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偉民
(人民日報出版社,北京 100733)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由來已久。從活字印刷術到激光照排技術,出版業的發展隨著技術創新不斷演進,為人類社會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媒體融合時代下的新媒體技術直接改變了傳統出版模式,創造出了新的數字出版形式。新媒體技術促進了各個領域的融合發展,使出版業正經歷一次巨大技術變革。時至今日,文化與科技融合儼然已經成為了目前產業發展之重要特征,并呈現出更深更廣的趨勢。出版社一方面應對著新媒體技術的正面沖擊,另一方面也獲得了重要的發展機會。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掀起了整個出版業一波新的技術革新浪潮。基于此,本文將對媒體融合時代新媒體技術對圖書出版業的影響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依托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新媒體正逐步滲入文化產業的細分領域,同時顛覆了文化產業的傳統邊界,形成了一種新的業態。
新媒體主要是將新的科學技術作為支撐,運用新興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以智能手機及電腦作為閱讀終端,為線上用戶提供視頻、圖片、文字等優質媒體內容,利用互聯網的快速傳播特性來方便人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新媒體因是具有內容多樣性、時效性和強互動性等特點而深受大眾喜愛。
在媒體融合的大背景下,自媒體、直播、網絡短視頻等的新形態幾乎快占據了人們全部的碎片化時間和注意力,擁有著最新技術創新的數字內容產業席卷而來,現在該產業仍處在規模擴張階段,短視頻等細分領域表現非常亮眼,但是其流量紅利已經出現見頂趨勢,未來或將依托內容付費帶來新一輪增長。此外,傳統的主流媒體現已積極進入平臺,短視頻市場靜待已久后終于迎來了國家隊。
新媒體技術在各個行業的高歌猛進逐步顯現,其所觸及到的行業最具代表性的有:動畫、影視、音樂、金融等。新媒體技術潛移默化地深入到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之下最具有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之一。
新媒體技術對于圖書出版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數字出版發展的不斷壯大正是得益于新媒體技術的扶持,而這也給傳統出版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與影響。在中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這也就意味著人們用于自我休閑的空閑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催生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如何減輕壓力;第二,碎片化時間的應用。首先,為了減輕這種壓力,現在人們愿意以輕閱讀的方式來降低自己在生活或者是工作當中所承受的壓力,而伴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次數和時間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愿意運用數碼產品來閱讀自己所喜歡的書籍,大眾閱讀方式的變化讓數字出版得以發展出了電子圖書、網絡原創文學等專有出版物。其次,電子閱讀憑借其易于獲得、實時記錄閱讀位置、方便批注、記錄明顯等特點,成為了最理想的碎片化時間終結者。面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數字內容產業涉及的范疇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伴隨著網絡和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市面上的智能互聯產品屢見不鮮,新型商業模式持續涌現,數字內容產業已然接近碰觸、滲透、亦或是打破了各個細分領域的邊界,各領域間出現交叉,融合形成了一張嶄新的數字產業網絡。未來的產業格局還會進一步發生調整,當更為專業化的劃分或重新整合發生時,新的產業鏈條還將會繼續產生新的細分領域,從而持續增加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在媒體融合時代來臨之際,圖書出版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但是經過時代沖刷與洗禮的圖書出版也有著自身的優勢與特點。傳統圖書出版有出色的編輯團隊、豐富的編輯經驗,最主要的還是優質的內容資源,同時,裝幀精美的圖書也是一種收藏品,傳統圖書出版的實力依舊不可小覷。
