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慧慧
東莞市博物館館藏一對中華民國金漆彩繪通景山水人物圖梅瓶(圖1),高27.3厘米,口徑6.3厘米,底徑6.3厘米,撇口,束頸,豐肩,斂腹,平底,下托三足木座。胎體輕巧,色彩鮮艷,通體以金漆為地,用淡綠、紅、黑、紫、銀灰等色漆描繪通景山水人物。遠景層巒疊嶂,松枝繁茂,近景九位老者或坐、或立,形態各異。從底部的“中華福州美中奇漆器”商標可知,此對梅瓶為福州脫胎漆器。

圖1 中華民國金漆彩山水人物圖梅瓶

圖2 中華民國金漆彩繪山水人物圖梅瓶 局部
福州脫胎漆器與壽山石雕、軟木畫并稱為福州特藝“三寶”,又與北京的景泰藍、景德鎮的陶瓷并譽為中國傳統工藝“三寶”。福州脫胎漆器由福州漆藝匠人沈紹安(1767-1835年)創造,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歷史。福州脫胎漆器用泥土、石膏、木模等制成器物的坯胎,在坯胎上以逐層細膩的夏布(或綢布)與生漆裱上數層,等漆干固后,將器物放入水中溶化坯胎或脫去木胎,最后剩下漆、布組成的漆殼,再經過上灰底、打磨、拋光、髹漆研磨,施以各種裝飾紋樣,便成了光亮絢麗的脫胎漆器,工序一般要一百來道。這種傳統脫胎漆器的胎骨制作工藝是由漢代“夾纻”技法轉化而來,用這種方法制成的漆器,不僅成本經濟、制作簡便;造型自由、品類繁多;且胎骨輕薄、質地堅固,如制作的大型佛像、獅子等便于搬運,最重要的是生漆粘性好,將致密的絲綢粘在一起,使胎體堅固、耐水,克服了以往木胎漆器厚重、對濕度要求高等缺點。沈紹安及其后人還創新以金、銀箔紙入漆的“薄料髹漆”技法,在制成的漆器表面涂抹金、銀,并在其上繪畫,制成的漆器色澤鮮艷、彩繪精致,使福州傳統脫胎漆器更具地方特色。
沈紹安創造的福州脫胎漆器技法,為其后人繼承并發展,沈氏家族以“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次、傳嫡不傳庶”的“四傳四不”方式,使脫胎漆器技法在清代成為沈氏家族的獨門絕活,為福州傳統脫胎漆器胎骨工藝和紋飾技法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以沈紹安為代表的沈氏家族創造了福州脫胎漆器的輝煌。直到清末光緒時期,這門技法才開始外傳,脫胎漆器店才在福州遍地開花,產品大量生產,并遠銷海外。
此梅瓶底部印有“中華福州美中奇漆器”商標(圖3),“美中奇”漆器店是卞寶榮于1904年創辦的,位于今福建省福州市肅威路上,以生產制作高檔陳設品為主。卞寶榮原是漆畫高手,又擅長經營,使“美中奇漆器”成為當時一大名牌。1945年,福州市脫胎漆器業公會成立,卞寶榮任公會理事長。卞寶榮的徒弟黃茂欽于1919年創立“閩中奇”漆器廠,位于“美中奇”漆器店臨街的省府路。從“美中奇”到“閩中奇”,不只是在店名上稍作變化,更是體現出福州脫胎漆器制作工藝的傳承和延續。

圖3 中華民國金漆彩繪山水人物圖梅瓶 底部
《客家文博》是由中國客家博物館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是廣東省文博系統內首家有正式刊號的館刊,是中國知網、維普、超星等數據庫的全文收錄期刊,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期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刊號為:CN44-(Q)1131,國內郵發代號為:46- 404。
《客家文博》的辦刊宗旨為:挖掘、整理、研究客家歷史文化及客家民俗文化,弘揚客家優秀傳統文化,為廣大客家研究學者和文博工作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增強海內外客家人的凝聚力。主要欄目有:客情傳真——宣傳客屬地區文博動態,體現黨和國家文博政策;人文風雅——介紹客屬地區有重大貢獻或重要影響的客籍人士的生平與事跡;物華天寶——推介客屬地區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等;學術園地——展示與客家歷史文化、文物博物館相關的研究成果;海外客家——介紹或研究海外客屬地區的人、事、物;收藏鑒賞——品鑒、賞析各博物館館藏文物或收藏愛好者的珍貴藏品。
本刊各欄目長期向社會各界誠征優秀稿件。現將有關征稿事項公告如下:
客家研究學者、文物博物館工作者及社會各界熱愛客家文化人士。
(一)稿件內容以客家學、客家民俗文化、文物博物館研究為主,可以是介紹性的文章,也可以是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必須有摘要、關鍵詞和參考文獻,正文字數不少于4000字。其他文稿長短不限,最好配上與正文密切相關的圖片(為避免排版時圖片模糊,請另外以附件形式發送)。
(二)來稿必須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和《客家文博》格式要求,并附上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籍貫、研究方向、職務、職稱、工作單位以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電子郵箱、聯系電話。
(三)本刊已啟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請保證文章版權的獨立性,無抄襲、無署名排序爭議,勿一稿多投,文責自負。
(四)凡向本刊投稿,視作愿意接受本刊對稿件的修改。如不愿修改,請事先說明。凡因文章引起的法律糾紛,皆與本刊無關。
1、內容摘要:100-200字。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的主要觀點。慎用“本文介紹了”“作者認為”等用語。
2、關鍵詞:3-5個。選用最能反映文章內容的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空格隔開。
1、用字須符合現代漢語規范,數位與標點符號等的使用須符合有關規定。如,世紀、年代、年、月、日等須用阿拉伯數字,等等。
2、正文中標題下層次不超過五級。一般寫法為:一、(一)、1、(1)、1)。
1、注釋: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上標表示,如1、2、3……,注釋放在文后。
2、參考文獻:序號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序號標注,如[1]、[2]、[3]……
參考文獻列舉的幾種常見格式:
[1]專著:作者.著作名稱[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2]論文集:作者.文章題目[A].論文集名稱[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3]期刊:作者.文章題目[J].刊名,年份,卷(期):頁碼.
[4]報紙:作者.文章題目[N].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來稿若屬省級以上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須在文稿首頁頁腳處注明(包括:何種基金專案、專案名稱、批號)。
來稿請通過電子郵件形式發送至編輯部郵箱,如內容中含有音標字符請另附A4紙文稿郵寄至編輯部。本刊自收到稿件起三個月內完成審閱,并通知作者稿件處理情況。來稿三個月后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地址:廣東省梅州市東山大道2號《客家文博》編輯部
郵編:514011
聯系電話:0753-2232081
投稿郵箱:zgkb200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