術的項目工程模型融合了建設方、施工方、設計方、監理方以及勘探單位等主體,各個參與方通過BIM技術可以將相應的數據融入進來,形成系統的三維模型。各個參與主體還可以通過BIM技術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有效解決了傳統因信息不共享或者共享不及時導致的設計不合理、施工方案不完善的問題,有效地避免了返工等現象,最大程度地節約了項目工程造價成本。③數據化集成管理,提高了投資的回報率。實踐表明通過應用BIM技術實現了對項目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價的成本。例如,根據統計應用BIM技術的工程造價,其項目投資的回報率為30%左右,甚至更高,原因就是通過BIM技術改善了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減少了資料信息不準確性造成工程造價方案不合理的問題。
項目決策主要是根據建筑工程的建筑規模、建設指標等要求,提出具體的建筑工程實施方案,項目決策在整個工程造價階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項目工程決策方案比較多,需要相關人員擇優選擇合適的方案,而影響投資方案的要素又比較復雜,單獨依賴于工程造價人員很難精準評估投資方案的最佳效果。因此可以采取BIM技術對投資方案的經濟性進行對比,從而選擇出最優方案。通過BIM技術構建的三維模型具有很強的數據功能,其可以根據工程項目的建設規模、施工特點等與歷史數據和相關指標進行對比,使得工程造價人員對項目工程的決策方案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做出最合理的投資估算。
在建筑工程中,設計階段與造價精細化管理工作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有數據顯示,設計方案、圖紙以及相關文件是決定工程造價最終效果的核心內容。首先,在初步設計過程中,可以通過BIM技術對工程的相關數據進行具體的規劃,將實物與三維模型聯系在一起,保證經濟上的可行性,加強對設計過程中的優化工作,從軟件上進行方案的繪制和設計,相較于傳統的設計過程更具有真實性,數據也就更加準確。其次,在設計審核的過程中,BIM技術的應用可以對其進行具體的優化,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有效聯系,完成在信息上的共享,還可以通過BIM技術中的可模擬特性進行細節上的優化,盡量保證設計方案各方面的完善性[2]。
造價工程師可以通過BIM模型數據信息庫當中的信息,對招投標階段進行造價管理,通過實際的建筑工程狀況為招投標階段的造價控制提供信息基礎,避免因為信息不足,導致漏項、錯算的狀況發生。在招投標階段精細化造價管理過程當中,建筑公司可以通過BIM三維立體模型對招投標和標底文件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價格合適、施工技術一流的施工單位合作。施工單位往往是通過招投標文件內容,進行標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中標概率。除此之外,BIM技術的模型數據庫可以有效緩解招投標雙方的造價計算壓力,迅速計算出建筑工程項目的工程量,招投標可以根據工程量進行工作開展,提高招投標階段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1)合理計算出工程量及合同價款,利用BIM技術提取實體工程量,避免合同預算中工程量發包導致的與實際進度工程量不吻合的情況。2)實時追蹤造價信息數據。依托BIM模型整合信息及可視化的特性,通過將材料量、出入庫情況以及圖紙、方案和設計變更等和工程造價有關的信息與BIM模型中的構件進行綁定,有效動態維護造價信息,防止信息流失及工作量繁重現象的出現。3)動態對工程造價監控。通過BIM技術快速模擬計劃完工工程,自動匯總擬完工工程量,調取計劃單價,得到計劃完成工程費用。
工程竣工階段是工程造價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內容,此時需要從整體層面對整個工程項目進行結算。應用BIM技術可以通過分析系統數據庫控制工程造價成本,結合工程施工的實際質量管理,保證實際工程竣工時間及工程建設質量均與施工合同及招標文件中的相關要求相符[3]。
總之,BIM技術提高了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精細化水平,增強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準確性、可執行性以及高效性,滿足了施工企業對工程項目管控的基本要求,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