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丹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不是簡單地以運動項目區分,而要依據運動時人體內物質代謝的方式來判斷。通俗點兒說,運動時間較長(15分鐘以上)、強度不大、氧氣供應充足的是有氧運動。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而無氧運動則是指肌肉在嚴重“缺氧”的狀態下高速劇烈運動。無氧運動大部分是負荷強度高、瞬間性強的運動,所以很難長時間持續,而且疲勞消除的時間也較為緩慢。
在運動過程中,身體加速新陳代謝,而加速的代謝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人體的能量是通過體內的糖、蛋白質和脂肪分解代謝得來的。在運動量不大時,比如慢跑、跳舞等情況下,機體能量的供應主要來源于脂肪的有氧代謝。若運動非常劇烈,或者是急速爆發的,例如摔跤、百米沖刺等,這時候機體在瞬間需要大量的能量。在正常情況下,有氧代謝是不能滿足身體此時此刻需求的,于是糖就進行無氧代謝,以迅速產生大量能量,這種狀態下的運動就是無氧運動。舉例來說,人們熟悉的短跑、舉重、跳高、跳遠、拔河、俯臥撐、潛水、肌力訓練等都屬于無氧運動。同樣是跑步,慢跑1000米是有氧運動,短跑100米就屬于無氧運動。健身房里一些通過啞鈴、杠鈴、拉力器等力量器械展開的訓練也是無氧運動。
對健康人來說,適當的無氧運動能提升心肺功能。但人做無氧運動時經常需要憋氣,這就會導致血壓迅速上升。這種血壓的快速增高對血管的沖擊力特別大,對心肺功能欠佳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危險。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心肺功能有問題的人,最好在確立運動目標前,進行體質監測或到醫院接受心肺運動實驗測試,以確定自己能夠承受的運動強度、運動量和運動時間,以避免心臟負荷加重帶來“運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