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改 孫景敏 李彥令 周 晶 倪青青
(1.河南省巖石礦物測試中心;2.河南天泰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石墨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礦產資源,具有耐高溫、耐腐蝕、耐酸堿、導熱性、導電性、化學穩定性及高溫下的抗熱等性能[1-4]。河南省石墨資源儲量非常豐富,位居全國第五,主要分布在豫西南地區[5-6]。該地區石墨多為細鱗片石墨,嵌布粒度細,可浮性較差,通過浮選難以獲得高品位的石墨精粉。為有效、合理地開發利用該地區的石墨礦,對該地區典型石墨礦進行了詳細的工藝礦物學研究,查明了礦物的賦存狀態,各主要礦物之間的共生關系,礦石化學組成和有益、有害元素的賦存狀態,有用礦物和雜質礦物的嵌布狀態,為下一步選礦試驗提供了指導意義。
礦石化學成分分析見表1。

?
由表1可以看出,礦石中有回收價值的元素為固定碳,其他元素均達不到綜合回收標準。
根據XRD 物相分析(圖1)、EDS、結合鏡下的系統鑒定,確定組成礦石的礦物組成及大致含量見表2。


?
由圖1、表2可以看出,礦石的組成礦物主要為石墨、石英、斜長石、云母、綠泥石和角閃石等。
根據巖石組構定名為含石墨云母石英片巖,變晶結構,鱗片狀構造。
礦石的結構有以下幾種:①鱗片粒狀變晶結構,石墨呈鱗片狀分布在脈石礦物粒間呈定向分布;②碎裂結構,石墨受后期構造作用發生碎裂,脈石礦物充填在裂隙中;③條帶狀結構,石墨與脈石礦物互層成條帶狀產出;④包含結構,細粒的石墨晶體在大顆粒的石英、白云母、斜長石和石榴子石中呈包體,石墨分布沒有規律,或者石墨中包含細小的脈石礦物;⑤揉皺狀結構,石墨、脈石礦物受后期構造變形作用發生揉皺;⑥半自形—他形晶粒狀結構,黃鐵礦呈自形—半自形粒狀、褐鐵礦等呈他形粒狀分布在礦石中。
礦石的構造有以下幾種:①片狀構造,石墨、云母等片狀礦物連續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紋理;②條帶狀構造,石墨與脈石礦物呈條帶狀產出;③脈狀構造,碎裂的石墨呈脈狀產出于脈石礦物中;④浸染狀構造,石墨、黃鐵礦呈星散狀分布在脈石礦物中。礦石以片狀構造為主,個別見條帶狀構造,金屬礦物具稀疏浸染狀構造零星分布在礦石中。
石墨是該礦石中的有用礦物,多為不規則狀、鱗片狀,黑色不透明。由于受后期構造作用,鱗片狀石墨多發生揉皺,石墨賦存狀態分為2 類:①石墨鱗片及石墨集合體主要呈條帶狀或細脈狀集合體與石英、云母相間分布,沿層理延伸定向排列,部分石墨和白云母、石英密切共生,石墨和白云母定向排列(圖2);②石墨與脈石礦物嵌布關系極為復雜,主要嵌布在石英、斜長石、云母、閃石等脈石礦物粒間(圖3),部分呈細小的不規則狀星散或浸染狀分布在脈石礦物中,少量石墨被包裹在脈石礦物中。
對礦石中的石墨進行了粒度測量,結果見表3。
由表3 可以看出,礦石中石墨的粒度大小分布不均勻,最大的可達0.3 mm 以上,粒徑主要集中在0.025~0.150 mm,其中-0.15 mm 占92.86%,以微細粒為主。由此可見,該礦中石墨為微細粒的晶質石墨,但是結晶程度較低,片狀結構發育不好,嵌布關系多樣,結構復雜,這種結構決定了石墨單體解離較為困難。


?
(1)石英。石英有2 種形態:①石英呈他形粒狀聚集分布,定向拉長,強烈波狀消光(圖4);②石英呈不規則粒狀,小顆粒集合體狀分布,具粒化重結晶現象(圖5)。石英與長石、云母、石墨相互接觸密切共生。粒徑范圍以0.02~0.40 mm為主,占整體95%以上,其余粒級含量較少。

(2)斜長石。呈半自形—他形板狀,分布不均勻,顆粒粒徑較石英、云母大,強烈被黏土礦物、絹云母交代(圖6)。粒徑范圍以0.05~0.80 mm 為主,占整體95%以上,其余粒級含量較少。


(3)云母。主要是白云母,還有少部分黑云母和絹云母。白云母呈鱗片狀,相互交織,沿片理排列分布,具揉皺構造,解離縫分布有片狀的石墨,與石墨共生關系最為密切(圖7)。黑云母呈褐色細小鱗片狀,具氧化現象。絹云母呈無色微細鱗片狀,大多為斜長石的蝕變礦物。粒徑范圍以0.02~0.4 mm 為主,占整體99%以上,其余粒級含量極少。

(4)金紅石。金紅石的嵌布狀態可以分為2 種:①被其他礦物包裹,主要見石榴子石包裹;②分布在礦物粒間,可以是石榴子石粒間、長英質礦物粒間。粒度變化范圍較大,0.05~0.8 mm 占90%以上。小顆粒一般被石榴子石包裹,較大顆粒者分布在石榴子石和長英質礦物粒間。
(5)石榴子石。石榴子石為錳鋁榴石(Mn3Al2[SiO4]3)、鈣鐵榴石(Ca3Fe2[SiO4]3)和鈣鋁榴石(Ca3Al2[SiO4]3)。分布不均勻,裂紋發育。少部分石榴子石被黑云母、金紅石完全交代呈假象;大部分無蝕變,較新鮮。粒度90%以上集中在0.4~3.2 mm,其余粒級含量較少。
(1)礦石中石墨固定碳含量為8.95%,主要有用礦物為石墨,主要脈石礦物為石英、白云母、斜長石等。
(2)礦石中石墨為微細粒晶質石墨,粒徑主要集中在0.025~0.150 mm,但是結晶程度較低,片狀結構發育不好,與脈石礦物嵌布關系多樣,結構復雜,使得石墨單體解離較為困難。
(3)礦石中脈石礦物粒度微細,且與石墨緊密共生。其中白云母呈鱗片狀,相互交織,沿片理排列分布,具揉皺構造,解離縫分布有片狀石墨,與石墨共生關系最為密切,95%以上粒徑在0.02~0.40 mm,難以單體解離,影響石墨的提純。
(4)礦石屬微細粒難選石墨礦,建議采用階段磨礦階段選別的浮選流程,在精選再磨的時候,既要防止過磨泥化,又要確保單體解離,因此選擇合適的磨礦設備和磨礦時間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