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軍



如果想要快速解答歷史選擇題,那么弄清楚題干材料的意思尤為關鍵。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弄清楚題干材料的意思呢?筆者總結了兩個基本方法,并以歷史選擇題中占比最大的文字材料選擇題為例進行說明。同學們如果能掌握這兩個基本方法,并學會靈活運用,相信可以快速解答選擇題。
一、掌握解讀題干材料的基本要素
(1)時空。利用題干材料的時空信息,聯系與材料時間相距最近的歷史事件以及與材料空間相關的歷史事件。將材料所述史實置于熟悉的時空背景下分析,就很容易搞清楚命題人的考查意圖,然后順利解讀材料并做出正確選擇。
(2)關鍵詞(亦稱主體、重心)。一個題干材料中可能有幾個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表達的意思往往只有一個,考生如果能找出關鍵詞的指向,那么做對題目的概率就會增大。
(3)標點符號,尤其要關注括號、分號和雙引號。敲重點:如果題干材料里的一個詞不影響大多數考生對材料的解讀,那么這個詞即使是文言詞或生僻詞,命題人也不會在其后加上帶括號的注釋。而一旦某個詞后邊加上帶括號的注釋,那這一般是命題人給考生的提示,說明這個詞就是解讀題干材料的關鍵。如果題干材料里出現分號,那么說明題干材料包含兩層以上的意思,能包含所有意思的選項才有可能是正確答案。題干材料里的雙引號在歷史試題中往往有兩種作用——強調或否定。
(4)關聯詞。閱讀材料時,如果出現表示轉折、條件、假設、因果等關聯詞,如“雖然……但是……”“盡管……卻……”“然而”“只有……才……”“如果……那么……”“因而”等,那么要多注意這些關聯詞,利用其來解題,可以快速做出正確選擇。
在面對長長的句子時,除了提煉題干的基本要素,我們還可以將其簡化成一句簡單的陳述句,或幾個關鍵詞,然后再去看四個選項,就能快速選出正確答案。
化題干材料的信息需要多次練習才能靈活運用,下面我們來一起做兩道題目,同學們可以先把自己的思路寫在草稿紙上,選出答案后,再對照筆者給的思路與參考答案。
【實操案例】
例1:(2020年全國Ⅰ卷? ·29)20世紀20年代,中國度量衡的狀況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別”“同一天平也,有庫平、漕平、湘平、關平之分別”“同一尺也,有海關尺、營造尺、裁衣尺、魯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別”。這一狀況( )
A.提高了市場交易的成本
B.加劇了軍閥林立的局面
C.造成國民經濟結構失衡
D.阻斷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解析】可將題干材料信息簡化為:度量衡不統一所產生的影響。根據常識可知,度量衡不統一會嚴重影響經濟交流,因為運用不同的標準來計量流通的商品,會增加許多無謂的測量程序,所以會提高商品交易的成本,故A項為正確答案。B項不符合因果邏輯,應該是軍閥割據造成度量衡的不統一。C項不符合題意,經濟結構變動指的是主體經濟發生的變化,而材料并沒有出現主體經濟發生變化的信息,故無法得出度量衡不統一“造成國民經濟結構失衡”的結論。D項不符合題意,度量衡不統一會影響商品的大量流通,并非“阻斷了”商品的大量流通,加之“阻斷了”的說法太絕對。
例2:(2020年山東卷·8)如圖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國在華商號數量變化示意圖。其中①是
A.日本 B.英國 C.德國 D.俄國
【解析】從1906—1916年的數據可以看出4個國家在華商號數量相差變化不大,但是在1916—1921年就開始出現較大的變化了,①對應的國家在華商號數量一騎絕塵,將另外3個國家遠遠地甩在了后邊。因此,我們可以將題干材料信息簡化為:一戰期間,某國對中國經濟的侵略獨占鰲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期間歐美列強忙于戰事,無暇東顧,給日本提供了侵略中國的大好時機,日本趁機施壓北洋軍閥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最后形成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因此日本在華商號數量急劇上升。故A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