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磊
(中國華冶科工集團安徽杜達分工司)
礦山井下測量作業,面臨著粉塵、炮煙和浮石等各種不安全因素,且井下底板浮碴較多,照明條件不足,作業環境較差,傳統的導線測量需要架設棱鏡進行坐標測設和放樣,專人進行棱鏡架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井下作業環境復雜,許多地方架設棱鏡是非常危險的,如溜井上下口,大塊堆積的地方等,故選取合適的測量器具和測量方法,既可提高測量工作效率,又能減輕職業衛生傷害。結合礦山測量作業經驗,從導線測量、施工放樣、高程貫通測量、大坡度巷道腰線放設4 個方面,對礦山回采階段快速施工測量進行詳細討論[1-2]。
井下導線點一般布置在巷道頂板,礦山處于回采階段,首采階段各水平下盤運輸巷與上盤回風巷復合導線網已經形成,由于井下礦房爆破或巷道支護的破壞,個別導線點遭到破壞或掉落,故在回采測量作業前,需對上下盤導線控制網進行修復,并進行復測,使其滿足測量精度要求(表1),為回采施工測量打下基礎。

?
全站儀配反射片導線測量步驟如下。
(1)配備全站儀一臺,三腳架一架,垂球3 個,反光片2個。
(2)在儀器點C安置全站儀,整平對中,在后視點A和前視點B接下線繩懸掛垂球作為覘標。
(3)在后視點A和前視點B線繩上懸掛反射片后,穩定線繩,保證其不晃動[3],詳情見圖1。

(4)使用全站儀定向功能,依次輸入后視點A和儀器點C的坐標,進行定向,并與計算后視方位進行比較,確保輸入后儀器點坐標正確。
(5)瞄準后視點A,瞄準時應先用望遠鏡筒外的準星大致照準覘標處的燈光,再調焦對光,并用礦燈照明十字絲,確保線繩中心與十字絲豎絲完全重合,即可進行后視點A定向。
(6)使用全站儀測量功能,瞄準后視點A,將十字絲對準反射片,進行后視點A坐標測量。所測A點坐標(X1,Y1)與A點復測坐標(X,Y)進行比對,滿足X-X1≤|3|mm,Y-Y1≤|3|mm。如不滿足精度,需穩定線繩,并重復(5)和(6)項。
(7)穩定待測點B 線繩,轉動照準部瞄準待測點B,確保線繩中心與十字絲豎絲完全重合。
(8)上下移動照準部,使十字絲與反射片中心位置重合,使用全站儀測距功能可直接測出B點坐標。
(9)為保證測量精度,需多次測量B點坐標,取測量B點坐標(X2,Y2)3 mm 以內數值為有效數值,并取其算數平均數作為最終坐標。
施工放樣是井下巷道掘進的重要工作,井下中段較多,作業面多,作業環境復雜,有時放設一趟中線需要多個轉點,往往一個礦山只配備一臺全站儀,所以在礦山回采加速階段,使用原有全站儀配棱鏡的方法,無法滿足施工需求,如若在精度要求內,快速準確地進行中線放設,可以采用反射片代替棱鏡,使用全站儀免棱鏡功能進行中線點放設,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和人力,也可以靈活地進行頂板或兩幫的點位放樣。
(1)配備全站儀一臺,三腳架一架,垂球2 個、反光片2個。
(2)在一支點C安置全站儀,整平對中,在后視點A線繩懸掛垂球作為覘標。
(3)在后視點A懸掛反光射片后,穩定線繩,保證其不晃動。
(4)使用全站儀放樣功能,依次輸入后視點A和儀器點C的坐標,進行定向,并與計算后視方位進行比較,確保輸入后儀器點視點坐標正確。
(5)瞄準后視點A,先用望遠鏡筒外的準星大致照準覘標處的燈光,再調焦對光,并用礦燈照明十字絲,確保線繩中心與十字絲豎絲完全重合,即可進行后視點A定向。
(6)瞄準后視點A,將十字絲對準反光片,進行后視點A坐標測量。所測A點坐標(X1,Y1)與A點復測坐標(X,Y)進行比對,滿足X-X1≤|3| mm,Y-Y1≤|3|mm。如不滿足精度,需重復(5)和(6)項。
(7)轉動全站儀水平度盤至目標點B的設計方位和距離,即可進行B點放樣[4],詳情見圖2。

