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征南 徐帥


都說東游西游不如龍游,上天賦予這座位于浙、閩、贛、皖四省交界之處的浙西小縣城無與倫比的詩畫風光,這里山水雋秀、人文薈萃,龍游石窟聞名天下。近年來,一個集家具制造、旅游休閑、文化創意、商業服務、生態居住“五位一體”的現代生態文明小鎮,在浙江衢州龍游版圖中脫穎而出,與毗鄰的龍游石窟交相輝映,成為又一張靚麗的網紅“金名片”。
它的名字叫龍游紅木小鎮。
小鎮按照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設計建造,總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積),規劃建筑面積260萬平方米,計劃投資71.9億元,它以紅木產業制造為主要支撐,以文旅融合為發展理念,拉動區域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形成一個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特定區域,實現山水相依、村鎮相融、產業聯動。
截至2019年底,小鎮累計完成有效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當年實現總產出26.5億元,旅游體量擴大3倍,5年累計接待總人數達800余萬人次,成功創建4A級旅游景區,開發17個旅游產品、多個系列200余種特色旅游伴手禮。
龍游紅木小鎮已連續5年被浙江省政府評定為優秀特色小鎮,系全省唯一。
緣動:木上花開
中式家居之都的“龍游密碼”
走進龍游紅木小鎮,顧名思義,紅木是這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廟宇、樓閣、長廊、橋梁、桌椅、板凳,甚至裝飾品……目之所及,全部由紅木制成;再加上一流工匠的雕琢,流暢完美的線條、精致簡練的雕刻、科學精準的榫卯,造就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夢幻之城”。
然而1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交通閉塞。
“當時做家具生意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今天可以打造一個紅木小鎮,小鎮是一步步因緣形成的。”龍游紅木小鎮投資建設方、年年紅家具(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金樟溪以創意園為例介紹道,“工匠在廠里設計,用的人在五星級賓館里,兩個信息壓根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和客戶之間就會有矛盾,為了讓設計人員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當時就想做一個展廳;隨著客戶的要求越來越細分,我們在文化園區專門開辟了一個模塊做創意,客戶如果感興趣可以直接參與到設計當中,創意園就是一個人才平臺。”
正是憑借這種勤奮樸實、腳踏實地的態度,小鎮才得以從一家紅木工廠起步,成為工業旅游的
典范。
進入小鎮,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垂直綠化標桿式生態廠房。總建筑面積127萬平方米的吉恒家具制造基地,連同約1公里外的孝福家具有限公司共同形成了產業群,已建成金典、富典、吉恒等300多條家具生產線。
近年來,企業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以高檔家居產業集聚為導向,打造以吉恒產業制造基地為載體的高端原木家居全產業鏈平臺,推進紅木行業向工業4.0轉型升級。同時積極開發探索互聯網新零售模式,實現從單一制造領域向制造、材料交易、設計研發、木建筑輸出、文化創意全產業鏈延伸。
這里集聚國家級產業大師3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省級非遺傳承人6人,高級工藝師和設計師300余名。
木雕師傅王飛陽正在展示的是他剛剛琢磨出來的影雕技藝:通過在微米間使出不同的刻刀力度,進行花卉雕刻,完成的作品表面幾乎是平面狀,但卻呈現出了非常立體的效果。
王飛陽今年51歲,從事木雕工作已有35年。2008年,他離開東陽老家,來到龍游工作。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不久之后,龍游開始建設紅木小鎮。亭臺樓閣,雕梁畫棟,不計其數的小景小點,讓他的夢想插上翅膀——手起刀落間,做好江南古建筑。
手與刀,刀與木料,相互間產生了完美的契合……老手藝人埋首琢磨,行云流水地展示著活化石般的紅木制造工藝。脊背曲瓦、翹角飛檐、雕梁畫棟,歷史的凝重,江南的風雅,都在他們的手中化作紅木建筑的鴻篇巨制或是精致構件。
最高峰的時候,這座“中式家居之都”內聚集了全國五屬8類33種紅木中70%的高端紅木,形成了可年產20萬套家具的制造基地。
對數據層面的“紅紅火火”,金樟溪一直保持冷靜的思考,時刻都在為“生存所逼”的危機尋找出路——“一個單純的家具企業,也許5年、10年維持生存沒問題,但以后呢?”
