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里為何出現了“芥末綠”
陳女士喜歡美食,尤其擅長做肉菜,最近,她在超市買了一塊前臀尖的豬肉,回家做菜的時候,卻把自己嚇到了。
這塊豬肉看上去很新鮮,但是切開之后,卻發現在瘦肉中間有一塊鵝蛋大的綠色物質,摸上去很軟很滑,就像是涂了一層芥末,但是聞上去沒有任何味道。這到底是什么東西?這肉還能不能吃?她趕緊帶著肉來到了超市,讓商家鑒定。超市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也不清楚這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們出具了相關的檢疫報告,證明豬肉是合格的。但這樣的肉張女士仍然不敢吃。
豬肉里為什么會出現綠色不明物質?記者走訪了幾個賣豬肉的攤販,有的攤主說這是筋,做熟之后可以正常食用;有的攤主說這是淋巴,把它切除就可以了,不影響食用。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記者帶著陳女士買的肉來到北京農學院,找到相關專家進行咨詢。
專家經過鑒定,告訴記者,這些綠色的物質不是筋,也不是淋巴,而是一種“膿”,有這種“膿”,說明豬感染了“綠膿桿菌”?!熬G膿桿菌”在生活中很普遍,在土壤、空氣、蔬菜、水果中都有可能存在,一旦感染,機體就會出現一種綠色的分泌物,從顏色上來看很像芥末。至于這種菌是怎么感染的,專家表示,有可能是在豬的生長過程中,因為打防疫針時消毒不徹底,帶入了細菌,引發了機體炎癥。專家稱,這種被感染的豬肉是不能食用的。
那么,這種情況為什么在檢測的過程中沒被發現呢?因為這個部位埋藏很深,并不是常規檢測的部位,很容易發生漏檢。最后,經過協商,超市答應給陳女士退貨并予以三倍賠償。
專家告訴大家,漏檢屬于小概率,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找商家索賠,挽回自己的損失。
當心手機“砍價陷阱”
網購過程中,為了低價購買商品,把貨物鏈接發給好友,讓大家幫著砍砍價,這種事非常普遍,喜歡網購的人幾乎都經歷過。但是最近,張女士卻差點因為“砍價”丟失了錢財。
張女士很喜歡網購,為了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她總是邀請好友幫她砍價,為此,還加入了一個專門幫忙砍價的微信群,沒想到,竟然不小心落入了電信詐騙的陷阱。
張女士看中了一款兒童手表,和往常一樣,她把鏈接發到“砍價群”里,可是這一次卻收獲不大,眼看距離砍價截止的時間越來越近,張女士十分著急。就在這個時候,她突然在微信群里看到了一條“包砍成功”的廣告。廣告說,他們是“專業砍價公司”,包成功,條件是需要提前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張女士覺得,既然人家幫忙砍了價,收取一些費用也合理,就加了對方的微信。
隨后,張女士在對方的指揮下下載了他推薦的App,并按照提示幾番操作,最終,頁面上顯示出需要支付20元,張女士沒多想便點擊并支付了。結果,她并沒有收到砍價成功的提示,而是收到了銀行的短信提示,顯示自己的銀行卡少了3800元!張女士慌了,趕緊在微信上聯系對方,但是已經被對方拉黑。得知上當的張女士后悔不已,急忙報了警。
通過追蹤受害人資金去向,民警發現,這筆錢進入了某主播平臺的賬戶。原來,犯罪嫌疑人是通過打賞主播的方式來轉款提現的。隨后,民警根據該平臺主播提供的信息,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展開抓捕行動。
警方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在不熟悉的App里留下自己的詳細信息,更不要輕易給陌生人轉賬匯款。“砍價”雖是平常事,但一定要繃緊安全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