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霞
下課了,同學們像往常一樣聚到了熙熙的身邊,聽他講家里的那臺機器人又有哪些了不起的本領。熙熙的爸爸是一位專門研發人工智能的工程師,受爸爸的影響,熙熙對這些很感興趣。
熙熙:我們家剛開始有個掃地機器人,后來爸爸又帶回來一個做飯機器人。從此,我媽就再也不用聞油煙味了,她可高興了!前陣子,我家還安裝了一套智能系統,能夠根據我們以往的習慣,判斷我們到家的時間,在我們進入房子之前,它就可以把室內氣溫調節到適宜的溫度。
同學們投來了羨慕的眼神。這時,苗苗卻提出了疑問。
苗苗:你說的這些都屬于人工智能,也就是AI,它真有這么好嗎?
熙熙:當然啦!你看看現在有多少地方都用到這個技術!比如很多手機里都有智能語音對話功能,你不用自己打字,直接對著手機說出要求就好了;而且它懂得可多了,很多知識都知道!我家里的那個智能音箱,每天都能回答我一大堆問題,省得我自己再去查閱資料了。我爸爸說,AI可以通過收集數據更好地了解人類,并基于數據分析,創造優質的個性化體驗,發明更好的軟件,讓更多的人得到快樂。
苗苗:我也聽爸爸媽媽經常討論人工智能,如今,各種機器人開始運用于我們的生活中,的確給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我覺得,它也存在不少弊端。機器人的確不會犯錯、不會累,不需要休息和工資,未來隨著自動駕駛、超人類視覺聽覺、智能工作流程的發展,專業司機、保安、放射科醫生、行政助理、記者、翻譯等等工作,都將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可能一家公司只需要一個管理AI的人,當然這個人最后也有可能不需要,這就會造成大批的人失業,整日無所事事。
熙熙:從這個角度講,似乎也有道理。但是積極地講,人工智能和人類智慧可以明顯地分工,有些效率低、重復性、高危險的工作,就可以交給智能機器人來做,這樣可以節約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讓更多的人力解放出來,讓人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從而把精力投入到更有意義的領域中去。只要一個人內心真想勞動,他還是會有事可做的。除此之外,AI還可以探索外太空、深海這些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讓人們探索到更深層次的知識,使人類超越自身的局限,實現進一步解放!
熙熙一邊說,一邊手舞足蹈,他發現自己太激動了,不好意思起來:“嘿嘿,都是聽我老爸說的……”
苗苗:另外,我聽媽媽說,也有很多科學家擔心,人工智能在前期的確會聽命于人類,但是人類的智力進化速度是沒有AI快的,假設未來機器人有了學習功能、有了自己的思維,是不是會不按程序進行,從而擺脫人類的控制,對人類自身產生威脅?我在電影《我與機器人》里就看到機器人反而要消滅人類的悲劇。太可怕了!
熙熙:呃!那畢竟是電影吧,別怕!鈴聲響了,咱們準備上課吧!
其實,關于人工智能的利與弊哪個大,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只能說各有各的道理,但目前還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家都承認人工智能是接下來發展的重點,世界上很多大型企業都投入了大量資本來研發人工智能。總的來說,發展人工智能是趨勢,但是要在人類始終能保持控制的情況下進行。而人類所擔心的AI完全取代人類,以現在的情況來看,還遠遠達不到,現階段的目標也只是讓人工智能在某些地方達到或者超過人類的標準。科學就是一把雙刃劍,好的科學技術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話題性,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在其中找到平衡點,利用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類,讓科學回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