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彥群
(昭通市昭陽區融媒體中心,云南 昭通 657000)
2018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新聞記者就是這支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中的重要一員,擔負著引導正確輿論導向的重任,被冠以“無冕之王”。
新聞記者,通稱記者,指的是新聞傳播機構專職采訪報道人員。同時泛指新聞工作者,包括總編輯、編輯、記者、播音員、通聯工作人員等,是一種以及時、真實、有效、客觀、公正的態度為大眾傳播消息的一種職業。
良好的法律素養包涵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正面積極的職業心態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意識。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樹立法制觀念,掌握應知應會應懂的法律知識,堅守底線、不越紅線,在法律和職業范圍內有序開展本職工作。簡言之,記者首先是應當遵紀守法,然后是遵守職業操守,最后是不能違背良心。昭陽區融媒體中心在2005 年以前是昭陽報社,以創辦《昭陽報》為主,后成立了昭陽區新聞中心,創辦了《昭陽》半月刊和《昭陽信息網》,至2019 年3 月,昭陽區融媒體中心成立,宣傳平臺包括網站、電視、昭陽融媒微信公眾號、昭陽云APP 等。無論是哪個發展階段,昭陽媒體人都秉承遵守法律法規、克盡職守的職業操守,以堅貞的人格、強勁的毅力、豐富的學識在新聞戰線奮力拼搏;隨時以“瞭望者”的警覺,把對祖國、對人民、對家鄉的熱愛體現在一篇篇新聞報道中。昭陽區融媒體中心負責人要求記者,要學習王蕓生等新聞界前輩的論述,做一名擁有客觀公正的態度、準確樸實的文風、吃苦耐勞的精神、寬容善良的情懷、尚儉守德的品格的新時代記者。
在記者的工作中,最具有意義、最富有挑戰性的就是獲取新聞線索。要找到優質的新聞信源,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就留心觀察和收集新聞信息的能力。獲取新聞線索的途徑包括五個方面:
如昭陽區融媒體中心的記者部就對記者進行了采訪工作的細分,產業、農業、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等等方面都有專門的記者與這些行業的各個單位、部門的負責人和宣傳人員保持互聯互通,并且還安排專人去負責運營昭陽區的三城辦事處和各個鄉鎮的信息社群,重要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就匯集到融媒體中心的中央廚房。這樣的新聞線索在記者獲得線索中能占到50%至80%的比例。
很多媒體都設有新聞熱線,供百姓提供線索,有的媒體還常年設獎金獎勵提供優秀新聞線索的群眾。比如昭陽區融媒體中心在網站、電視、微信公眾號、微博、新聞APP 等平臺都專門發布了新聞線索熱線和設置了留言區,很多記者的新聞線索就是通過這些區域匯聚的。
還可關注一些網站的信息,從中獲取新聞線索,進行深入采訪。如記者通過昭陽信息網發布的新聞,發現了舊圃鎮大村村掀起了“學黨史、見行動”熱潮,村委會及村組干部每月要為群眾辦一件實事、好事。于是,記者深入大村村,對此事進行了深入全面的采訪報道。因為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等,不同的媒體形態決定了它們各有各的報道特點,在其他媒體上報道的事件、現象拿到自己的媒體上可以形成不同的報道,不同媒體的報道可以互為補充。關注其他媒體,也可以獲得很多新聞線索。
很多企業和政府部門會就一些重要的事項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以權威信息為來源,也可以作進一步的新聞報道深挖。2021 年3 月,昭通市政府召開多場新聞發布會,就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未來發展規劃和2021 年重點工作等內容作了新聞發布,通過這些新聞發布的公報,為昭陽融媒的記者后續的立足昭陽的各類新聞報道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新聞采訪的基本性質,是向客觀事物進行調查研究的一種活動。”①昭陽區融媒體中心的民生新聞《區路燈管理所:及時維修損毀路燈 讓光明灑滿昭通城》這條新聞就是記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見路燈管理所的工作人員冒著危險,在高空車上對損壞的路燈進行更換,于是就對其進行了采訪,通過采訪報道,讓普通百姓知道,隨著城市面積的擴大,他們管理的路燈也越來越多,目前管理中心城市的路燈已經達到了7 萬多盞,管理的數量雖然增多,但是路燈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一旦發現有路燈壞了,他們就第一時候及時修理。如果不是記者對生活的認真觀察,管理中心城市7 萬多盞路燈的工作者也不會被大眾所知曉。新聞記者一定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喝茶逛街或聚會閑聊中發現具有新聞價值的線索,以這些線索為抓手,也能延展出優秀的新聞報道。
新聞記者在具備采訪工作的各項基本能力素養的同時,更要不斷學習,做一名學習型記者。一名學習型記者往往能夠成為全能型記者,這類記者致力于深度報道和背景報道,追求大眾關心的熱點、焦點,追求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深刻、生動,追求新聞呈現形式的新穎、獨特。一些最基礎的時政新聞采訪和報道能力是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然而還需要新聞記者能夠有更好的社會責任感,心系群眾,關心民眾生活,尤其是面對一些突發性的新聞事件,比如說消防火災一類的新聞,往往伴隨著災難事故的發生,因此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報道中能夠以大局為重,要有社會大局意識,能夠穩定人心,不造成群眾恐慌,嚴格遵守時政新聞的宣傳紀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②身處新聞戰線,理應發揮專業化的作用,努力做好學深思的記者,那么新聞報道就會豐富而又價值,還可以避免蒼白無力的尷尬。爭做一名學富五車的記者,既可以引導自己在某一領域研究得更深入,又可以不斷創新自己的新聞作品,同時還可以讓記者的新聞職業生涯熠熠生輝,因為有“學”,所以采寫出的新聞必定有深度、廣度、厚度。
