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方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福建 泉州 362200)
高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包括高校教務管理工作,較多的高校在多樣化的教務管理系統中擇優選擇符合本校條件的信息化教務管理。通過教務人員以及教師和學生的共同使用,促使高校內的教務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本文教務管理系統中主要針對高校內的三大主體分別為學生、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三大角色的屬性功能進行分析并加以設計。根據三大主體在教務管理中的使用權限和具體職責設計,每一模塊的設計對于各個人群均有使用的交集。例如在教學選課的設計模式中,管理員有使用的權限,可以對課程進行編排和審核,而作為教師則有開課的權利、學生有擇課的權利。其系統操作的方便性主要針對使用者的感受進行考慮[1]。系統設計總目標為使用者操作方便,界面簡單,一目了然,各主體對教務管理辦事效率更高。
針對教務管理系統的設計總體方向應遵循易用性原則,其設計后保證系統的界面一目了然,操作方便,易于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使用。同時設計內容應符合教師的知識層次、學生的習慣性以及思維習慣等。系統清晰、操作簡單,符合易用性原則的系統才會得到使用者的青睞,實現對教務系統管理的使用價值。
為提高教務管理的辦事效率,其系統在運行中,應遵循快速響應性原則。用戶可直接通過要使用的鏈接傳輸到主服務器。因此對于主服務器的設計應保證數據傳輸的速率有硬性要求。目前由于網絡數據信號的不斷加強,用戶對于系統響應的時間要求越來越高,一般系統服務器響應數值超過5秒后,用戶對系統的體驗感就會下降,直接影響使用者的心態。因此主服務器的響應時間應根據用戶的需求盡量縮短響應時長。
由于系統在用戶的長期使用下,會逐步反映出相關系統操作性問題,例如界面顏色風格調整、登錄布局設計等因此應加大對系統的易維護原則,確保在用戶提出問題時能夠快速有效地解決。
對于教務管理系統的使用者而言,不同的使用人群其功能和權限也不相同。各使用者之間的系統處于獨立且相互之間又存在諸多的聯系。因此對于系統的設計應保證使用者之間的平衡和高效性。系統的整體功能框架以及下屬的子框架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教務管理系統框架結構圖
本系統主要運用Window7系統,通過C/S架構MySQL5.0大數據庫以及C#語言對本系統研究開發。大數據庫的設計主要運用的是ADO.ENT給予相應支持。采用Visual Studio 2010作為開發系統的環境。
4.1.1 系統中管理員的模塊設計
管理員是整個系統中擁有最高權限的人員,因此系統中包含了對管理員的幾大模塊設計如下:首先管理員可以根據高校各部門情況自行添加子管理員,通過管理員的程序設置,對子管理員自身的管理能力給予評定,如有問題出現可針對問題進行修改。然后管理員可對教師和學生進行添加、刪除以及修改等操作。對教師和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個人身份認證進行審核。其次管理員應及時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通過系統進行審核和身份認證,增添審核要求管理,對自己的身份進行嚴格的修改和審核[2]。以確保教師和學生的身份信息做到及時全面準確。最后在管理員模塊設計中管理員可以對教師課程安排的時間、學生選擇課程的時間以及對教師成績錄入的時間進行設置,規范教務系統中對課程的類型以及授課時間等添加和刪除功能。管理員可以對各專業部門的學科進行及時的修改、添加和刪除等工作。
4.1.2 系統中教師的模塊設計
