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六師附小四年級2班 李悅菀

“一座倉庫,因為英雄的堅守,而成為民族永恒的豐碑。一場戰斗,因為先輩的熱血,而成為民族永遠的記憶。”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就是這樣一個所在。這里是淞滬會戰標志性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發生地。春節期間,我和爸爸懷著滿滿的敬意來到了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如今靜靜地矗立在上海市區蘇州河畔,但布滿四百多個彈孔的西墻,卻仿佛向我們訴說著八十多年前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歷史。1937年10月27日至30日,謝晉元團長率部在四行倉庫奮勇與日軍激戰4個晝夜,掩護大部隊撤退,打退了日軍10多次瘋狂進攻,斃敵200多人、傷無數,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與勇氣。
剛步入序廳,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巨型的雕塑——《家書》。我默念著信上的內容“……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噍類矣。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職責所在,為國當不能顧家也。老親之慰奉,兒女之教養,家務一切之措施,勞卿擔負全責,庶免旅人之分心也……”這是謝晉元團長在進入淞滬抗戰戰場之前給妻子和家人寫下的。讀罷這封感人至深的信,我似乎隱約感覺到謝團長和八百壯士的決戰之心。走進正廳,展板上用照片和文字詳細介紹著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全過程,而爸爸因為工作關系,對這段歷史十分了解,于是他成了我的義務講解員。“看,這是中國軍人利用倉庫里的物資在加筑工事”“這是謝晉元在指揮戰斗”……爸爸告訴我,中國軍人戰斗到底的勇氣和信念是最寶貴的,也是最令敵人害怕的。我們來到了“舍生取義”物景前,一位名叫陳樹生的戰士為了防止敵人用炸藥炸毀墻體,千鈞一發之際,他攜捆在身上的數十顆手榴彈,從倉庫四樓縱身一躍跳入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接下來看到的一幕幕情景:將士們水煮黃豆充饑;作戰間隙同寫遺書,表明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童子軍”楊慧敏冒死送國旗……隨著講解的深入,猶如放電影一般,在腦海中浮現,我不禁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隨著“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的《歌八百壯士》歌聲,我們來到尾廳,參觀結束。我努力地想記下每一個英雄的名字,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和幸福生活。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中國少年一定要好好學知識、開眼界、強健體格,為我們祖國更加繁榮富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