(8)如放樣過程中需要布設轉點,使用鉛筆畫點并以根部作為覘標進行定向后,以反射片根部配合全站儀測量功能,即可測取轉點坐標。
礦山回采階段,前期上盤回風巷、下盤運輸巷和底部出礦進路都已經形成,由于前期施工不規范,巷道頂板高度不一,加上出碴影響,出礦巷道和進路底板高低相差較大,這都給高程貫通測量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尤其是出礦水平,一條出礦巷道往往要穿過多條已施工進路,這就需要根據頂、底板高程,綜合確定施工坡度[5]。高程貫通測量步驟如下。
(1)配備水準儀一臺,三腳架一架,塔尺一對,手持光電測距儀一把。
(2)從已知高程點依次對所需貫通的各巷道底板進行水準觀測,并標記水準點位。
(3)以所需貫通的各巷道的水準點為底部,使用手持光電測距儀對所需巷道的高度進行測定。
(4)依據所測巷道底板高程和巷道頂底板高度,即可推出巷道頂板高程。
(5)以所需貫通巷道的頂板高程為基準,結合礦房高度即可選擇合適的坡度施工。
(6)通常在滿足貫通精度且被貫通巷道高度足夠的情況下,可以其底板為基準進行貫通。
(7)當各所需貫通頂、底板差距較大,可在保證不影響巷道水溝流向的情況下,對巷道進行分段,采取多個施工段。
對于坡度較緩的巷道,直接使用水準儀進行腰線放設,如果巷道坡度較大,水準儀水平視線可視距離比較短,需要多次搬站進行放設,坡度更大著無法進行放設,這時可以采用水準儀配鋼尺,采取簡化的微傾角法,進行腰線放設,達到快速、準確的腰線放設目的。
(1)配備全站儀一臺、三腳架一架、塔尺一對,5 m盒尺一把。
(2)在巷道內任意已知中線點架設全站儀,并計算儀器點底板設計腰線高程H1。
(3)后視已知導線點后,轉動照準部至巷道設計中線方位,進行方位角置零。
(4)全站儀豎直角置為90°,后視已知點高程H2,并進行讀數h2,計算出儀器水平視線高程H3=H2+h2。
(5)計算出儀器水平視線高程與設計腰線高程的高差h1=H1-H3。
(6)將盒尺立在需要放設腰線的位置,轉動全站儀照準部進行水平角讀數,并進行水平制動。
(7)根據微傾角公式計算出微傾角:α=arctan(tan(設計坡度)×cos(水平角))。
(8)轉動全站儀豎直度盤為微傾角α,上下移動盒尺至其尺頭(零刻度)與十字絲橫絲重合。
(9)量取尺頭至高差h1的距離,即為此處巷道的設計腰線位置。
(1)因井下較暗,選取規格大于等于30 mm×30 mm玻璃珠光反射片,以滿足長測量距離需求。
(2)坐標測量時,反射片的懸掛高度應在儀器的仰、俯豎直角15°內,測量時反光片盡量正對儀器方向以提高測量精度。
(3)施工放樣時,反射片要立直,并使其根部正對放設點,測量距離時,要將十字絲對準反射片根部。
(4)垂球的選取不宜過大,過大可能會墜落導線點,過小則無法穩定線繩,一般選取500 g左右。
(5)測量作業時,要盡可能避免人為誤差,觀測時務必做到視線清晰,線繩穩定,反射片立正,可大大提高觀測精度。
礦山回采階段在滿足測量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傳統的測量作業方法仍可以滿足測量作業需求,但隨著安全、環境衛生、生產需求的不斷加大,也要求對測量作業方法不斷的創新和提高。從自身實際施工測量作業中,通過礦山井下回采常見的導線測量、施工放樣、高程貫通、大坡度腰線放設4個方面,闡述了通過現有儀器設備來提高測量效率的方法,簡化測量作業程序,同時也期待使用新儀器、新方法來提高測量作業的精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