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3月17日在線舉行的能源高級別對話中表示,可再生能源對于建立可持續、繁榮與和平的未來至關重要,并推動了清潔能源的發展和氣候行動的步伐。他表示,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世界必須在未來十年內讓碳排放量至少比2010年降低45%。在未來的幾個月中,支持這一舉措的各國部長將推動各自國家做出自主能源契約承諾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五個技術工作組將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制定一份全球路線圖,旨在到2030年讓所有人都能獲得可負擔的清潔能源,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由于能源消耗占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三,這也將有助于解決氣候危機。
德國長期以來一直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為了踐行歐洲氣候保護目標,德國政府計劃于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站,并計劃分階段縮小煤炭發電站規模和減少煤炭發電的需求。2020年德國綠色電能產量創下紀錄,可再生能源在總的能源市場中的比重也達到有史以來最高值。根據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風力發電總量較2019年增長了5.4%,達到25.6%,而煤炭發電的比重同比下降了21.5%,僅為24.8%。風能已經成為德國2020年最重要的電力來源,去年來自風力發電并輸入德國電網的電力在2020年首次超過了燃煤電廠提供的電力。今后德國政府打算把戰略重心逐步從陸地風能發電拓展至海上,目前已經拆除了第一批無法繼續享受國家能源補貼的老舊陸地風能發電機。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月19日表示,美國已于當天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協定》。美國總統拜登當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線上特別會議中發言說,他將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主持有關氣候問題峰會,推動包括美國在內主要溫室氣體排放國采取更具雄心的舉措。美國前總統特朗普2017年6月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稱該協定給美國帶來苛刻財政和經濟負擔。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該協定,此舉遭到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1月20日,拜登就任總統首日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將重新加入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3月10日發布調查報告,稱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3號機組廠房上方的混凝土蓋子上可能附著了7萬萬億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相當于在十年前福島核泄漏事故中曾發生堆芯融毀的一到三號機組內放射性物質的10%。報告認為,這一污染嚴重程度遠超預期,因此極難實現在安全前提下讓人員靠近施工現場進行操作,必須和東京電力公司重新制定核電廠的拆除計劃。報告還指出,為保護機組安全鞘,一號和三號機組曾嘗試將安全鞘內部的氣體排出,然而排出的部分氣體發生倒流,進入了廠房,這可能是造成廠房內污染擴散的主要原因。同時,由于含有氫氣,廠房還有引發爆炸的可能。
航運巨頭馬士基宣布,2023年前一艘“碳中和”貨船將投入使用。這家公司承諾使用由可再生能源制成的“綠色”甲醇作燃料,不會產生污染物排放。國際海事組織的目標是到2050年將船舶總排放量從2008年的水平至少減少50%,并在本世紀末使船舶完全脫碳。馬士基計劃使用可持續來源的甲醇來運營其集裝箱船,這種無色液體可以作為油基燃料的替代品,只需對船舶的發動機和燃料系統進行相對較小的改動。目前,全球大約有十幾艘化學品運輸船使用甲醇燃料,但使用的是由煤或天然氣制成的傳統甲醇。馬士基的新集裝箱船將是第一艘專門使用綠色甲醇的商船,最大的挑戰將是找到足夠的綠色甲醇來按計劃投運零碳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