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洪
(太原市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2)
城市建設關乎城市的發展趨向,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措施。而市政工程則是城市建設眾多環節的其中之一,其建設階段的深基坑施工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紕漏和波動,因此應及時優化,解決問題。
在開展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時,會對施工現場附近環節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開挖階段,會導致地下土層的應力作用產生明顯改變,進而使得基坑形變,在外界力量的作用下使土壤與地基之間力的平衡發生改變,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附近建筑、地下管線、市政設施等。進而可以看出,開挖深基坑是施工階段安全性最為波動的環節。對于不同階段的施工體系工藝,其需要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對其進行相應的優化。最終使得市政道路的施工效率得到顯著性的提高。
深基坑開挖階段必須時刻注意附近建筑及地下管網的情況。若在開挖之前沒有制定詳細的計劃,或沒有提前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就有可能影響到附近建筑、地下管道、甚至市政設施本身的建造。因此,在挖掘深基坑工作開始前,必須安排相關人員做好勘探和檢查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最優施工方案。
市政工程的挖掘深基坑階段需要許多臨時設施作為屏障保護施工現場,但這樣做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所以,相關人員應在開挖階段嚴格依照圖紙規劃對挖掘過程進行動態監測,嚴格把控施工質量,定期檢測基坑狀態,并在施工開始前制定行之有效的問題解決措施,起到預防與補救的作用。
因市政道路建設地的土壤情況、氣候條件及具體建設要求不盡相同,會導致市政項目深基坑施工具體內容存在不同。及時施工地位于同一城市,地質條件的不同還是會使建設方案有所不同。另外,開挖深基坑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不同,具備鮮明的區域特點。因此,在施工開始之前,必須落實設計、監測等多方面工作,勘測人員應親自去到施工現場開展檢查工作,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做出判斷,不能只憑借經驗和主觀意識做與工程施工有關的任何決定[1]。
坑壁形式決定著深基坑支護工作的開展,若想圓滿完成深基坑的支護工作,則必須選擇建設適合該工程具體情況的坑壁。而坑壁形式的確定必須考慮施工方對不同坑壁效果應用效果的判斷。并根據施工方的判斷建設科學合理的坑壁。除此之外,確定坑壁樣式時也要求施工方要對施工情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根據地域特色及圖紙情況調整圖紙,在施工過程中完善原有的計劃。
施工中必須時刻秉持安全之上的原則。在挖掘深基坑和基坑保護工作中都必須保障結構的穩定性。為有效保障基坑挖掘和支護工作的安全,施工方可設計一個均勻的受力體系,體系可由圍護樁與鋼支撐共同建成,其作用為分擔基坑承擔不了的壓力,從而保障施工過程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應科學構建圍護結構體系,可以使用鋼圍橡、角撐等輔助工具加固圍護體系。在結束所有工作后,應開展針對基坑的檢查工作,在確認基坑質量符合標準后再開展下一步工作。
選擇的支護結構的類型直接影響市政工程的建設全過程。相關人員必須在經過考察后,結合施工地情況選擇合適的支護結構,影響支護結構的因素包括土質、水文等。現如今,開挖深基坑時主要使用兩種技術,分別稱為放坡開挖與支護開挖,兩種技術最大的區別為有無支護保護。因此放坡開挖又名無支護開挖。與支護開挖相比,放坡開挖受到的局限較多,但施工成本不高。所以無論選擇哪種技術,都有各自的利與弊,相關人員應結合多方面情況,考慮施工資金儲備及質量標準等方面因素,選擇最佳開挖技術
最好施工準備工作使施工階段任務圓滿完成的前提,在開挖深基坑之前,工作負責人應全方位了解施工流程和現場情況,對每個施工步驟都進行詳細的規劃與安排。制定出詳細的人員分工清單,在設備管理與技術運用方面,相關人員應結合工程要求,科學制定作業規范、合理安排技術保障,為每個環節的施工配備符合要求的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也要注意設備的維修和養護。定期開展對操作和維修人員的培訓,保障設備的安全。除此之外,在準備施工的過程中,應嚴謹審核施工方案與具體圖紙,避免出現紕漏耽誤工期。