更何況,如今我國紅木原料幾乎全部由海外進口,高端紅木市場中屢現千金難尋好木料的現象。金樟溪深感突破行業發展瓶頸勢在必行。
所以,金樟溪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作了更久遠的謀劃:微觀層面是如何在內部延伸產業鏈,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中觀層面是如何在二產增加產業鏈向一產和三產延伸;宏觀層面是企業如何在發展過程中保護資源、保護環境,進而反哺社會。
而這,不正是一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山水相依、村鎮相融、產業聯動的特色小鎮應該有的樣子嗎?
心動:文旅融合
錢塘詩路文化繡帶的“耀眼明珠”
龍游擁有2230多年的建縣歷史,歷史遺存和人文底蘊深厚。同時,龍游位于錢塘江源頭,未被過度開發,保留了珍貴的生態資源。因此,文化旅游業是建設特色小鎮主抓的核心。
而推進龍游紅木小鎮文旅融合的關鍵抓手,依然要落在“紅木”上。
龍游,城如其名,水域豐富,衢江和靈山江穿越而過,是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龍游紅木小鎮,亦是依山傍水,巍峨的攔水大壩,截斷衢江云雨,使這里煙波浩渺水域遼闊,成為水天一色的風水
寶地。
有水,自然有橋。
身在畫中,心隨江流。當人們來到錢塘江源頭的衢江之濱,登上游船進入小鎮入口后不久,這場如詩如畫的體驗瞬間迎來了“震驚”時刻——頭頂上方,世界唯一一座紅木橋如一彎新月橫跨湖的兩岸,橋體投入了3000余方紅木,采用傳統榫卯結構打造,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工藝精湛,未來可以通行小型汽車。
下船行走,沿江長廊上的一緣橋同樣令人驚艷。長廊全長1600米,采用優質紅木,以榫卯結構結合民間工藝大師的傳統手工藝精雕細琢而成,曲折的長廊、精美的雕飾及豐富的彩畫,處處彰顯文化的氣息,完美呈現江南傳統古建之美。而一緣橋的構造充分展示了古建藝人們的精美設計和高超工藝,精巧的構件,左右相連,前后相接,上下相疊。脊背曲瓦,翹角飛檐,雕梁畫棟,蘇式彩繪與水輝映,與賓相融,充滿了詩情畫意。
除此之外,志誠樓、紫檀宮、太姆殿……方圓之內,寸隅之間,小鎮的所有建筑幾乎全部由紅木制成,一流工匠的琢磨、精致簡練的雕刻、科學精準的榫卯,處處彰顯著自然的饋贈與紅木文化的延續,有些木料甚至已是世間難尋第二件。
龍游紅木小鎮共使用紅木原料6萬余噸,建有全國體量最大的紅木建筑群。本是器物之用的紅木,通過自然的靈性與工匠的心血,交相琢磨出美輪美奐的藝術珍品。
正所謂,萬金雖重,仍不足一木之珍貴。
中華傳統文化,則是文旅融合的另一把鑰匙。
龍游紅木小鎮以文化為魂。充分發揮獨有的紅木文化優勢,將工業與旅游結合,通過對紅木文化的展示、品鑒,融入傳統文化體驗、參與等,增強參觀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萬姓宗祠依明清建筑風格建造,投入各類大小紅木400余根,正門以磚雕藝術呈現二十四孝圖為始,從古至今,從上至下,孝文化貫穿整個祠堂。其中的木雕、磚雕、石雕工藝在美學、人文、生態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及藝術價值,借鑒其創意和手法,以傳統的符號信息詮釋民族的文化內涵。
先祖殿陳列的百位姓氏始祖和人文始祖銅像,讓每一位來到這里的人不僅能夠尋找到自己祖根,緬懷先祖,同時,通過中國幾大古老姓氏的逆向推演,追溯共同始祖,更能產生“百姓同宗、萬氏同祖,天下一家親”的認識感受,增進彼此間的信任感和團結互愛。
白天,走在小鎮里,能與古老的時光、傳統的文化對話;到了晚上,華燈初上,整片古風建筑群燈火璀璨、流光溢彩。一園一池皆妥帖,一廊一閣無傾倚。小鎮是古與今的激情碰撞,是傳統與現代的巧妙銜接。游客不知不覺間就會被引入秘境,自然與人文融于一體,成就了美之至境。