在縣級融媒體建設過程中,傾力打造具備專業化素質的新聞隊伍也是勢在必行的。要具備專業化素質,與時俱進地開展各種培訓是比較行之有效的途徑,縣區向市級、省級、國家級媒體學習,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積極學習,才不至于落后。
2019 年,昭通日報社舉辦了三期培訓,每期一個月,對昭通市11 縣區的新聞骨干進行了培訓,培訓人員在昭通日報社接受了實戰型的采訪學習,并且參與了《昭通日報》編排、網站后臺操作、“北緯29 度”APP 發布、公眾號以及抖音制作等各個環節流程,提升了專業化水平,對于促進各縣區的融媒體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具備專業化素質,最終還得靠記者自身不斷加強學習,多借鑒好他人做好新聞的經驗,并付諸于行動,這樣才能有所進步,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人文素養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一種淳樸的情懷,它根植于人的內心深處,體現在對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環境、生活狀態的關注和矚目中,展現在對他人的理解、關懷之中。從事新聞工作,責任、真實、公正是對新聞記者最基本的要求。用正義之筆和充滿溫度的思想客觀真實地反映新聞事件,是一名記者應具備的人文素養。在采訪中才能夠從受訪者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進而深入發掘他們的閃光點,把新聞報道得有血有肉。靖安新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昭通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昭陽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在這一題材的采訪中,以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底蘊,在采訪中尊重貧困群眾的生存狀態和情感,并積極鼓勵他們搬遷后依靠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
新聞隊伍的人文素養是提升媒體公信力的關鍵。在新聞媒體競爭激烈的形勢下,作為縣級融媒體更應該在新聞隊伍的人文素養上有所創新和實踐。昭陽區融媒體中心在記者的人文素養提升方面,成功打造了“單車記者”這一品牌活動。
2017 年以來,在媒體融合的探索和建設中,昭陽區融媒體中心啟動了“單車記者”走基層活動。中心40 多名記者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集體騎著單車去基層采訪的活動,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讓采訪報道接地氣,彰顯記者風采,讓記者把正能量帶到踏足過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2019 年是昭陽區決戰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單車記者作為新聞工作者,作為新聞志愿者,肩負使命,走在脫貧攻堅最前沿,留下堅實的足跡。一年來,單車記者“穿街過巷抓新聞、走村入戶找新聞”,及時深入一線、深入昭陽各鄉鎮,貼近昭陽實際、貼近昭陽生活、貼近昭陽群眾,開展采訪報道,全方位展現昭陽的發展變化、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精神和群眾生活的變遷,單車記者走進省耕文化公園、烏蒙水鄉公園進行采訪拍攝,展現了城市發展變化;單車記者走進舊圃鎮三棵樹村,看當地產業發展;單車記者走進名櫻山谷,采訪人文自駕游等大型采訪活動。單車記者走進蘋果展銷會現場,走進萬畝果園,讓社會知曉昭通蘋果;走進各鄉鎮,看美麗鄉村今勝昔……大家緊緊圍繞昭陽區精準扶貧、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昭通蘋果產業發展以及昭通中心城市開發建設等工作,走進產業園區,扶貧車間,百姓家中,各大城市建設項目施工地看產業發展,看百姓生活變遷,看城市變化,并通過鏡頭和文字展現了發展產業促農增收,群眾生活、思想觀念的轉變,采編主題報道1517 條,其中,央視3 條,央視移動網93 條,云南電視臺20 余條,省級其他媒體223 條。制作各類專題片、匯報片、宣傳片、MV 共計51 部。錄制廣播節目《扶貧先進人物事跡》、《脫貧攻堅知識》二十余期。同時,單車記者們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微博、抖音等載體,形式多樣地宣傳了脫貧攻堅工作。
我國融媒體事業正處于一個生機勃勃的大發展的新時代,在機遇與挑戰面前,新聞記者更需具備法律素養,堅守職業道德,強化業務技能,涵養人文底蘊素養,才能快速適應新聞媒體行業發展的需要,采寫出一批高質量、精品性的新聞作品,更好地服務大眾,提升自身媒體平臺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
注釋:
①藍鴻文.新聞采訪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97.
②陳揚戈.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發展趨勢與記者素養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1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