排水法和降水法常出現于深基坑施工項目過程當中,上述兩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使地下水基坑深度達到特定標準,進而起到防止地下水深入的作用,憑借該優點保障基坑挖掘工作的施工質量。但在開挖深基坑階段,極易受到地下水的干擾,會導致地基結構不穩,地表總沉降會隨著降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基坑挖掘工作當中,必須詳細分析地下部分所有有可能影響施工的水文因素,根據水文因素的變化第一時間調整水位,這樣才能確保基坑挖掘工作不受地下水的干擾,保障該階段工作的順利實施。基坑內基礎底板下降水井布置平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2]。

圖1 基坑內基礎底板下降水井布置平面示意圖
土方開挖工作時深基坑施工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工作,因此施工方與各建設方必須提高對該工作的重視程度。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具體操作流程開展土方開挖活動。首先,應使用技術設施分層挖掘土方,在這一階段主要使用到的設備包括長臂挖掘機等等。每一層的挖掘深度要在20cm以下,且開挖工作和基坑護壁必須一起實施。為保障土方開挖工作的順利進行,相關施工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既定的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切實預防因流程錯誤、操作順序混亂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的發生。而且,按照流程規范操作還能夠保障前期結構設計不受破壞,有助于后續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提升后期開挖深基坑的工作效率。開挖過程中,支護結構發生水平位移的原因眾多,與結構穩定性、開挖方法、土質狀況等因素都存在一定關系。所以從理論上講,每個階段的挖掘深度都必須與施工開展前設計的標準深度一致。在土方開挖工作開始前,應細致地檢查施工環境,檢查對象主要有地上障礙物與地下障礙物,清理完障礙物后,才可以開始繪制槽灰線,隨后開始定位控制樁與控制線,在施工現場的事故高發地點設置警示標牌,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引起安全事故。在挖掘土方時應設置合理的坡度,幫助排水,確保工程質量。除此之外,土方的運輸、儲存及回填工作也是工程當中的關鍵。儲存前必須預留出高質量的土,而剩余的土方可以在求得建設方意見后一次性運輸和儲存,防止無謂的多次運輸增添項目成本。
在土方回填工作當中,相關技術人員要考慮設計要求、根據深基坑位置具體選擇回填材料。例如灰土、砂石土等等。回填土方的過程中,首先應將基坑底部的雜物、積水等影響土方回填的障礙物清理干凈,細致認真的檢查回填土的質量和含水量。隨后使用分層填土的方式完成土方回填工作,為達到最佳填土效果,可以對土方進行分層多次碾壓,在土方回填工作完成后,應多次檢查土壤的密實程度,核查是否符合施工標準,對于壓實效果不好的區域應再次開展壓實作業,以求達到最佳壓實效果,確保工程施工質量達到標準。在處理特殊地理時,先將特殊障礙物挖出4cm-l0cm,再用以土砂為主的混合物進行充實填埋[3]。
拆除深基坑的支護時首先應注意拆除的順序,不可以顛倒,要通過把控拆除順序達到控制拆除工作的目的,還可以防止因支護拆除給周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深基坑支護的拆除工作必須秉持高效有序的原則,原則上應先拆除后施工的支護、在拆除先施工的支護,也就是按照從上到下的拆除順序執行拆除工作,拆除流程大致為先拆除第四層混凝土鋼筋、臨時支撐、圓環支撐等,隨后拆除第三層樓板及結構,再開展第三層混凝土鋼筋、臨時支撐、圓環支撐等的拆除工作。按照上述順序從上至下將所有的臨時支撐全部拆除,然后開展立柱拆除工作,拆除全過程必須做好環保工作,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還要注意施工影響,必須將對周圍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還要將拆除的雜物和無用物全部清理干凈,避免影響下一步施工操作的進行。
綜上所述,深基坑建設階段為市政工程施工的基礎之一。只有打好了基礎、保證該階段施工與相關質量標準相符,才能保障后續施工有序開展,因此,相關人員要不斷改進深基坑施工技術,采用先進的設備幫助建設工作的開展,從而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進而實現市政項目的圓滿建設,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為人民創造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