去年“十一”黃金周,龍游紅木小鎮游客達18萬人次。它已成為輻射周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引爆點,實現了“一個小鎮推動一個產業、帶動一個商圈、影響一個區域”。
行動:政企攜手
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窗口”
龍游紅木小鎮位于湖鎮鎮,它本身并非行政區劃的“鄉鎮”,而是以紅木打造的“文化產業景區”。
這樣的區劃定位,讓政企間的合作變得無比重要。
去年5月,龍游紅木小鎮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龍游縣人力社保局、綜合行政執法局、龍游傳媒集團等19個部門的上千名黨員身著紅馬甲,為小鎮驗收命名迎檢助力沖刺,讓黨旗在龍游紅木小鎮高高飄揚。
自2015年龍游紅木小鎮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以來,龍游將小鎮建設列為“一號工程”,由縣主要領導帶頭落實掛帥包干、掛圖作戰、全程謀劃,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工作推進專班,圍繞項目推進、業態植入、產業招商、驗收命名、文旅開園等工作,為小鎮建設提供精準服務。
為解決前期小鎮開發建設投入高、周期長,純市場化運作難度較大等難題,龍游縣委、縣政府千方百計保證小鎮建設,統籌資金導入,優化交通路網,先后投入25億元財政資金用于小鎮外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以龍游紅木小鎮為核心的旅游交通網絡體系,并成立10億元的龍游紅木小鎮發展創業投資基金、2.23億元的紅木小鎮產業基金,全力服務小鎮建設,實現民營獨資向民營控股轉變。
一榫一卯一木匠,一工一匠一精神;一桌一椅一傳承,一幾一案一文化。“弘揚工匠精神,傳承紅木文化”是龍游紅木小鎮創建過程中始終秉持的理念。這些年,龍游紅木小鎮積極發揮龍頭主體作用,增強輸出核心能力,聚合高端要素,提升發展動力,加快創新目標的實現。龍游縣委、縣政府則高點謀劃,以“店小二”精神,入企常駐服務,搭建好服務平臺,以企業的需求和發展為核心,構建產業生態圈。雙方發揮“政企雙強”優勢,深耕紅木產業,深挖特色元素,深化業態植入,明確分工、有效合作,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可以說,小鎮的一木一瓦見證了一段政企同心的佳話。
近年來,龍游縣不斷加大旅游投入,以錢塘江詩路文化帶、衢州詩畫風光帶建設為導引,挖掘資源稟賦最“兩江”,著力打造踐行“兩山”理論的示范性窗口。
作為龍游縣詩畫風光帶上“兩江化一龍”布局的龍頭,龍游紅木小鎮去年的開園標志著龍游美麗經濟幸福產業發展的龍頭已然抬起,也意味著龍游文旅融合發展即將起飛。龍游希望以此為契機,在長三角一體化大背景下,將龍游紅木小鎮、龍游石窟、六春湖、民居苑、溪口老街等景點串聯成線,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精品,讓龍游文旅變得更有實力、更有品味、更有高度,譜寫好文旅融合改革試點新篇章,打造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窗口”。
龍游縣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龍游以特色小鎮2.0創建為目標,從產業提質、有效投資、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風貌特質等方面入手,加快提升小鎮產業競爭力、創新力和輻射帶動力,真正將龍游紅木小鎮打造成擁有“最精致的紅木雕刻、最經典的紅木工藝、最多樣的紅木家具、最寶貴的紅木珍品、最獨特的紅木文化”的高質量特色小鎮。
(圖片提供:中共龍游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