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 廳長 宋樂偉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2021年,全省應急管理工作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應急管理部決策部署,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在全面鞏固“一年小灶”成果的基礎上,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為主線,以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實現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全省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為目標,以深化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為抓手,以強化能力建設為支撐,系統提升全社會本質安全水平和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大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創造良好安全環境。
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堅持“一年小灶”和“三年大灶”相銜接、堅持重點任務和個性清單相結合,將國務院督導組移交需要持續推進的工作任務、破解的矛盾問題、面上推廣的典型做法,作為全省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的重點任務。一是以“三個清單”方式細化明確任務。將重點行業領域和設區市仍存在的突出問題,具體為各地、各部門的工作任務,明確了2021年全省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21項、重點行業領域108項、各設區市64項重點工作任務。二是實施“共性+個性”精準分類考核。將“三個清單”明確的具體任務納入2021年設區市黨委政府和省安委會成員單位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責任考核評價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年度綜合考核和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內容,推動專項整治向縱深發展。三是持續優化工作機制。省市縣三級專治辦及工作專班不撤、督導機制不改,將專項整治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完成情況作為省委巡視監督重點,納入省委省政府安全生產巡查內容。將“大灶”情況納入各級領導干部年度安全生產工作任務清單,作為年度述職重要內容。繼續實施專項整治省市縣聯動督導,加強專項整治全過程的監督檢查,用好述職、通報、約談、督辦、警示等手段,發揮12350有獎舉報作用,推動專項整治取得實效。
把提升全社會本質安全水平擺在突出位置,聚焦推動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實行工業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報告制度、防范化解危化品系統性風險、推進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等重點。一是以推進工業企業設備和工藝技術改造升級為重點,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堅持用安全生產倒逼機制推動工業企業轉型發展,綜合利用產業政策、法規標準、技術改造等手段,促進源頭治理。對安全條件差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加強相關部門協調配合,促使企業加快改造升級。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等強制性綜合標準,促使達不到安全生產標準的產能依法依規退出。引導重點行業規范安全生產條件,采用先進的工藝及裝備,降低安全風險。鋁鎂金屬粉塵企業推行濕法除塵,煤礦推進5G通信技術應用試點,危化品企業推廣應用機械化、自動化生產設備設施和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應用。二是以實行工業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報告制度為重點,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把開展“百團進百萬企業千萬員工”學習宣講活動與實行風險報告結合起來,建設完善全省統一的安全風險網上報告系統,出臺各行業領域工業企業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目錄,推動從危化品等重點行業領域拓展到一般領域、從規模以上企業拓展到規模以下企。三是以開展危化品使用專項治理為重點,防范化解危化品系統性安全風險。將危化品使用安全專項治理與危化品生產企業、危險廢物、危化品道路運輸等專項整治工作相結合,推動危化品“全生命周期”開展“全鏈條”治理。全面推進29個化工園(集中)區安全風險等級評估整改提升,加快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建設,持續壓降危化品生產企業、重大危險源企業、高危工藝企業和硝化工藝企業數量。四是以開展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為重點,提升全民安全文明素質。圍繞“科技、管理、文化”三個維度,確定“路線圖”,繪好“時間表”,制定“任務書”,督促指導創建城市做好規劃設計、打造信息平臺、健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推動全民參與、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發展水平。
按照“兩個堅持、三個轉變”要求,發揮好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有關部門的專業優勢,通過健全體制、強化監測、加強防治、統籌力量、開展救助,實現災害事故風險的全方位全過程綜合監測、指揮調度,全力提升綜合應急能力。一是強化突發災害事故救援能力建設。優化指揮體系,推進全省應急指揮中心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構建實戰化、扁平化、信息化的應急指揮模式;完善預案體系,規范預案編制,提高預案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統籌應急力量,推進國家級、省級應急救援基地建設,發揮區域和專業優勢,打造集應急救援、應急演練、實操培訓、物資儲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拳頭”力量;鞏固深化區域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區域應對突發事件合力。二是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發揮省減災委、省自然災害防治聯席會議和省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作用,統籌推進自然災害防治9項重點工程建設,推進城鄉社區綜合減災能力建設,建設地震、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儲備應急物資裝備,健全完善救援隊伍、技術裝備體系。完善災前、災中、災后救助體系,有效做好災害應急救助、過渡期生活救助、倒損民房恢復重建、冬春生活救助等工作。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設。建成衛星和無線通信網,實現有線無線互聯、天地一體互通。建設數據治理系統,形成監管對象、應急力量、災害事故、應急資源四大主題庫。建成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建設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優化完善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危化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完成重點視頻的離線存儲和視頻智能分析功能,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接入全省所有地下礦山和尾礦庫的企業環境監測、人員定位數據以及視頻監控,實現實時監測和動態預警分析。建設應急指揮信息系統(一期),實現值班值守、指揮調度、專題研判、信息發布和預案管理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