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乍暖還寒的早春天氣,容易引起血壓波動。此時,高血壓患者不妨做做穴位按摩,對穩定血壓頗有益處。
緊急降血壓,按壓曲池穴
●本刊記者:春季是高血壓發病的高發季節。中醫有哪些好的非藥物降壓方法呢?
○袁敏哲:人體有一些穴位具有良好的調節血壓的作用,平時學會按壓這些穴位,非常有助于高血壓患者平穩血壓。這里,我給大家推薦幾個簡單易操作的降壓要穴。
首先,是曲池穴。它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作用很多,可以輔助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急性胃腸炎等疾病,但最方便的用途是降血壓。當血壓驟升時,可以通過按壓曲池穴來放松神經系統,使呼吸逐漸均勻,血壓逐漸恢復正常。平時也可以通過按壓此穴來平穩血壓。
●本刊記者:曲池穴在什么位置?如何取穴呢?
○袁敏哲:曲池穴位于肘橫紋上,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取穴時,將手臂先向前伸展,然后向胸部彎曲90度,這時肘橫紋上側盡處,靠近上臂骨骼凸起處的內緣凹陷,就是曲池穴。在高血壓發作的高峰期,每天早6—10點,下午3—5點這兩個時段,將右手手掌攤開,左臂微微彎曲,用右手的掌側敲打左手的曲池穴所在處,左右交換,各敲打100次,對穩定血壓非常有幫助。
每日堅持按摩耳背溝
○袁敏哲:除了曲池穴,還有許多耳穴(耳朵上的穴位被稱為耳穴)也具有調節血壓的作用,其中,耳背溝因為降壓作用明顯,所以有人稱它為降壓溝。
●本刊記者:如何找到耳背溝呢?
○袁敏哲:它位于耳廓背面,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此處就是耳背溝。耳背溝是耳朵上的降壓反應點,與人體的脊椎相對應,按摩這里可以間接地刺激脊神經,進而調節全身臟腑,經常按摩不僅能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這種良性刺激還對整個身體都有保健作用。
按摩耳背溝的方法是這樣的: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別夾住同側耳朵的上半部分,用拇指分別對準兩耳背后的降壓溝,由上向下按摩,每次按摩15下,每天按摩2~3次,以耳部微微發熱為度,力量不宜過大。長期堅持,就會看到明顯的降壓效果。
頭痛眩暈,按摩涌泉和風池
●本刊記者:不少高血壓在發病時會出現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等不適,平日里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有效緩解呢?
○袁敏哲:這里給大家推薦兩個穴位:風池穴(位于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和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按揉風池穴時,須坐位挺直,雙手向后,手掌四指輕輕握住頭部一側,拇指找到風池穴的凹陷處,輕輕按壓,每天堅持按壓五分鐘。按摩涌泉穴時,采用手掌掌心叩擊或者用手指輕輕按壓的方法。每只腳可以按壓或者叩擊60次,每天堅持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