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墨影 文/攝




“現在你們看到的廠房,很快就會被全部重新規劃,這片是精加工車間,那片是倉庫。”聽著連云港元豐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睿晗滿是熱情的介紹,似乎一個完成蛻變的元豐機械就在眼前。
徐睿晗期盼了太久的日子終于越來越近了。
從2008年創辦企業開始,元豐機械的市場定位就十分清晰—“只做割圈絨圓機”。“如今,我們已經在這個領域沉淀了十多年,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認可度都已經具備一定基礎,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再邁一個臺階了!”徐睿晗清楚,盡管元豐機械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增速,但做企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打破固有的條條框框,在技術、生產、管理多維度大破大立,才可能走出原地踏步的迷局,以更高的產品品質、品牌定位去沖刺爆發期。
打破平衡、突破瓶頸的意識萌芽徐睿晗幾年前就有,然而苦于人才缺乏,他有心無力。但如今不同了,優秀人才作為新鮮血液給了元豐機械新的生機。“原來我們是相對穩固的閉環,如果貿然打開一扇門,而背后沒有支撐,根本應付不來。現在有了人才,感覺窗戶被推開了,我敢面對外面的世界了!”徐睿晗的語氣里是掩飾不住的底氣與期待。
徐睿晗吸收到元豐機械的人才是縱橫圓機領域的“老把式”,盡管到崗時間不長,但已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起色,生產流程的規范、管理制度的完善、技術創新機制的重塑等方方面面的規劃讓元豐機械猶如打通了“任督二脈”,后勁兒奔涌。“如果按照以前的生產管理系統,即使加班加點滿負荷生產,全年也只能生產六七百臺設備,人員疲憊不堪,產品質量也可能存在漏洞。但在大刀闊斧的內部挖潛以后,公司實現了精益生產,2021年預計產能可達1500臺以上。”
當然,產能的翻倍并非徐睿晗最在意的,他更想要的是一支快速反應、高效研發的技術力量。“特別是近一年來的疫情沖擊,我們也在考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到底在哪?答案最終還是指向了創新研發。現在市場競爭的關鍵就是新產品,產品開發體系、開發效率、開發品質,關系著我們能否在角逐中勝出,能否引領割圈絨圓機市場。”這才是元豐機械的“雄心”,他們已經在產品多樣化上卯足了勁兒,甚至可以為客戶的不同訴求,進行“私人訂制”設備方案,在拉近與客戶互動距離的同時,強化自身開發力度。
“在紡機行業,想要邁太大臺階,實現顛覆性發展并不現實,我們想以這樣的大破大立建立一個良性發展機制,積跬步致千里。”徐睿晗在“野心”之外,更有理智。
專注于一個行業其實是最省心的,只要用心,永遠不會缺機會。
“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只要做絨類產品的客戶,有上新機的規劃,基本上都會打電話來找我們詢價、了解情況。”在割圈絨圓機領域十多年的深耕,元豐機械已經穩穩躋身于該領域的第一梯隊。這也是讓徐睿晗格外慶幸的,當初只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進入的割圈絨圓機市場,竟一做就是十幾年。
“一個行業不通過十幾年的沉淀想做好是不可能的,投機性地去做其他事情也不是我們的風格,我們就是要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專注在一個領域,將來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都說十年磨一劍,元豐機械也是如此。從2010年1月16日搬入現廠址,到現在剛好滿十年,十年的行業閱歷給了徐睿晗更深的感悟,“專注在一個行業其實是最省心的,只要用心,永遠是有機會的,但最怕的就是三心二意,如果我中途去做雙面機、螺紋機,那永遠不能深刻體會到絨類市場的發展趨勢,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元豐機械相信繼續在這個行業沉下心來再做十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徐睿晗的分析不無道理,如果元豐機械擅入其他圓機領域,也只能靠價格競爭,以卵擊石。而絨類圓機本身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與發展前景,又何必去另蹚渾水?
“當前,絨類產品的終端應用越來越廣,家紡、服裝、玩具絨等等,用量越來越大,市場前景廣闊。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割圈絨類圓機還只有8路針慢慢搖,隨著客戶的需求不斷提高,細分機型越來越多,僅我們自己開發的就有十幾種,加之提花技術的崛起,給了絨類圓機更多可能。”據了解,目前元豐機械正在開發的新產品有很多,在徐睿晗的大腦中,還有不少新產品開發方向,他相信如果這些技術能夠順利落地,將極大豐富絨類圓機市場,滿足更多細分客戶的高質量要求。

專注割圈絨圓機,元豐機械在細分領域的競爭優勢已越發明顯。
“我相信未來十年,絨類產品一定會迎來爆發期!”徐睿晗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元豐機械專心、專注、專造的堅持,更相信企業即將迸發出引領市場的能量。
有信心不代表沒有顧慮。雖然元豐機械在努力避開競爭的紅海,想在絨類圓機這一細分領域獨辟蹊徑,但行業發展的亂象仍讓他們氣憤又無奈。
“現在行業中存在的抄襲仿造風氣過甚,有很多開發能力比較強但銷售環薄弱的企業,太容易被搶去先機,苦苦研發出來的技術、新品被肆無忌憚地模仿,到頭來為他人做了嫁衣。我們經歷過不少這樣的事情,其中僅一個產品因此造成的損失就有3000萬!”徐睿晗甚至聽客戶說過有些同行在推銷時直接以“我們和元豐機械的產品是完全一樣的!”為噱頭。
“我們有一款高密機,在河北市場賣得尤其火爆,剛開始利潤也算可觀,但后來一些小廠蜂擁進入,導致價格直接劃入低位,想追源糾責都沒辦法。”對此元豐機械深惡痛絕。徐睿晗表示,其實如果每個企業都能發揮各自優勢去鉆研市場需求,進行研發,多些自律,行業自然而然就好了,也完全不用擔心市場問題,但現實往往更“骨感”。
“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盡可能地去申請專利,但以知識產權保護現狀來看,申報專利也只能是保證存在糾紛時,別人告不了自己,但真正被傷害的時候依舊是略顯蒼白。”和眾多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一樣,元豐機械期待、渴望更深層次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護航。
2021年已來,正在重塑中的元豐機械將以全新的姿態,專注的精神,迎接下一個十年絨類市場的爆發。