教師不同于管理員,其主要的模塊設計有以下四點:(1)教師可以通過系統查看自己的個人信息,并有修改自己密碼的權限。其中密碼的修改應保證先輸入原始密碼,再輸入新密碼兩次,這樣的操作設計保證了教師密碼的安全,防止其他人隨意篡改密碼。(2)教師通過系統選擇開設的課程,其開設的課程中包含了課程所在的學年、學期以及開設課程的名稱、專業和相關教學人數。教師可以輸入本班或本專業學生的成績,利用表格形式對學生成績進行排名,方便教師對學生成績的掌握情況。在系統中設置了單個添加與修改功能,并且可以進行批量性修改。(3)教師對學生在線留言可以及時提醒并通知教師及時回復。以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同步對話。留言的設計更方便學生和老師的有效溝通。(4)教師對學生以及個人信息修改后應點擊提交按鈕,將修改后的信息提交給管理員,方便管理員查看,這樣的做法保障了系統的安全性。
4.1.3 系統中學生的模塊設計
學生作為教務管理中最基礎的服務人員,因此教務系統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重要意義。(1)學生可以在系統中的學生模塊一欄中輸入自己的姓名查看自己的個人信息。同時也可以對個人的密碼進行修改。修改方式和教師密碼修改方式保持一致。(2)在學生模塊中,學生可以查看自己的成績和擇課情況,并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擇課加以調整,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3)學生可以在教師留言板中采取留言的方式和教師進行互動,解決自己的擇課以及相關學校成績等問題。(4)學生不得隨意修改個人信息,對所需修改的信息要提交至管理員,管理員針對學生的實際情做出正確判斷,并對修改信息進行確認,以保證學生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3]。
作為大學共享數據中心其承擔的職能是對各個部門之間以及全校公共數據的收集和管理并加以儲存。用戶可在整個數據共享平臺上實現對所有信息的共享服務。本著對各部門以及校園信息有效存儲和管理,并且對數據的訪問進行策略性分析,把各部門提供的數據共享和系統集成,對有效性、及時性以及完整性的數據提供重要保障。(1)校園的信息進行統一的編碼;(2)對于各個部門需要共享的數據,把部門自己所有的數據并不與其他部門共享的數據單獨存放在一個新的業務系統中。所有公共的數據需要通過共享數據中心發布進行對數據的調用。把未對部門有用的部分數據從新的業務系統中剔除。各部門間的數據庫配有獨立密碼,對數據的維護者享有基本的保障的權利。(3)數據中心的數據應保證是全新的、具有權威性的數據。以共享數據庫為基礎,獲取各部門間的公共數據信息。共享數據中心的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共享數據中心設計圖
本系統中的共享數據中心主要由異構消除模塊、網頁服務同步化模塊、中心數據庫和統一信息標準四部分構成。共享數據的環境設計由Visual Studio 2010所提供。數據庫采用操作簡單的美國微軟公司出品的數據管理體系,能對文本信息和非文本信息提供有效支持,方便教師以及學生的不同需求。
各高校、部門之間有大量的業務數據往來。本文中以師生的數據交換作為重點內容。其內容展示形式主要以列圖的形式對各部門之間的業務數據交換進行設計分析。高校內教務管理系統包含眾多,其中學生處以及本科生、專科生的管理系統較為普遍[4]。校內的全部機構系統與這二者之間均有數據進行交換。作為學生的基本信息情況應向其他部門予以提供,供其他部門的掌握。
高校業務系統中還包括教務處,本科生與專科生的成績和學生的基本情況信息的相關數據提供給學生處。與此同時本院內的學生成績查詢提供給各個分院,此數據通過人事處把教務處的信息數據予以提供。
通過對教務系統管理的實現,高校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自己的數據庫,儲存足量的數據信息供全校人員使用。通過教務管理人員以及教師和學生相應的模塊建立匹配的軟件平臺和使用工具。從用戶打開系統進入頁面,到賬號登錄以及相關內容的調整,應具備簡單易于操作的模板。系統運行過程中,對不同部分之間的數據傳輸應有一定界限。不同層面的訪問請求應通過同一個接口實現互聯,系統整體的組建情況直接反映部分之間的關系。系統操作階段,對進入系統的每一個用戶進行身份識別,通過不同用戶的不同權限實現對整個系統的管理操作。
信息化教務處管理系統的有效應用,一方面能夠使高校教務人員對校園管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學生對自我學習的相關管理。科學合理使用教務管理系統,實現高校的信息化管理,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