數字出版主要是依托數字技術,對圖書的內容進行了編輯與加工,通過互聯網將數字內容進行傳播的一種新的出版形式。數字出版依靠著互聯網技術本身強大的優勢與特點,其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這并不是說數字出版就一定要去吞噬既有的傳統出版的市場,而是要與傳統出版二者互相影響、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在相輔相成當中共同發展。這就要求數字出版要與傳統出版錯位競爭。以圖書為例,傳統出版依靠自身強大的編輯隊伍,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自己的權威性與技術性;憑借既往作者間的合作往來,在選題確定時也有著先發優勢;以及要維護忠實讀者群體,推出情懷消費。而數字出版要著重于自己的特性,比如在內容上的豐富,數字出版物可以為消費者群體提供視頻、圖片等新媒體形式,并做到實時更新;利用其廣泛的傳播范圍和及時性,為讀者推出新書的精彩章節預覽、預售新書章節試讀等功能,輔佐傳統出版的發展;在閱讀中和閱讀后提供互動環節及訂閱服務,人們可以不停留在完全的閱讀,而是做到實時的分享與交流等。
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圖書出版行業向著數字化的方向進行轉型,讓圖書出版業新收獲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也讓數字出版產品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態勢。
首先,二維碼技術,二維碼具有成本小、范圍極廣、保密性好等特點,三十多年的演進發展,二維碼已經完全融合到了社會當中,為人們出行或購物提供了便利。圖書出版行業也認識到了二維碼技術的特性,并將其巧妙地加入到了圖書當中去,帶給喜歡閱讀紙書的讀者不一樣的感覺。二維碼技術好像讀者與圖書之間溝通的橋梁與紐帶,拉近了圖書與閱讀者之間的距離,不單單能夠為讀者介紹圖書的內容、作者創作的小故事等,同時還能夠讓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聽到圖書里的內容,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感官享受。
其次,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增強現實,又稱AR,是用來在真實世界中插入虛擬信息從而達到演示、交互目的的技術。AR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影響和約束,以更加直接直觀的方式來進行溝通與交流,讓人們可以感受到在真實空間內體會或感受不到的事物。
現階段應用到AR 技術最多的當屬少兒類圖書,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出版形式。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充分利用智能終端設備,可以在現實環境中投映出虛擬的、三維的畫面。借助具有豐富立體感的內容,可以迅速幫助孩子理解書中的內容。同時,通過放大、走進,亦或是參與對戰游戲的交流互動過程,可以提高孩子獲取信息的動機強度。由此可見,AR 技術可以提高圖書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圖書行業向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和升級。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對吃喝等基本的生存資料消費比重逐年降低,對精神層次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對一些高品質的內容信息更加青睞。新媒體技術為圖書出版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也為其提高實力提高了極大的幫助與支持。新媒體技術通過數字傳播、數字營銷管理等方面促進了傳統出版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新媒體技術使圖書出版行業和讀者形影不離,知識付費、在線教育、網絡視頻、短視頻、直播、數字閱讀等讓圖書不再是無言的老師,而是可以與讀者進行良好交流的“良師”。如此,訂閱制、互動交流平臺、定制化閱讀等個人服務得以規模實現,開拓了眾多商機。
首先,改變圖書編輯的工作方式、方法與思維,增強對數字出版內容的敏感度,向著數字化、自主創新化去發展。圖書編輯要用前沿而先進的思維與理念去進行選題的策劃,這就要求圖書編輯具備一定的市場洞察能力和辯證思考能力。
其次,提升編輯出版內容資源時的整合能力,對行業內外的媒體融合發展加強關注,不斷了解、學習如何利用數字平臺、互聯網技術,來優化數字閱讀用戶群體的閱讀體驗,幫助在線文化產業及其產業鏈的相關環節融合、溝通。
最后,培育新型編輯人員,培養具有復合型能力的圖書編輯,強化其銷售能力,如產品認知、競品分析、市場營銷策劃、商業倫理市場公關和品牌建設學等多種市場學能力。在門戶網站、微博等各平臺,利用大數據綜合分析達到營銷目的,讓讀者短時間內就能獲取到想要的數字出版產品的內容、價格、作者簡介等基本信息,進而塑造圖書出版行業更好的品牌形象。
出版業的使命是傳播知識與傳承文化,在新型科學技術普及的時代,人們在獲得知識的方法和偏好上也出現了巨變,知識付費、數字閱讀正在成為新的增長極,互聯網技術平臺上的知識服務及信息服務業正快速擴張。圖書編輯在工作中要不斷地學習和總結,并需仔細分析和綜合討論,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將圖書出版與新媒體技術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為滿足新興出版業態的具體現實要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